4
南北分裂前,中華民國草莓族青年人對政治冷漠;分裂後,原本狂熱份子的中年人,對政治也不再關心了。
中國國民黨剝奪言論自由,所有的報導和評論必須透過駐在媒體內部的特務人員檢閱,總是事先就被查核,一般人民能看到的不過是些得到許可的東西。
一般人民縱然想對政治表示關心,但因所需的資料通常完全得不到的關係,久而久之,自然引不起興趣了。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反而突然增多普及,但是,都經過嚴密的挑選,在此情形下,對於任何事物的想法,總難免發生一定的偏差。
中華民國的人民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中國國民黨和黃大總統,思想方面也失去了質疑辯論的機會。
中華民國政府努力強調要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鬥爭,想藉以鼓舞民眾的士氣,然而,民眾對於類似的八股也都置若罔聞。
到了後來,民眾自己既不思考,也不判斷,而盲目相信黨和政府發表的政情。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時,為政者更容易操縱全盤的輿論了。
台灣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對立,後者反分裂的宣傳十分激烈。
內戰期間,中華民國的媒體故意大肆報導消費生活比較落後的台灣共和國農村鄉間,或是登載手持帶有刺刀的步槍而瞄準中華民國的台灣共和國青年的照片,或是爬在戰死的中華民國軍人的棺木上號啕大哭的遺族照片等,使用了種種激起北部民憤的手段。
這些宣傳的共通點是,對於台灣共和國方面的主張和論述以及其他事情,完全封鎖,概不發表。當然,一般民眾因為無法獲得台灣共和國的報紙和雜誌,所以,無法得到正確的判斷;臺灣共和國的電視已被中華民國有效控制;收聽台灣共和國電台的廣播,在中華民國境內是犯法的。
所有的宣傳裏,電視的威力最大。中華民國的電視,為了防止意想不到的事件而造成笑話起見,訪問也好,座談會也好,好像預先練習過無數次,哆哆嗦嗦像是朗讀作文的小學生一般地演出,想把暗記的台詞一句不漏地背完的畫面很多。由此可見,電視是受到如何嚴格的控制了。
南北停戰後,政府仍然暗中或公開散佈台灣共和國可能前來進攻的謠言,嚴重時,甚至到了民眾恐慌地囤積糧食的地步。經過這樣有效的宣傳後,中華民國的國民對台灣共和國的惡劣情感被煽動了起來。
中華民國的國民對國內政治雖不關心,但一旦涉及國家威信的重大事件,訴諸愛國心時,每個人卻都變成前衛的基本教義派、狂熱的愛國者,比分裂前的泛藍更激烈。
尤其是,在與台灣共和國發生任何衝突時,「中華愛國鐵血同心聯盟」慷慨激昂的樣子,幾乎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充滿了仇恨與殺機。「中華民國全國大學生聯合會」以大幅血書上呈黃大總統,要求組織「中華民國敢死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