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三下學期,王一紅既希望被何東人教到,又怕被他教到。課表排出後,還是沒有被教到;對於他們的戀情,應該是好事吧。
即使不約會,他們也幾乎每天都可以在圖書館見面,感情自然與日俱增。所謂順水推舟,王一紅有時自我揣測,感情的事今生大概就此定了。
感情的深厚使得交往日趨密切,王一紅為了方便,有時候受何東人邀請,常到他的單身住處去。有一次,他出去買晚餐,王一紅翻看了一隻未上鎖的抽屜,發現一批資料卡,其中有一疊大事記,特別吸引她的注意:
一九四五年
八月十六日 辜振甫、許丙、林熊祥等參加日本軍參謀的台灣獨立計劃。
一九四七年
五月X日 林白堂在日本京都成立「台灣民主獨立聯盟」。
七月九日 許丙、簡明山、辜振甫、林熊祥、徐坤泉五人主張「台灣獨立」案宣判,簡明山、徐坤泉無罪,餘均處徒刑。
一九五○年
廖文毅等在日本京都成立「台灣民主獨立黨」。
一九五五年
廖文毅等人於東京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
一九六二年
施明德與高雄等地軍官、學生三十餘人從事獨立運動被捕。
一九六三年
四月二十八日 「台灣獨立革命評議會」在日本東京成立。
雖是一疊,只記錄了六張,下面都是空白的。王一紅又去翻閱其他的資料卡,外交時事的也有一疊,那是有關中華民國政府與他國政府斷交的紀錄,也只是大事記。她正在翻閱中,何東人開門進來,她迅速放回資料卡並關上抽屜,卻已經被他發覺了。
「偷看?嗯?」
「你自己沒鎖。」
「有沒有偷看到什麼呀?」
「偷看!偷看!難道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嗎?」
「沒有啊!是妳自己好奇,把它當成秘密了!」
「你對台獨有興趣?」
「只是注意而已。」
「台灣人為什麼要搞台獨呢?」
「我正想研究台獨的思想,不過,我認為時局的變化應該是最大的原因。台灣人想要獨立自主,時局提供了冒險的機會。」
「那是一條行得通的道路嗎?中國人會容忍嗎?」
「妳的『中國人』如何定義?」
「我是說『外省人』,雖然我很開明進步,崇尚民主自由,但是我也反對台獨。」
「這個問題無關本省人、外省人的分別。國民黨故意把國家民族混而為一,其實,即使同一個民族也可以建立兩個以上的國家。」
「我們外省人對中華文化難以割捨呀!」
「民族和國家是兩回事,文化和國家也是兩回事。文化是人類共同的遺產,無所謂捨棄不捨棄。政治上或國籍上的美國人可以是文化上、民族上的英國人;政治上或國籍上的台灣人也可以是文化上、民族上的中國人。」
「你好像很同情台獨份子?」
「這是法理問題,跟同情不同情沒有關係。」
「妳記得我們談過『台灣何去何從?』的問題嗎?」
「你是說,台獨也是其中之一?」
「搞台獨的都是高級知識份子,他們也在思考台灣的出路。雖然他們都是台灣人,但也不能完全以台灣人的立場來評論、攻訐、反對他們有關台獨的主張。根據一九四七年警備司令部軍事法庭判決書,『辜振甫謀議台灣獨立案』,在一般研究中,都認為是日本軍人牧伬義夫與中宮悟郎因為對日本投降表示不服,唆使辜振甫等人推動台灣獨立,並拜會當時的安滕總督,請求協助,被安滕斷然拒絕,後來辜振甫、林熊祥、許丙開會時,被掌握情資的警備司令部逮捕。辜振甫等三人拜會日本總督請求協助台灣獨立是事實,但『唆使獨立』與『追求自主』則成為這個歷史事件的重要關鍵。根據『台灣關係調查事項』記載,台灣人對於中國統治有很大的恐懼感與不安,因而展開獨立運動。種種史料顯示,受過日本教育的台灣人早已認清中國政府的貪污腐敗,台灣各地、海外各國才會有眾多的獨立運動。我認為,台灣獨立運動是台灣、日本、中國三方面的情勢互相激盪、混合影響所催化促成的,這種說法比較合理可信。」
「台獨有可能成功嗎?」
「如果時局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是台灣獨立最好、最有希望成功的一個時機。美國、中共、國民黨的三角矛盾提供了台灣與中國大陸分離而獨立的生存空間,美國可能會幫助,這樣可以根本化解拖延不決的國共鬥爭,以美國現在的立場與政策,如果美國這樣做,也合乎其國家利益。」
「國民黨肯嗎?」
「我們應該問:蔣介石肯嗎?他絕對不肯。台獨本身又沒有武力。所以,美國的動向是關鍵。」
「美國有嘗試的可能性嗎?」
「應該有,從軍事、政治、經濟的觀點來看,美國支持台獨的利益大過中華民國體制。但是,控制台灣的蔣介石是最大的阻力,他已經沒有退路,不容許任何人動搖他的地位。雖然台獨可以獲得美國永久性的支持,但是,對他不利。台灣獨立之後,美國是否支持他?放棄反攻大陸,戒嚴體制面臨法理挑戰,如果實施民主憲政,他的絕對權力也要面臨台灣人的挑戰。」
「台獨份子一定會努力去爭取美國的支持囉?」
「那是當然!他們也看得很準。但是,他們本身力量還小,對美國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反而是美國主動的同情與支持,才可能擴大台獨活動的空間。只是蔣介石不會袖手旁觀,現在他的政府還代表中國,中美有正式邦交,他可以全力阻止美國表態,美國在目前是無法明目張膽的。總之,必須美國採取主動,台獨才能積極地在台灣島內推動,而美國也只能採取迂迴的策略。」
「有這樣的跡象嗎?」
「有兩個觀察點,第一,美國在國際上傾向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就是一種伏筆。第二,孫立人事件很不單純,我預料的狀況可能已經發生過了。美國自己決定的台獨形式,是跳過台獨份子,找一個新的軍事強人代替蔣介石出來領導,跟美國充分合作,然後逐漸過渡到民選政府。」
「結果失敗了!可能再來一次嗎?」
「不太可能,也不必要了。如果蔣介石放棄反攻大陸,又站在美國這一邊,形似中國,實屬台獨,對美國來說,一動不如一靜,反正結果也差不多啦,雖不滿意,還可接受,何必再作冒險的嘗試呢?美國看出蔣介石掌控軍隊的實力,蔣介石也願意妥協了,雙方可以繼續合作,彼此都是贏家。」
「台獨份子會善罷干休嗎?他們會放棄努力嗎?」
「蔣介石硬的贏了,軟的會對台灣人加以籠絡,他知道台獨勢力的存在不可忽視,便會用心加以化解。」
「蔣介石堅持中華民國體制,會有前途嗎?」
「中華民國體制是蔣介石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人體制,只要冷戰繼續,美國還是會支持的,或者說是和蔣介石合作;讓中華民國體制拖下去,走一步算一步,是美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蔣介石個人可能會有前途,台灣人民卻是最大的輸家。中華民國體制繼續存在,國共鬥爭就繼續存在,內戰的結束,勢將遙遙無期。從外交來看,中華民國一直在斷交,長此以往,外交將日漸孤立,對台灣的發展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