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世界也在變。在國際社會趨向政經相互依賴、區域進行整合的情勢下,國際間的爭議糾紛以和平、協商的方式解決,已為國際社會共識。因此,一個國家的對外關係將是其國家安全戰略關鍵的一環。
另方面,外交是內政的延長,也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象徵。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社會如何定位,如何開展外交關係,將是台灣要永續生存、國家要安全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前國際局勢與台灣外交困境
二十一世紀初,全球伊斯蘭激進主義的恐怖行動,開啟了新一波的國際勢力版圖重整,不可避免地將為國際局勢帶來新的面貌。
(http://www.southnews.com.tw)
軍事上,從核子武器競賽的恐怖平衡到全球反恐行動的整合,世界的政治軍事權力版圖正在進行重整;在經濟上,以幾個大經濟區塊為中心的競爭,日益劇烈;在政治上,自由民主的意識型態,逐漸成為世界的主流價值。
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更加深了全球多元互動、相互依存的關係,對國際關係帶來巨大的挑戰與衝擊:一方面保有傳統主權觀念與權力平衡的基本特質,另一方面則展現跨國界及超主權互動的新現象。
值此新局開啟之際,台灣如何尋求新的國際定位,創造本身在國際上的新價值,以開拓國家的生存空間,是課不容緩的議題。
回顧台灣外交關係無法開展,中國長期無理的打壓,當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是,國民黨政府過去長期以來虛妄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才是導致台灣今天國不成國,以致名不正言不順,外交活動處處受干擾的主要原因。虛妄、不切實際的外交政策,不但阻塞了台灣在國際的生存發展空間,更危及台灣的國家安全。
因此,台灣要能突破外交的困境,首先必須衝破「一中政策」的迷思:在國際上擺脫「一中」的束縛,自創台灣品牌,發出台灣之聲; 在國內則擴大人民的國際視野,突破「一中」心態,建立自主自立的信心,加強民間對外交流。只有認清國際情勢的變化,掌握有利的形勢,發揮本國優勢,突破傳統格局,才能展現外交新貌,為台灣在國際新局勢上奠定一席之地。
外交的目標與策略
使台灣成為名實合一的正常國家,在國際社會積極參與作為,促進世界和平合作,貢獻人類,確保台灣的國家安全及永續發展,應是新世紀台灣外交的目標。
台灣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要建立一個能夠洞悉全球化潮流,並且能夠體認自身國際角色與國際優勢地位的外交新策略,充分結合二十一世紀的主流價值,與世界各國以及國際社會展開「全面參與」、「正常化」、「多元化」的外交關係。
一、以民主、人權為利器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要做為當代世界的正常國家,首要順應及落實國際社會主流價值--政治民主、人權保護、經濟自由、公民社會、及永續發展。
台灣已經由威權統治體制轉型為民主自由國家,對外的關係當然也必須因應這個轉型,重新調整出擊。作為一個新興而且成功的民主國家典範,這將是二十一世紀台灣外交最重要的利器。
台灣要掌握民主人權這個普世價值,向國際間宣傳台灣過去推動的「寧靜革命」,成為民主轉型經驗的輸出國;也要向世界說明台灣從威權統治走向「人權立國」的演化過程,成為世界人權的先進國家。一方面在國際政治中,爭取為數眾多的民主國家支持與合作,一方面擴大民間的對外交流,加強民主國家人民對我國之認同感。
過去,台灣「經濟奇蹟」是務實外交、經貿外交的後盾,現在,台灣「民主奇蹟」、「人權立國」是二十一世紀人權外交、多元外交的基礎。
二、加強區域合作關係
隨著泠戰結束,國際局勢也推向區域性的合作與結盟,台灣除了與西方國家加強關係之外,更應積極推動並深化與亞洲國家的戰略關係與合作,不可自外於區域整合的趨勢之外。台灣即然定位為一個海洋國家、經貿立國,對外關係就是生存的命脈,政府應該帶領民間,全面推動與亞洲國家多元化的關係,從民間交流、經貿往來、到更深一層的結盟等等。
三、發揮民間力量
另外,「非政府組織」(NGOs)跨國的運作展現了國際公民社會的新動力,亦是當今新世界秩序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今日的世界,應該號召民主自由國家的自由公民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反自由、反人權的恐怖主義、民族霸權軍國主義,推展國際和平運動,使「和平權」能真正成為普世人權的內涵,開創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台灣歷經四十年的經濟成長,現在是回饋國際社會的時候:援助外交、人道外交,正是展現台灣人民熱心助人、關懷國際社會的正面形象。
四、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國際組織的參與亦是台灣外交重要的一環。經過長期的努力,台灣目前已經加入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等重要的國際組織,其中有經濟聯合國之稱的WTO,更是本世紀台灣外交的一大突破。在傳統外交受困的情形下,運用國際組織來加強實質的外交關係,以彌補台灣在傳統外交上的不足,對台灣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五、全面培養對外事務人才
無論是國際組織的加強運作,亦或非政府組織(NGO)外交的推動,對外事務的人才、資源都是關鍵,因此,加強培育對外事務的人才、各種語言專才,更是當務之急。
台灣地處亞太地區的戰略樞紐,如何成為亞太地區安定的力量,並進而在世界上扮演積極回饋、安定友好、民主自由、經濟繁榮的典範,正是二十一世紀台灣外交的課題。
突破現狀的具體建議
一、台灣正名,推行以台灣為主體的外交
在國際上,許多人根本搞不清楚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 ROC)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的差別。一提到「China」,一般的認知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中華民國。自聯大於一九七一年通過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之後,「中華民國」在國際上已失去合法正當性。不脫離「中國」的混淆,台灣就無法有效走入國際社會。
因此「台灣」正名運動,對台灣對外拓展外交空間,極為必需且必要。
在國際上活動,無論是雙邊或多邊互動的場域,都應以「台灣」的名稱定位,以與「中國」區別,爭取各國政府及國際人士的瞭解與支持。今日,國際社會幾乎都以TAIWAN(台灣)稱呼我們,而不是Republic of China(中華民國)。「台灣製」(Made in Taiwan)可說是國際公認的註冊商標,我們應以台灣為榮,以「台灣」在國際上定位。國際人士都以台灣稱呼我們,我們更應該符合國際現況以台灣稱呼自己。
二、擴充外交資源、外交重於兩岸
二十一世紀台灣的國家安全仰賴於活躍而且有效的國際外交,因此,政府中外交部門的位階、預算及重要性,都應回復至一個正常國家的水準。目前部分人士輕重倒置的所謂「兩岸高於外交」之「位階論」,以及時有所謂「凱子外交」的批評,都必須扭轉過來。
台灣外交工作關係到經濟提升、民主鞏固、國家安全、文化發展、國民幸福、國家尊嚴,乃國運昌盛之標誌,位階怎能居兩岸之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亦是整體外交的一環,總體外交強,兩岸自然安,總體外交弱,兩岸必危。隨著台灣國際事務的擴展,外交預算應逐年遞增,資源應擴充。
三、擴大往來對象,加強實質關係
正式的外交關係之外,實質關係也非常重要。美國、日本一直是台灣非常重要的關係國。最近,我國與俄國的關係,大有進展。東南亞國協及紐、澳等國,由於是地理上的鄰近國,也是南向政策的對象,關係有待加強。歐盟各國,因為與台灣同樣重視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我們好好經營,一定能夠大有作為。此外,如印度、東歐國家,都是我們應該多瞭解、接觸的對象。
四、突破中國封鎖,多管道、多元化拓展外交
民主典範、經濟蓬勃、戰略地位重要,是台灣的優勢,是台灣藉以反擊中國打壓的實力。台灣應視世界各國的不同狀況,分別對象,善於運用這三大優勢,開展人權外交、經貿外交、軍事外交等多元化外交。
中國是共產黨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自由國家因恐懼中國壓力在國際上封殺另一個自由國家台灣,總是心虛理虧的,他們習慣於把責任往中國身上推,台灣若不吭一聲,他們也就順水推舟。從現在起台灣要時時提醒國際社會自由國家:一個自由國家屈服於共產國家壓力封殺另一個自由國家既不義又可恥,而縱容共產中國的結果只會使之得寸進尺,助長其霸權擴張。中國打壓、封殺台灣外交,在國際上已成慣例,各國習以為常,視若「天經地義」,台灣必須致力打破這種「天經地義」。
五、集中資源在WTO積極作為
經過了十二年的努力,台灣已於2002年元旦成功加入「經貿的聯合國」—WTO。在未能加入聯合國之前,WTO是我國在國際多邊外交最重要的場域,一定要好好把握珍惜運用,積極作為,力求優越表現,廣結善緣。因此,培訓國際經貿外交的人才,課不容緩。如此,由「經貿的聯合國」到「政治的聯合國」之大道,才會更順暢。
六、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各種國際組織
加入聯合國是台灣人民的期待、要求與權利。加入聯合國,不但可凸顯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伸張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基本人權,爭取國際集體承認,並在聯合國集體安全體系下,強化國家安全,使台灣成為國際社會名實合一的正常化國家。
不過,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必先正名,以台灣的名份出發,無論是主動申請加入為聯合國會員國,或是靠友邦提出「聯合國台灣代表權問題」的聯合提案爭取會籍,都要清楚表明台灣要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的訴求。在目前國際環境之下,台灣要加入聯合國確實是一件大工程,但是,對台灣整體外交的意義重大。我們要展開全民馬拉松的外交運動,抱持長期持續奮鬥的準備與決心,同時向聯合國一百九十一個會員國,積極進行全面性的外交及宣傳,使國際社會清楚瞭解今日的台灣是一個民主自由、人權立國的國家,不可繼續被排除在聯合國之外。台灣需要聯合國,聯合國也需要台灣。
七、突破傳統官方格局,鼓勵並善用民間資源,開展全方位國民外交
政府應善用台灣社會多元開放的優勢,推展多方位對外事務。台灣企業家、學者活躍於世界經貿、科技、學術舞台,台灣民眾不少僑居外國或假期遊走各國觀光訪友,都是國家開展國民外交的資源。
順應國際公民社會日漸強大的力量,鼓勵民間各種非政府組織參與非政府性跨國活動,在實質上廣結善緣,增進了解。這種非傳統的多元實質外交策略所具有的特色,主要在於將非正式的私人人際網絡或經貿關係,轉化為有利於拓展台灣的外交空間,並且藉由人民對人民的草根力量,深入紮根,爭取外國人民的認同。政府外交部、僑委會、經濟部、交通部等有關部會,應設立跨部會之國民外交事務小組統籌協調。
八、建立全民外交學院
外交部已著手要將「外交部外交領事人員講習所」提升為「外交學院」,如能再進一步定位為「全民外交學院」,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培育官方及民間的對外事務人才,應能更有效落實全民外交,發揮台灣全民的總體力量。在傳統外交處處受中國打壓、而實質的國際互動日增的今天,台灣發動全民外交有其特殊性與必要性。每一位出國的人都是台灣實質國民外交的親善大使,如能加以必要及適當的訓練、講習、及運用,將是台灣巨大的外交資產。
新世紀的來臨,帶來新考驗及新契機。海洋國家台灣的外交,需要創造性的新思維及新作風。
以台灣為主體性的外交,必須徹底脫離「一個中國」的陷阱,才能有新的開始,新的機運。所謂「特殊國與國的關係」,不是文字遊戲,必須確確實實徹底落實。以「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為國家明確定位,凝結全民的國家意識及國民意志,是新世紀台灣外交再出發的根本。
台灣為世界大家庭的一員,應該是新世紀地球村的一個重要國家。經過半世紀來的發展、進步與蛻變,台灣除了在經濟上創造奇蹟,政治上更成為新興民主國家的典範,在國際社會上扮演著成功轉型的模範,重新定位的台灣應該在整個國際社會中扮演全新的角色。
我們要發掘台灣多方面、多元性的優點,加以發揮,以島為點,以海為面,在亞洲太平洋社區暢通發展,在世界舞台上大大發揮,順應世界大潮流,落實國際社會政治民主、經濟自由、社會多元開放的主流價值,與人類分享台灣成功轉型的經驗及資源,將「國際的孤兒」轉化為名實合一、受國際尊敬器重的「民主輸出」國,這正是新世紀為我們的國家台灣所帶來的新考驗及新機運。
//www.southnews.com.tw)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