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李登輝首頁HOT新聞 

南方快報首頁  新聞快訊   2002.12.23
 

國家21世紀發展總目標/群策會

參、維護國家安全

 台灣的戰略位置,處於面對中國的第一線,中國這個世界歷史上最後一個共產黨獨裁霸權,不斷公開揚言「不承諾放棄對台動武」,並認為「台灣是中國這個內陸國家向海洋擴張的第一個踏腳板,如果不把台灣拿過來,中國就可能永遠難以向外,永遠困守在中原大陸」。獨裁的中國從未隱瞞它以軍事手段侵略自由民主台灣的企圖。 

台灣與世界的安全是合而為一的

 江澤民統治中國的十三年(1989-2002),中國軍費每年以兩位數字急遽增長,最近兩年增長率達17.7%和17.6%。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新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最近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一武器輸入國,2001年武器採購增幅達78%。

最近更新目錄

(http://www.southnews.com.tw)

 

 中國本身是大量毀滅性武器的生產與輸出國,與若干恐怖主義國家有軍事合作關係。中國的軍事擴張不但對台灣的國家安全造成直接威脅,也是世界和平潛在的破壞者。

 1996年中國軍事獨裁者,為了恫嚇台灣選舉,對台灣海域試射飛彈,美國遂派遣兩支航艦戰鬥群到台灣周邊海域巡航,美國的具體行動讓世界明白,中國欲以任何形式的軍事行動對付台灣,已經嚴重的破壞了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堅定的表明了會遵守在西太平洋維護安定的承諾。

 1996年的例子充分說明了,民主的台灣是自由世界的一份子,台灣的「國家安全」與自由世界的「國際安全」體系,已結為一體。中國以武力侵略台灣的企圖,就是對自由世界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的重大挑戰。

守望民主太平洋的關鍵

 在太平洋民主陣線上,台灣居於樞紐的戰略地位,地理位置上可連接北太平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東太平洋(南韓、新加坡)、和南太平洋(紐西蘭、澳洲),戰略上,更居牽制內陸共產軍事霸權(中國、北韓)進入西太平洋門戶的關鍵位置。

 近年來中國快速而失控的經濟與軍事發展,由於缺乏政治民主改革的牽制,已讓世界各主要國家以及其鄰近的亞洲國家倍感衝擊,美國部分人士甚至擔心,中國終將成為美國利益的威脅者,進而發展為不可避免的敵人。

 這種憂慮不是沒有根據的,很多人觀察認為,2000年代的中國似乎在走19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的老路:經濟與軍事強力擴張,政治上卻全無民主改革。最後,日本與其他的太平洋國家產生資源分配的爭奪,終於視美國為最大的利益衝突者。這衝突當時並無恰當的政治機制可化解,因而造成了史上最血腥的太平洋戰爭。現在的中國,似乎在複製這段恐怖的歷史,世界已警覺到,中國的發展已在東亞地區造成利益衝突,而且對世界的和平構成了威脅。

 二十世紀的90年代,中國在天安門屠殺後加速壯大軍事,亞太地區遂取代歐洲成為自由與共產對抗的新重心。因此,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成為全球保衛自由戰略的一環。美國協防台灣,不僅是根據『台灣關係法』,也是維護人類自由價值的義務。中國若攻擊台灣,就意味著對人類自由的挑戰,台灣位於保衛人類自由免受共產踐踏的第一線,有權利和責任與自由國家進行軍事合作,共同制止中國的軍事擴張。

911後全球戰略的新情勢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政府的全球安全戰略出現重大轉變,美國國內也興起一股要求對中國政策審慎評估的聲浪,對中國的軍事擴張及潛在威脅,亦提高警覺,隨之台灣在西太平洋上政治、經濟、軍事的樞紐地位重新受到重視。

 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於2002年6月一項公開談話中,盛讚台灣「不是別人說的問題,而是一個成功範例(I call Taiwan not a problem, but a success story.) 」。美國國會美中安全觀察委員會今年七月發表的「美中經濟關係中的國家安全意涵」報告中,指出「美國的國家政策是保護台灣安全和民主」,肯定「台灣和平政權轉移」「發展直接民選和政黨政治,終止威權政府」,對中國「政治和人權自由未有進步」、以及「暗中資助國際恐怖份子」頗多批評,並嚴指「中國利用自由貿易手段偷取美國限制輸出高科技」,建議美國政府「重新審慎檢視調整與中國的經貿往來」。

 身為太平洋國家,台灣在地理與人文的軍事戰略上,具有槓桿平衡的關鍵性,在政治上,台灣已擠身民主國家之列,在經濟上,台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的比重,舉足輕重,隨著中國經濟、軍事發展的失控,台灣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愈來愈重要。

 雖然全球情勢的轉變有利於台灣,但國際間仍有若干錯誤的觀念待釐清。美國國務院官員仍沿用柯林頓時代的語言「雙方避免挑釁」,把台灣維護國家主權的努力和中國對台軍事恫嚇等同齊觀。 針對此,台灣應該向世界宣告,台灣海峽一切的挑釁均源自共產中國的軍事擴張,台灣不存在對中國挑釁的問題,維護自己國家的獨立主權並不是向中國挑釁,而是保衛國家所必需。

台灣的新安全戰略

 一、擴大安全的概念

 面對愈來愈快速的全球化與資訊化時代,二十一世紀戰爭的定義與性質已全然改變。國家安全不只是軍事防衛,還包括國家認同、資源分配、資訊優勢、經濟領先、金融流通、科技專利...等。國家安全所受到的威脅,比過去更為多元,其影響的擴散及層次更加快速且複雜。

 因此,台灣在定位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及體系時,必需針對潛在的、可能造成骨牌效應的、迫切且明顯的危機項目,從國際安全的戰略角度,進行預防性防禦(Preventive Defense)。

 面對新時代的攻防完全不同於傳統戰爭,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的戰略思維,軍事整備的觀念要改變,經濟、科技的安全因素要納入考量,以及強化心防及新的防禦觀念。尤其是面對中國可能採取的點穴戰、癱瘓式心理作戰、及超限戰等,更應積極及早防備,研擬其可能之途徑及因應方法,全面提高警覺。

 二、確立「為誰而戰」的心理建設

 維護台灣的國家安全,首先要確認的是國家認同,亦即認清並且確認「為誰而戰」。隨著兩岸關係的演變,台灣內部,無論是軍心士氣或民心輿論,充斥著敵我不清、似是而非的觀點,衝擊著國家安全的根本基礎。

 例如部份政治人士與媒體,故意混淆視聽,以「不做美國馬前卒」、「不為台獨而戰」的說法,打擊軍民士氣,這些謬誤都必須積極的予以匡正。

 作為主權在民的國家,台灣的國家安全是為自由台灣而戰,為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自由生存而戰,為抵禦軍事侵略而戰,目標清楚明白。而美國並不需要台灣做馬前卒,反倒是台灣可能成為中國的馬前卒,讓中國得以踏出內陸,進軍太平洋,威脅世界和平。

 國家認同與國家定位的模糊,是台灣最大的隱憂,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和大眾傳播各部門,都應實際強化精神武裝,提起軍民士氣。

 三、加強心防慎防滲透

 面對中國在軍事、政治、經濟上的種種威脅,台灣內部的心防極為缺乏。不但對中國對台動武的防備十分鬆懈,對中國以經濟為誘餌蠶食台灣,也無毫無警覺。甚至台灣內部「以商逼官,以商圍政」的種種作為,愈來愈猖狂,企圖以台灣的自由民主制度為掩護,瓦解整體國家安全的防衛。

 中國對台灣所進行的情報戰及滲透,從各個層面、向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士著手,已對台灣造成相當程度的威脅。表面上安逸平和的台灣內部隱憂重重,我們絕不能坐視這樣的問題惡化,應該積極加強反情報戰及對中國的心理作戰。

 四、發展具嚇阻性的攻擊力量

 要確保台灣的國家安全,就必需將獨立自主的國家防禦戰略和國際軍事合作相結合。

 台灣是獨立的主權國家,又直接面對中國軍事威脅,必須有自己獨立自主的國家防禦戰略,以保持台海軍事力量的動態均衡,阻止敵人發動侵略,並在其來犯時克敵制勝。另一方面,中國擁有大量的毀滅性武器,飛彈不僅對準台灣,威脅亞太地區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穩定,長程飛彈甚至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制止這個歷史上最後共產霸權的軍事擴張,不是台灣一個國家的事,因此台灣的國家防禦戰略必須聯同世界和亞太地區自由國家,進行密切的軍事合作。

 發展具有嚇阻性的國防力量,不能只主張戰術性的防禦,必須同時具備攻擊性的力量,這是近代國家安全的重要觀念。對台灣來說,長期的防禦成本太高,應發展主動攻擊的力量,也就是台灣應發展臨界性、關鍵性的武力,在遭受攻擊時,有決定性的還擊力量,能予敵人致命一擊。

 五、走出傳統思維、加強高科技戰備及人才的投入

 在國內軍事戰略部署上,應加強高科技之戰備,走出傳統大陸軍的思維。未來戰爭的型態改變,智慧型戰爭的發展,使得軍事學術研究的重要性大為提升,軍事高科技化勢必需要更多的高級人才投入。軍事人才的培養上,目前國內各軍種仍缺乏系統整合,亦無橫向的交流,軍官養成教育有待加強,對未來總體戰力的發揮形成隱憂。

 國防決策方面,各軍種各自為政,宜加強橫向整合,加外,文人領軍,軍、文共治;國防決策應更透明;加強軍隊與民間社會的互動合作;積極培養軍中國際事務人才;進行與各國的軍事交流及合作;加強對中國解放軍的研究等等,都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要擴大國家安全的概念,建立涵蓋軍事、外交、經濟、科技、政治、文化、教育、大眾傳播等,多領域、全方位的全民國防的觀念。中國仗勢於人多、兵多、飛彈多,弱點是實施共產奴役制度;台灣的優勢,一是自由民主,二是有自由民主國家的支持。台灣成功的高科技產業亦在世界經濟中佔舉足輕重的地位,形成既深又廣的依存關係。

 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制度,是台灣人民別無之選擇。提高全民的自覺與警覺,建立台灣人民的主體意識,掌握資訊科技能力的優勢,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網絡,就是台灣在新世紀的國家安全的最後屏障。

 

//www.southnews.com.tw)

(http//www.southnews.com.tw)

©Copyright 2000.08 - Southnews.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