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 Plurk Facebook分享 頁次/1
2
3 4
5
6
一、緒論
(一)從阿根廷骯髒戰爭與德國竊聽風暴談起
(二)其他國家轉型正義模式
(三)轉型正義在臺灣
二、他們的故事
(一)求職與安全調查
(二)不敢現身的生活
(三)護照被刁難
(四)被監視的生活
三、海外職業學生監視系統
(一)「愛國工作」公開招募
(二)中山獎學金與打小報告的價格
(三)小組工作報告表
(四)美國媒體的報導
四、結論
(一)人權與暴行責任
(二)轉型正義在何方
(三)結語
(三)護照被刁難
1.更新護照耗時近五年
1980年初,在哈佛大學求學的江勇振教授前往波士頓辦事處辦理護照的延期。依照辦事處的做法,護照延期辦好以後就會通知申請人去取回,但是,江教授的申請卻是過了很久都沒消息。他就這樣等了兩年而沒有護照的消息,於是,江教授就拜託哈佛大學外國學生顧問寫信給波士頓辦事處,要求辦事處歸還護照,以符合美國移民局要求外國學生都必須要持有有效護照的規定。但是,這封信也沒有達成效果。
1984年,江教授有位來自臺灣的老師到哈佛大學訪問。某天,費正清教授【註40】請江教授的臺灣老師去家裡吃飯,江的老師向費正清提及此事,費正清表示他可以幫忙處理。後來,中國通的費正清寫了一封信給當時臺灣的駐美大表錢復,但這封信並不是直接寄到華盛頓,而是交由波士頓辦事處代轉。不過,這封信在還沒被送達華盛頓之前,波士頓辦事處主任就已經打電話給江教授表示歉意。
該主任說,護照被他們不小心遺失了,現在他們會補發。依照慣例,護照遺失需要登報作廢;但該主任說不必登報。江教授表示,他也沒有護照大小的照片;那主任也說沒關係,什麼照片都可以。該主任又說,我們知道你很忙,就不必麻煩你到辦事處來跑一趟,我們會把表格寄給你,填完表格貼上照片簽個名寄回來即可。
於是,就在費正清教授的幫忙下,江教授的護照很快就拿到了。雖然這本新護照的有效期間只有一年,而且以後每次延期的有效期限還是都只有一年;但至少,江教授被迫當了近五年的「證件不全的外國人」身分終告結束。至於費正清教授的這封信,現在被保存在哈佛大學的檔案館。
2.更新護照被約談
1988年,陳孟彰博士的護照到期,他前往洛杉磯代表處辦理護照更新。陳博士記得當時是隨到隨辦,費用大約二十幾元美金。他去辦理時等待很久,後來外館有一位大約三十歲左右的人邀請他到休息室談話。此人自稱是宜蘭人,並以臺語和他交談詢問臺灣同學會在做什麼的話題;外館的人也說他們都會注意臺灣同學會的活動,也點名同學會成員,並詢問為何做這些活動等等。
事後,陳孟彰博士頗為在意為何他們的活動內容和組織成員名單會流落到代表處的手上。陳博士認為,應該有人將臺灣同學會的相關消息和成員資料傳遞「報告」出去。陳孟彰博士在訪談中也表示,他很好奇這些名單和消息究竟是直接回報臺灣後,再傳遞給駐外單位;還是本身駐外單位就有管道可以獲得消息,然後再傳回臺灣。
3.返國後出國被刁難
目前已經從清華大學退休的許宗雄教授,他在1967年獲得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化學系全額獎學金【註41】前往攻讀學位,並在1973年學成歸國。許教授說,因為當時他有獎學金,不必擔心生活與學費問題,而且還有錢可以寄回臺灣,因此,可以去參與社團活動。在西雅圖求學時,他擔任了西雅圖臺灣同鄉會的聯絡人,當時同鄉會最活躍的人就是任職波音公司的鄭紹良,而鄭紹良正是國民黨政府的黑名單;另外,當時許教授也曾經參與為彭明敏募款的活動。(許宗雄,2007)【註42】
許教授在1973年回臺時,友人曾經向許教授表示,他曾經看到報紙報導美國臺獨活動的消息有提到許宗雄的名字,但許宗雄教授當時也不以為意。一直到了1979年,許教授獲得邀請參加在1980年2月24日至28日於以色列舉行的國際結晶學學術研討會時【註43】,這才發現自己有「案底」。
許教授在1979年10月23日提出申請出國,但遲遲未能取得政府有關單位的許可;一直到研討會已經開始後兩天,出入境管理局才發文通知他表示出境許可獲得批准。許教授說,他出境被刁難的原因,大概是因為曾經參加臺灣同鄉會,而且也參與過彭明敏募款活動。
目前旅居澳洲的邱垂亮教授也回憶說,他在1963年至197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攻讀學位,當時邱教授曾經和從事臺獨運動的蔡同榮等人接觸,也參加過諸多關於臺灣民主運動的座談會。在1971年取得澳洲昆士蘭大學的教職後,邱教授打算返臺探親,不過,因為曾經在美國參與過政治活動,擔心自己曾經被打小報告回臺灣,可能在回臺後被捕;因此,在回臺灣之前就先和自己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及聖地牙哥的教育局長商量好。邱教授對他們說,如果在回臺灣那段時間遲遲沒有回音,就表示自己遭到臺灣政府逮捕,希望他們可以進行營救的工作。幸運的是,邱教授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只有在1975年《臺灣政論》事件後才變成黑名單。
(四)被監視的生活
1.特務親臨活動現場
1976年發生了MIT(麻省理工學院)事件。國民黨政府派遣軍校學生以臺大學生的名義前往MIT學習導彈技術,但是,此舉違反了1970年代明尼蘇達州參議員的提案,該提案認為美國政府不應該幫助獨裁國家訓練軍事人員。因此,臺灣軍校生假冒名義不但違法也違反相關精神,所以,這些學生便遭到美國遣返。
陳重信博士回憶說,MIT學生會針對MIT事件舉辦座談會,當時,MIT臺灣同學會會長范清亮受邀演講臺灣政治現狀,但是,現場卻有多位「學生」前往蒐證拍照,並有劉姓官員【註44】在場指揮;而現場的美國學生見狀非常憤怒,紛紛衝向前將相機搶下並抽出底片。不過,這些蒐證的學生反倒對現場的學生說:「他不能在這裡發言批評我們的政府,我們必須把這些事情報告回去。」後來,波士頓The Real Paper和The Boston Globe兩報也曾經報導這件事【註45】。而且,因為范清亮出面講述臺灣的政治現狀,他也因此遭到代表國民黨的刊物《波士頓通訊》威脅其生命【註46】。
|
圖3:
1976年5月12日,波士頓的報紙The Real Paper報導國民黨在波士頓校園學生間諜的事。報紙中的照片就是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卻被國民黨學生恐嚇,以及遭到《波士頓通訊》威脅其生命安全的MIT博士後研究生范清亮。 |
其實,「職業學生」的活動範圍很廣,且不限於監視臺灣學生的活動。柯志明教授在1983年剛到美國時,適逢中國開放學生到美國留學不久。柯教授說,當時有中國學生在校園播放電影《捉放蔣》,國民黨學生在那時就對中國學生的活動開始展開反制,並對臺灣學生強調,若前往觀看此電影,就會被「登錄」記錄,因此,使得臺灣學生不敢前往觀賞電影。
2.批評國民黨的圖書館中文書報會遺失
1977年12月7日與8日,華盛頓大學報紙Univ. of Washington Daily就曾經報導「批判國民黨的文章書刊被偷」的問題,並描述國民黨政府如何設法阻止學生訂閱該種報章雜誌。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美國各大大學內的反國民黨報刊雜誌,如《臺獨》、《望春風》、《臺灣青年》、《獨立臺灣》、《中報》、《臺灣公論報》等等,時常會發生「遺失」事件。而這些刊物,其實也不見得都是在美國發刊,例如《臺灣青年》是在日本發行;《中報》則是在1978年首先在香港發刊。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也曾經發生批評國民黨的中文刊物遺失事件,而且1998年開始就有學者投書臺灣的報紙談論燕京圖書館書報雜誌失竊事件【註47】。
燕京圖書館書報遭竊事件大約發生在1979年秋至1980年春之間,根據江勇振教授回憶,當時館方不會查閱證件,因此,人人都可以進去開放的閱覽區閱讀報紙雜誌與期刊。在那個時候,時常會有批評國民黨的報章期刊與雜誌遺失。當時負責此方面業務的主管波特(George Porter)對於此事非常生氣決定徹查;後來有一位來自紐西蘭而且中文很好的學生自願暗中觀察。
就在事件發生的當天,這個紐西蘭學生在閱覽區觀察,不久後,有一位女子帶著一個類似帆布袋的包包走進來,「取走」了反國民黨的書報;而就在這位女子帶著書報準備離開時,這位紐西蘭籍學生隨即告訴圖書館管理員,表示這個女子偷走了書報【註48】。
至於當時在燕京圖書館打工的張啟典醫師【註49】,因為他是傍晚才到圖書館,而事件發生時是在白天,他不在現場因此不知道事件的經過。張醫師在傍晚到圖書館內上班時,經由館方人員轉述才知此事。張醫師表示,當時燕京圖書館閱覽室內有不少支持臺灣民主運動批評國民黨的報章雜誌,如《望春風》、《臺灣青年》、《獨立臺灣》、《臺獨》、《中報》等,而當時這些批評國民黨的中文書報一直被偷。他在聽到這件事後,很好奇想知道當事人是誰,因此,便在隔天前往學校的Patrol Office(校園巡邏隊辦公室)查閱資料,確認相關當事人。
燕京圖書館書的書報遺失並不是獨立事件,1980年代在美國唸書的施正鋒教授就曾經在《鄉訊》發表文章描寫類似的狀況【註50】。施教授說,他當時就讀的大學圖書館,時常有許多批評國民黨的中文雜誌、報紙,如《臺灣公論報》、《臺獨》、《臺灣青年》等被丟棄在垃圾桶內,再不然就是憑空消失不見。當他向圖書館方抱怨時,有時會得到館方這樣的回答:「要怪你們自己人」。
曾經在圖書館打工,也曾經拿過圖書館獎學金的施正鋒教授表示,他還記得在俄亥俄大學時,他們曾經要求圖書館訂閱《臺灣公論報》,但館方並不願意訂。館方人員的理由是「沒經費」,當學生表示願意捐錢訂閱時,館方則改稱「沒有空間」。館方推辭到最後乾脆明白表示,圖書館的「諮詢委員」說這是「政治性」刊物,不適合訂閱。根據施正鋒教授的回憶,館方所謂的諮詢委員應該是曾任國民黨中央民代的教授,或是另兩位當時也是來自臺灣的教授。
由上述的例子可以顯見,當時在美國大學的圖書館,除了批評國民黨的書報會遭竊外,其實也會有外力介入圖書館訂閱書報的問題。
3.海關沒收書籍
施正鋒教授在1991年畢業後,準備將個人物品海運回臺;當時,他在從事海關報關工作的友人介紹下,與一位目前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留學生一起併櫃,並將物品以施教授太太的名義海運回臺灣。後來,報關的朋友說貨櫃船已經抵達臺灣了,只是施教授夫婦是在過了很久之後,才接到正式的通知去取件。
在取件當日,施教授人正在東海大學兼課無法到場。當施太太前往海關領取海運物品時,就已經有海關人員、警察和新聞局官員在現場等待,施太太就在這些人員的陪同下,將每個箱子拆封檢查。後來,他們被官方沒收了一百多本書,就連當時政治人物的旗幟如戴振耀、姚嘉文夫婦的旗幟也都被沒收。
接著,這些官員又想「揩油」要紅包,當時施太太只好給了數千元「紅包」了事,只是回到家後才發現,竟然連父親送的皮衣也不見了。施正鋒教授說,後來那位從事報關工作的朋友,再也不敢和他們聯絡了;施教授認為,雖然當時已經解嚴了,但白色恐怖的陰影還是一直存在國人的心中。
【註釋】
40 費正清教授(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1991年)為了撰寫博士論文曾在1931年到1935年待在中國進行研究調查。在1942年1946年間也曾經兩度被派駐到中國。費正清於1955年在哈佛大學成立「東亞問題研究中心」,該研究中心在1961年更名為「東亞研究中心」,1977年哈佛大學將研究中心更名為「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
41 許宗雄教授當時就讀的學校科系為Department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取得的獎學金為Teaching Assistantship。
42 本文關於許宗雄教授的口述內容皆為2007年6月6日,於清華大學訪問許教授之口述資料。
43 7th Aharon Katzir-Katchalsky Conferences: Structural Aspects of Recognition and Assembly in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Nof Ginossar, Israel,全球僅一百位學者受邀參加該屆的研討會。
44 即劉振世,曾任職於中國國民黨海工會與中國國民黨臺北市黨部。
45 The Real Paper在1976年5月12日以范清亮博士做為遭到國民黨職業學生威脅的受害者來報導國民黨間諜學生問題。另外,The Boston Globe 也在1977年3月28日報導相關事件。
46 1977年4月25日Monday的"U.S. Foreign Students vs. Government Spies"報導點名「代表國民黨的《波士頓通訊》(1976年4月)」恐嚇臺灣留學生范清亮,威脅他的生命安全。至於當時波士頓通訊的主筆則是馬英九。
47 例如1998年11月30日的自由時報<背著相機的馬英九>。而2006年8月1日,哈佛大學教授李敦厚也曾經投書自由時報,標題為<馬英九懂得反省嗎?>,文中提及了「馬英九真的不知道『身邊的人』去哈佛燕京圖書館偷走反國民黨報章的作法,是不道德的嗎?是應該反省的嗎?」另外,1998年,陳重信、張啟典、江勇振等多位出身或任教於哈佛的學者,也曾經在1998年11月27日的記者會上,聯名發表一篇<給臺北的父老兄姐書>,這封信中提到:「波士頓是美國一個人文薈萃的城市,學術自由的風氣舉世聞名。哈佛燕京圖書館收集了各種不同政治論點的刊物與書籍。為了打壓不同政治見解,馬英九同夥人竟然動手偷損圖書館『異議』刊物」。
48 相關留學生對於當時遭到紐西蘭學生逮獲時的女子,她所偷的書報為何,彼此的記憶細節稍有出入。偏向左統的留學生稱此事件被竊的是《中報》,偏向臺獨的留學生則認為是《臺獨》等雜誌。但唯一這些留學生可以確認的是,只要是批評國民黨的刊物,無論是《臺獨》、《望春風》、《臺灣青年》、《獨立臺灣》或《中報》等等,皆是當時被竊的對象。
49 張醫師於在1975年底至1981年左右在燕京圖書館打工,時間為每天下午五點至晚上十點。
50 此文發表在1989年8月臺灣同鄉會的刊物《鄉訊》第16卷第8期,標題為<閱讀「公論報」記趣>,署名「無膽英雄」。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9.1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