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 Plurk Facebook分享 頁次/1
2
3
4
5
6
一、緒論
(一)從阿根廷骯髒戰爭與德國竊聽風暴談起
(二)其他國家轉型正義模式
(三)轉型正義在臺灣
二、他們的故事
(一)求職與安全調查
(二)不敢現身的生活
(三)護照被刁難
(四)被監視的生活
三、海外職業學生監視系統
(一)「愛國工作」公開招募
(二)中山獎學金與打小報告的價格
(三)小組工作報告表
(四)美國媒體的報導
四、結論
(一)人權與暴行責任
(二)轉型正義在何方
(三)結語
論文摘要
本篇論文以阿根廷在2005年重新追溯將近三十年前骯髒戰爭時期密告事件和德國電影《竊聽風暴》為引,並佐以留美學者的口述歷史資料,加上具體物證如「職業學生」報告表格、相關文件與照片等,以及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美國媒體對於國民黨「特務學生」在美國活動的相關報導等等,藉此綜合歸納當時臺灣留美學生所遭受的監控問題;並據以重建國民黨專制威權時代所謂的職業學生活動大致面貌。
此外,本論文在主要論述上,也配合東歐、南非與拉丁美洲的轉型正義議題,以及對照臺灣這幾年來的相關努力,進而探討社會的期待以及政府、政黨對轉型正義態度的落差。同時也希冀藉此,可以喚起臺灣人重視那段已經遭到遺忘的歷史,並能進一步促成轉型正義的及早完成。
一、緒論
臺灣早已在1990年代中期完成了民主化,但是,處理過去威權統治問題的「轉型正義」卻遲至2006年才被民進黨政府提起,但並未具體處理。
因此,本文將針對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政府對於海外留學生監控問題進行討論,並希望能夠拋磚引玉以小致大,喚起臺灣人對於那段歷史的重視與檢討。
(一)從阿根廷骯髒戰爭與德國竊聽風暴談起
1.骯髒戰爭
2007年10月9日,CNN新聞以標題「Priest guilty in Dirty War trial」,報導阿根廷神父維爾尼赫(Christian von Wernich)被控在1976年至1983年間,協助軍政府進行了80件侵害人權案,因此,被判處終身監禁。當時,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察局駐局神父的維爾尼赫,在1976年至1983年軍政府統治期間,利用職權在聽取教徒告解時將教徒個人資訊告知軍警,因而協助軍政府犯下7件謀殺案、31件刑求案以及42件綁架案。(CNN,2007)
魏德拉(Jorge Rafael Videla)【註1】與其他右翼軍人,在1976年推翻由女總統伊莎貝爾•裴隆(Isabel Martinez de Peron)【註2】所領導的阿根廷政府,開始實行軍事統治並展開對付異議人士的行動。魏德拉在1976年至1981年擔任總統,接續普維迪尼(Roberto Eduardo Viola Prevedini)與卡斯特利(Leopoldo Fortunato Galtieri Castelli)之後,接任軍政府總統直到1983年民選政府上臺為止。
阿根廷在1976年至1983年軍政府統治期間,估計至少有一萬三千人遭到殺害,但人權團體則估計高達三萬人遇害,此時期史稱「骯髒戰爭」(Dirty War)。
1984年,艾方辛(Raul Alfonsin)【註3】總統發佈特赦令,並開始審判骯髒戰爭期間的軍政府高層,但此舉一直備受批評,人民也強烈不滿;因為1980年代的特赦法,使得司法無法追訴前軍政府特務或同夥的罪刑。
一直到了2005年6月,阿根廷最高法院廢止了1980年代具有特赦意味的「終止法」(Ley de Punto Final)【註4】和「服從法」(Ley de Obediencia Debida)【註5】這兩個法案,阿根廷才因而得以全面審判骯髒戰爭時的加害者與共犯。
阿根廷在1983年結束軍事統治,並在1984年以大赦方式展開審判行動;雖然阿根廷一直到2005年才正式全面追訴刑責,但是,也遠比曾經創下軍事戒嚴統治世界記錄【註6】的臺灣進步甚多。
2.竊聽風暴
2006年3月23日在德國正式上映的《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是一部描述東德Stasi【註7】監控人民的電影。有別於2003年描寫東德末期的《再見列寧》(Good bye, Lenin!)溫馨喜劇風格,《竊聽風暴》則是赤裸裸地描繪出東德對人權的踐踏與對人民生活的監控問題。
《The Stasi Files: East Germany's Secret Operations Against Britain》【註8】此書估計,在1990年東西德合併前,Stasi還擁有十五萬名的祕密警察負責監控東、西德的人民。
在BBC新聞的評論上,記者福爾隆(Ray Furlong)說,《竊聽風暴》描繪出共黨東德的殘忍與無情,並且清楚地呈現東德祕密警察的工作。此外,許多德國影評也認為這部電影對東德的描述很寫實;而當這部電影在德東20個城鎮播放時,德東人民也認為電影就是描寫當時的狀況。(Furlong,2006)
《竊聽風暴》具體描寫出東德祕密警察監控人民的生活,重新喚醒了德國人民的記憶;而東德祕密警察的行為,也在德國統一後的轉型正義中獲得處理。而且波蘭、捷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都曾經制訂類似除垢法「Lustration Law」這類的法案,並規定民代、政府官員、律師、學校、大學教師、記者與商界人士等等,必須要公開他們過去與前共黨秘密警察的關係等等,並避免前威權體制的成員在新的政府中從事相同的工作。(陳宗逸,2007)
(二)其他國家轉型正義模式
在東歐後共產時代,打破集權主義轉化為現代自由民主的社會是首要的訴求,而轉型正義更是重要的過程。東歐各國對於轉型正義雖然各有不同作法,但是,針對過去政府的「不當」行為進行調查都是共通的模式。
以東德為例,在東西德統一前,東德政府自行發起了黨產調查委員會,協助聯邦政府進行清查工作,這些措施包含了前共黨的黨產問題及特務單位對人權的侵害。(臺灣智庫,2007;Maiziere,2007)
另外,立陶宛在處理轉型正義的議題時,除了在受害人權益、黨產歸還、少數民族權益等層面上,還拆除威權時期政治人物肖像,豎立轉型正義紀念碑;而且前俄羅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人員,更被限制在一段時間內不得進入政府工作。(臺灣智庫,2007;Prazauskas,2007)
至於匈牙利和其他東歐共產國家不同,當時執政的社會工農黨注意到自由市場經濟的優點,因而著手進行經濟改造,同時也考慮到黨或個人的經濟利益社會,到1990年左右還是主導了政治和經濟轉型的過程;因此,留給反對勢力較少的活動空間。
但在1989年8月底黨產私有化事件被揭發後,反對派展開連署活動加以反制,也因而促成歸還黨產的公投問世。總體來說,1989到1991年間,在匈牙利發生的轉型,在政治上則是呈現了斷裂性的發展,舊的體制完全被解除。(臺灣智庫,2007;Ungvary,2007)
在東歐之外的轉型正義上,南非問題主要在於種族隔離政策;綜觀上述所有的轉型正義案例,在在皆可以提供臺灣做為借鏡。此外,阿根廷神父魏德拉「密告」事件,加上《竊聽風暴》具體描繪東德專制政府對人民的監控,此兩例皆與國民黨統治時期對海外留學生的監控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轉型正義在臺灣
在1987年解嚴後,臺灣經歷了1996年首次全民直選總統、2000年政黨輪替、2008年再次政黨輪替,但是,過去軍事戒嚴統治時期的加害者並未受到司法追訴,就連1947年二二八事件首謀與責任歸屬也未能以司法還給歷史一個真相和公道。
臺灣雖然已經從威權轉型到民主,但是,正義遲遲無法真正落實,轉型正義也從沒有獲得朝野和民間社會的真正重視;一直到了2007年2月28日,因為《正義無敵》音樂會的舉行,當時朝野政治巨頭紛紛蒞臨演唱會簽署<轉型正義宣言>【註9】,這才重新喚起民間與政界對「轉型正義」的重視。
2007年7月28日,當時仍任總統的陳水扁在出席由臺灣智庫主辦的《轉型正義經驗比較國際研討會》時致詞強調:
「不當黨產」是共產極權、黨國體制之下的畸形產物....,臺灣也是全世界唯一的民主國家,在政黨輪替之後,「不當黨產」還能繼續存在而不被處理。
以東德為例,在兩德統一之前,東德成立第一個非共政權後,東德政府立即針對「不當黨產」進行清查與追討,但臺灣歷經首次政黨輪替迄今將近八年,「不當黨產」的問題不但依然存在,甚至加速賤賣提前脫產,這是臺灣在邁向政治民主化與國家正常化最大的缺失與遺憾。(總統府,2007)
陳前總統認為追討不當黨產是落實轉型正義的重點,然而,在「不當黨產」之外,還有更多需要做的事。自從解嚴以來,白色恐怖、黑名單、二二八事件,以及其他政治事件,如陳文成命案、林義雄宅血案等等,一直無法獲得司法正義的處理;尤其陳文成命案就是牽涉到國民黨政府對於海外留學生監控的問題。
如同阿根廷骯髒戰爭時期的「告密者」神父事件,以及《竊聽風暴》中東德特務對人民的監視監聽;在國民黨專政統治時期,國民黨不僅在臺灣監控人民,而且也對海外留學生進行監控。在過去國民黨統治時期,「密告者」不僅是造成白色恐怖的主因;同時,在海外唸書的臺灣留學生,也有不少因為被「密告」而成為黑名單;而曾經列名為黑名單的留學生,也曾公開指控國民黨職業學生造成了黑名單的建立【註10】。這些留學生或許只是在海外參加臺灣同鄉會、臺獨聯盟等組織,或是從事民主運動,但被密告後就成為無法返鄉的鮭魚,一直到黑名單解禁後【註11】才得以回到自己的土地——臺灣。
據此,本文將探討過去國民黨統治時期對海外留學生的監控問題,並以發生在美國的相關事件為例證。本文訪問了多位留美學者,也蒐集了當時美國媒體對國民黨「特務」學生在美國活動的相關報導;希望藉由本文可以吸引更多學者投入相關的研究,共同為臺灣的轉型正義而努力。
【註釋】
1 魏德拉在1976年3月至1981年3月擔任阿根廷總統,以軍事統治阿根廷,大肆逮捕與殺害反對派及左派人士。
2 伊莎貝爾•裴隆在1974年7月1日接任阿根廷總統,且為阿根廷首位女總統。
3 艾方辛於1983至1989年擔任阿根廷總統。
4 英譯為Full Stop Law(完全停止法或稱終止法),於1986年12月24日立法也稱第23492法案,內容為「終止對於被控在軍政府統治期間執行或參與政治暴力等違反人權犯行者的起訴與調查。」
5 英譯為Law of Due Obedience(應得權威法或稱服從法),1987年6月4日立法,也稱第23521號法案,主要內容為「在無任何被認可的確切證據下,得以免除軍政府時期官員與其從屬者,如警察、特務、神職人員、公務員等等涉及違反人權的罪刑。」
6 1949年5月19日,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與臺灣省警備總司令的陳誠頒佈《臺灣省戒嚴令》,並宣布自1949年5月20日零時起實施,此後展開臺灣長達38年的軍事戒嚴統治,憲法也因此遭到凍結,戒嚴統治一直到1987年7月15日才正式解除。
7 全名為Ministerium fur Staatssicherheit (國家安全部),成立於1950年。
8 2003年出版,作者為Anthony Glees,英國倫敦Free Press出版。
9 《正義無敵》音樂會當日,李登輝、蘇貞昌、謝長廷、游錫?、王金平等人皆到場親自簽名連署支持<轉型正義宣言>,當時的總統陳水扁總統則是事先簽署,呂秀蓮則因行程問題臨時取消前往現場,但仍承諾支持轉型正義;至於馬英九也到場致意,但是拒絕簽名。
10 例如1998年11月27日,「臺灣教授協會」與「海外臺灣留學生黑名單受害者」在臺大校友會館舉行「受害哈佛校友的控訴——『抓耙仔』馬英九適合當市長嗎?」記者會,控訴這類打小報告行為造成國民黨對海外留學生黑名單的建立。
11 國民黨在戒嚴統治時期的「黑名單政策」形成於何時並不可考。在1992年5月15日刑法一百條修正前,因犯內亂、外患、懲治叛亂條例或檢肅匪諜條例之罪,或查無任何法令依據,而被拒絕入境、限令出境或驅逐出境者;以及因違反「國安法」遭到禁止出入境的人,一般就被稱為「黑名單」人士。1992年7月30日,行政院配合動員戡亂時期終止及懲治叛亂條例的廢止,通過「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部分條文修正,其中「配合入出境證的廢除,修正入出境許可的方式及受理處所」、「刪除人民申請入境,可經由境管局認可的僑居國外人民保證的規定。」等細則,大幅解除所謂的黑名單。接著在1996年,國安法第三條第二項條文修訂後,才算正式解除了海外黑名單。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9.1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