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台聯不應保持「中立」


/曹長青


針對本文的回應

一、台聯有話說/郭克銘

二、曹長青為何要蓄意挑起綠營的敏感神經?/謝鎮寬


 在明知道不能通過的情況下,泛藍在立法院再次罷免總統,再次失敗。一百多天中兩次提出同樣議案,把罷免總統當兒戲,這是在任何其他民主國家都見識不到的鬧劇。

 藍立委和紅衫軍的雙簧表演一再表明,這場「倒扁」運動,既不是反貪腐,更沒有超越藍綠,而是泛藍陣營(背後很可能有共產黨支持)新一輪倒台灣本土政權的倒綠運動。

 眾所週知,國親兩黨的矛盾大到幾乎不可調和,但在這場倒扁運動中,他們卻是團結一致,國民黨立法院倒扁案失敗後,親民黨再來一輪;馬英九一路為紅衫軍大開綠燈,宋楚瑜則在紅衫立委大鬧國慶典禮時和國民黨並肩作戰。

 而今天挺扁的綠營民眾,以及「台灣社」舉辦的反制紅衫軍的大型集會等,都絕非容忍貪腐,而是傳遞兩個清晰的信號:
 第一,維護民主法治,支持陳總統按憲法完成任期,不能容忍用中國文革打倒國家領導人的方式,用街頭革命把民選總統趕下台。
 第二,在明顯的藍綠交鋒中,綠色陣營必須維護自己的整體利益。

 但在這樣一場清清楚楚的大是大非、事關台灣命運的藍綠對決(實質是國家認同的對決)中,作為自視深綠的「台聯」提出「保持中立」,就非常值得討論了。

 台聯的「中立說」至少有三個負面後果:
 一是傳遞綠營內部不團結的信號。在今天國共親三黨聯手欺負台灣本土民主政權的嚴峻時刻,即使綠營團結一致,都要克服強大阻力,才有可能促成台灣走向正常國家。
 二是給藍營幻想的空間。泛藍所以一再提出罷免案,就是期待綠營分裂,最後所謂「中立者」倒向他們。
 「中立說」的第三個負面後果,是使台聯失去綠營民意的支持。

 第一次泛藍在立院罷免總統時,台聯就和民進黨「區隔」,進場投了(廢)票。我當時在美東夏令營演講時就指出,如果台聯立委和外面的民進黨立委、民眾站在一起,不進場投票,會傳遞綠營團結的信號,不僅降低泛藍的幻想,也遏阻他們的囂張氣焰。聽眾用掌聲認同這種觀點。我最近來台參加了多場電台「叩應」節目,民眾反應也都非常反感紅衫軍倒扁。甚至在屏東的一場台聯主持的演講會上,聽眾也表示挺扁,在普通民眾看來,挺扁就是挺綠營,挺台灣。這種民心所向是清晰的。

 遺憾的是,這次台聯仍進場投票,事後仍聲稱「保持中立」。事實上,無論在理念上,或政治遊戲規則中,中立是不存在的。無論是台聯,還是多麼資深的政治領袖,如果由於黨派之爭而不顧泛綠整體利益,不顧本陣營的主流民意,誰都有被民眾淘汰的危險。今天綠營沒有分裂的本錢,台聯也沒有中立的本錢。盼朋友們三思。(本文首刊2006年10月16日《自由時報》,作者授權本報同步刊出)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