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陳芳明,已經不是以往的陳芳明

 看到陳芳明教授在所謂親綠學者的七一五、七二六反扁運動中簽名支持,我百感交集。「只要給我戰鬥位置,我就繼續和不公不義的國民黨對抗。」(原意如此,但我記不清楚原句了。)這是陳芳明教授還是民進黨文宣部主任的說法,但這樣的教授怎麼改變了呢?

 我第一次看到陳芳明教授的文章是他還在海外之時,在自立晚報投的一篇評論,寫的真好。我拿給家兄看,家兄告訴我陳芳明是台獨運動的支持者,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陳教授的經歷。自此,陳教授的文章、書籍就是我經常注意、收集的對象,他那本「台灣人的歷史與意識」(敦理出版)還是我睡前常看的讀物。

 我第一次到南部,經過嘉義,看著綠油油的嘉南大地,想起了這一句話:「江南之於你,猶嘉南之於我。」心中湧起千丈波浪,身為一位熱愛台灣的台灣人,我竟然到大學畢業之後,才踏上這一塊養育台灣的平原沃土,而這樣的想法與感受,就是來自這一句話。他也是陳芳明教授的話。

 脫離政治運動的陳芳明教授,其實又重回他以往的學術、文學生活,從靜宜大學、國際暨南大學到政治大學,都是以學術及文學活動為主,較少涉及政治運動。讓我再次注意到他的政治取向,就是2004年大選前,簽名支持由侯孝賢所掛名的「族群平等行動聯盟」,陳教授的簽名行為讓我很震撼。

 我當然知道這個活動與許信良的密切關係,也知道陳芳明教授與許信良的關係,但我相信以陳芳明教授清晰的腦袋,他應該更清楚大是大非與個人政治恩怨之間的孰重孰輕。從「族群平等行動聯盟」發起人的背景、社會脈絡及時間,有一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看得出這是連宋泛藍軍的外圍集團,也絕對清楚這一個集團的各項不義行為。陳芳明教授這句「只要給我戰鬥位置,我就繼續和不公不義的國民黨對抗。」又在我的耳際想起。

 當時我多麼希望看到陳芳明教授的公開澄清,「那是別人代簽」,但沒有。這個聯盟後來也被證實他們的確是泛藍軍的外圍組織,他們對泛綠軍與泛藍軍在有關民族問題方面,都是強抓泛綠軍,輕縱泛藍軍,而這樣的偏頗行為也為人強力詬病。這個聯盟在2004年的3月20日後,又幾乎原班人馬和許信良公開結盟,搞了個民主學校,更確定他們是一群以倒扁為主的一票人,也間接證實他們之前所組的該聯盟,與其說是促進族群平等,不如說是強化族群不平等。

 今年,吳乃德的七一五宣言,已經被許多台灣派的學者強力批判,竟又得到陳芳明簽名背書,更讓我對陳芳明的政治情操感到疑惑,「只要給我戰鬥位置,我就繼續和不公不義的國民黨對抗。」這句話又在我的耳際響起。我們當然也可以如那些所謂親綠學者那般,用道德與一些未經法律判定的事件及不合理的牽拖,要陳水扁總統下台的理由,接受陳芳明簽名支持的立場,「因為你也是認為總統道德水準應該高於一般人」,但聯繫之前陳芳明簽名支持侯孝賢的聯盟狀況,我們絕對有理由認定陳芳明的態度有一致性的反扁。我也不認為有權力剝奪陳芳明反扁的權力,但反扁反到變相支持泛藍軍,這是對的嗎?

 這幾天,看到陳芳明在中國時報發表的文章,「除了挺扁,民進黨能做什麼?」(中國時報 A3/焦點新聞 2006/09/18 ),我終於相信,我現在看到的陳芳明的文章,已經不是以往的陳芳明了。

 陳芳明說:「九一五圍城行動,是民主運動史上令人震撼的事件,其歷史意義絕不遜於美麗島事件。跨黨派、跨族群、跨性別、跨階級、跨地域、跨年齡的群眾,在毫無動員的情況下,一夜之間群集台北,並立即找到共同的語言:「反貪腐」與「阿扁下台」。在如此規模龐大的群眾運動,不乏泛藍政客趁機來收割。但是,不能否認的,大部分參加的群眾以年輕學生與上班族群居多。這股沛然莫之能禦的人民力量,以理性開始,以和平結束,充分顯現民主理念的成熟。面對如此高度自制的群眾,民進黨高層能夠不審慎反省,能夠不領受民意?」

 在文化大革命時,當時參與的主軸線也是年輕人、學生,那又怎樣?在美麗島事件時,許多簽名反暴力事件的人,不僅是學生,更且是大學教授,所謂高等知識份子,那又怎樣?也許陳芳明會說不一樣,一個台灣是資訊公開、人民自由的社會,但台灣與中國當時卻不是。

 但我要問陳芳明:
 你難道看不出一個台灣媒體的親泛藍軍特性?
 你難道看不出泛藍軍黨國體制幽靈仍在台灣上空的現象?
 當一個社會被泛藍軍24小時的轟炸,不斷將假的、扭曲的消息灌輸給社會大眾時,此時這群你所謂的社會大眾的反應是正常的嗎?
 當一個號稱自由的社會,卻擁有極為偏頗的新聞媒體體制,你認為這會是一個公平、合理、自由的公民社會嗎?
 在美麗島事件時,我們除了沒有批評蔣經國及國民黨的自由外,其他方面也很自由。我們有中國時報、聯合報可以看,我們也有台視、中視與華視可以看,難道當時會不自由?
 難道我們當時就比較笨,當時我們相信高雄美麗島事件是暴力事件,難道不對嗎?
 所有的媒體都在報導有軍警被打,也報導施明德在逃亡,難道這些都是假的嗎?然後呢?
 我們也和大多數的人一樣,認為施明德該死,政府應該強力鎮壓!
 當時,在媒體的傳播下,我們的看法也是「跨黨派、跨族群、跨性別、跨階級、跨地域、跨年齡的群眾,在毫無動員的情況下」,一致認為政府將美麗島的暴力份子抓起來是對的,許信良則是漏網之魚。當時我們錯了嗎?

 我們要不要接受九一五的群眾民意呢?那要看我們要不要接受美麗島事件是不是暴力事件?我會這樣說,主要就是我寫信的對象是一位我曾經極為敬佩、頭腦非常清楚的政治活動深入介入者,而不是一般的社會大眾。台灣媒體結構的不正常是一種常識,從而國人在接受資訊上出現資訊不對稱(資訊不公平)的現象極為嚴重。就拿現在的媒體機制與美麗島事件時的媒體來比較,若我們將自由時報刪除,則整個架構與美麗島事件其實相差無幾。

 因此,今天會出現那麼多人反扁,從民意的角度,與其說是陳水扁總統貪腐,不如說是媒體創造的效應。舉例來說,很多人攻擊總統的國務機要費的發票交代不清,攻擊他為報帳有偽造文書之嫌。但就我們學界所知,許多大學教授經常為研究計畫報帳而買賣發票,這不僅是經常,甚至是一種常態。我不敢說陳芳明也這樣,但你應該對這樣的現象耳熟能詳。但你有沒有看到那一些大學教授出面替陳水扁總統辯護?

 泛藍軍為了修理陳水扁總統,將整個法規改的讓人窒礙難行,國家大政很多變得不能推展,這難道不應該批判嗎?而身為台灣的一份子,難道不應該就這一些有矛盾的問題進行討論嗎?更進一步說,現在許多出來強調反貪腐的這一群人,他有沒有用相同標準去看待同為政治人物的藍綠雙方檯面上的人物?

 今天社會大眾對藍綠政治人物要求標準之不同,其實和美麗島事件時,有雷同之處。今天一大堆人在總統府之前反貪腐、要求總統下台,但在總統府的對面,他們抗議的背後,台灣貪腐總部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恰恰矗立在那裡,有哪一位倒扁總部的人出來說,要反陳水扁總統的貪腐,也應該同時反國民黨的貪腐呢?沒有。

 陳芳明所說的:「跨黨派、跨族群、跨性別、跨階級、跨地域、跨年齡的群眾,在毫無動員的情況下,一夜之間群集台北」,他們為何在「共同語言「反貪腐」」之後是「阿扁下台」,而不是所有貪腐的人都應該下台?為何他們針對的是陳水扁總統,而其他泛綠軍、泛藍軍有涉及貪腐的人都沒有被他們要求下台?

 如果這一群人呼喊的口號是正確的,是不是證明許多教授聯合整理中國國民黨黨產,寫下「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 」(陳師孟等合著)就是錯的,而陳芳明之前所謂的「只要給我戰鬥位置,我就繼續和不公不義的國民黨對抗」也是錯的?

 陳芳明說:「台灣社發起的九一六挺扁運動,值得尊重。民進黨在此時此刻竟然解除上街禁令,放任綠委動員參加這種自發性的民間運動,當然也是為了上承扁意。民進黨動員對抗貪腐運動時,就等於承認阿扁總統全盤皆輸。」

 這絕對是笑話。施明德的反扁活動背後不僅藍影憧憧,甚至連紅影都跳出來了,而他們的目的不僅在倒扁,更且在倒台,「反貪腐」僅僅是一個藉口罷了,這也是許多人接受的論點,不然不會出現罷工這樣的論點。當許多人都看出這一次施明德活動背後的牛鬼蛇神,陳芳明卻強調他理性,卻還認定愛台灣的綠軍人士不能表達意見,這不僅違反作為一個愛台灣的人應有的理性行為,甚至連當一個教授應有的客觀、中立的立場都有違反之嫌。

 陳芳明說:「阿扁總統與民進黨的自我孤立,絕對不是一天造成的。這六年來國內所有政黨領袖已放棄與阿扁對話。不僅泛藍領導者連戰、宋楚瑜、馬英九不再與阿扁溝通,即使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許信良也與他沒有任何交集。」

 這也是故意忽略客觀事實。連馬宋透過反扁來奪權,不是新聞,而是常識。不要說連宋那種傲慢對待陳水扁總統的態度,就拿他們對中國國家主席的卑微態度來看這兩個人的政治風度,任何民主國家的國民都會強烈譴責怎可對外國元首的態度好到超過對本國元首的基本尊敬呢?更何況這一個外國還是台灣的敵國!有七、八百顆飛彈對準台灣!

 如果比較連宋他們兩個人以往在兩蔣反共體制下所位居的高官及他們對人權的殘害,更覺得這種人人格卑劣。以這樣的人不理陳水扁總統,來加諸陳水扁總統的缺失,難道公平嗎?至於馬英九,他在被英國記者硬逼出他親共、反台,甚至在與之後的陳水扁總統對話,所呈現的弱智現象,難道他的不理陳水扁總統,錯在陳水扁?他們就沒有錯?

 我也相信林義雄、李登輝會與陳水扁總統形同陌路,陳水扁總統必須負相當責任。然而,許多問題卻不能以陳芳明這樣一句話就定罪。關於「核四停建」與否是林義雄和陳水扁總統鬧翻的重要原因,但連李登輝前總統也指出其中有許多美國的利益瓜葛,不易解決。而陳水扁總統與李登輝前總統之間的衝突不僅有前後任總統的心結問題,更且有民進黨與台聯的利益衝突,絕難用個人相處等簡單的邏輯去判析、論斷是非。

 至於呂秀蓮副總統的問題,陳芳明說,「如今,阿扁又開始與副總統呂秀蓮努力切割。台灣社逼呂秀蓮交心表態,拒絕她參加挺扁運動。對於這種內部鬥爭的事實,阿扁不說話,游錫堃不說話,民進黨其他高層也沉默不語;分裂台灣社會尚嫌不足,竟又繼之以黨內分裂,這已經不是歷史上所認識的民進黨。」

 這真的可以說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詞」。許多倒扁人馬與呂秀蓮有密切關係,這為何不讓人對她的忠誠質疑呢?而呂秀蓮又經常在關鍵時刻擺出一副要取而代之的態度,這難道不會讓人寒心而要她表態嗎?我所講的資訊並不是秘聞,也不是發生在好久之前的舊聞,而是發生在不久,是這一次讓民進黨飽受壓力的活動推展時,一一呈現出來的訊息。我不相信陳芳明都不知道,同時,我也不認為在知曉這些訊息之後,會以那樣的筆法去要求陳水扁總統、民進黨寬容、公開為呂秀蓮辯護的人,是一個有足夠理性的知識份子。

 陳芳明說:「扁游體制的形成,將使民進黨繼續挫敗。自二○○四年阿扁以些微票數險勝之外,民進黨參加的每場選舉,從中央到地方都宣告失敗。民調數字也跟著垂直下降,甚至百分之三十的基本盤也不能守住。民進黨揚言要守護台灣,民意基礎在哪裡,民眾力量又在哪裡。」

 這些都成立,但這些條件應該是要求一位黨主席下台,而不是讓一位總統下台吧?總統任期應該是他和國民之間的契約,不是他與他的所屬政黨的契約吧?更不應該從保證執政黨會贏得選舉來證明總統可不可以將總統任期任滿吧?

 陳芳明說:「主張公投,公投失利。主張廢核,廢核亦失利。當選之初,他答應在其任內將訪中國,現在已證明是一張空頭支票。阿扁堅持將做完任期,僅剩一年的時間,他又提三大運動,亦即加入聯合國、制憲與及黨產。游錫堃能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嗎?沒有台灣民意的全力支持,阿扁總統能夠完成嗎?」

 這也是笑話。政見實踐與否和任期無關,因為總統的任期與他的政見沒有聯繫關係。以公投為例,公投與總統大選是一致的,現在陳水扁總統推動的公投失利,但他的連任成功,我們是要從公投失利去推斷陳水扁總統應該下台呢?還是要從連任成功認定他應該繼續當總統呢?難道公投成功與否是一次罷免總統的法律行動?我想頭腦清楚如陳芳明者,應該知道兩者的差別。至於要不要去中國,那不是問他能不能去,而是要問「陳水扁總統去中國」,到底台灣要付出多少代價?我相信若現在讓連戰當總統,的確可以到中國,但那樣的代價,台灣人民願意付嗎?

 陳芳明的最後一句絕對是笑話中的笑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最後竟是接受招安,民進黨在歷史上只不過是一名現代的宋江」,將他這一句話放在台灣目前的政治發展架構中,台灣目前是「只反皇帝,不反貪官」,陳水扁總統做的任何事情都被批判,只要反皇帝,任何狗皮倒灶的事情都沒有問題。馬英九的特支費、賣黨產等,有人追究嗎?連民眾、軍人喊說要殺總統都不是死罪,甚至被當英雄,這是一個「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的社會嗎?

 在這種事理不明的社會中,陳芳明要求民進黨效法這樣的精神,難道是對的嗎?有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陳水扁總統貪污呢?但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馬英九將特支費放在自己的口袋中。民進黨中央到目前為止,也是依法行事,難道可以不這樣嗎?他們也說若陳水扁總統有貪腐,民進黨絕對不護短,難道錯了嗎?在法律無法證明陳水扁總統犯法之下,要求民進黨要放棄陳水扁總統,這等於要民進黨用政治的手段逼陳水扁總統下台。陳芳明這一段話的意涵就是放棄法治,政治解決陳水扁總統。

 我不能說陳芳明這樣的提議不對,至少在憲法架構下,他是可行的。但這樣的放棄陳水扁總統,就等於讓這一個社會可以用道德去殺一個人,而這恰恰又是宋江所處的宋代,所建構的道德殺人的社會。

 請民進黨不要當宋江,卻要建立一個以道德殺人的宋朝社會。這樣的發展又變相增進中國國民黨的利益,此時,陳芳明教授的聲音又響起,「只要給我戰鬥位置,我就繼續和不公不義的國民黨對抗。」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