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何光明專欄

何光明專欄

拚經濟,還是拚殖民?

 斯斯有兩種,拚經濟也有兩種。

 一種是「殖民式的」,「拚經濟不拚政治」。日治台灣拚經濟,拚到台灣與世界列強的日本並駕齊驅(中國黨治下的台灣淪落到與東南亞相比,還洋洋得意,實在很沒有出息!)但是,台灣人拚經濟不拚政治。

 中國黨治下的台灣,尤其是李登輝時代之前,也就是解嚴之前,台灣人的心態也是拚經濟不拚政治,基本上與日本統治時代類似,都是殖民式的結構政治與經濟型態。

 2008總統大選,中國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毫不掩飾「拚經濟不拚政治」的競選策略,充分顯示其外來殖民心態「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也只有「化獨漸統振興中國」永遠的外來殖民心態,才會有在台灣「拚經濟不拚政治」的總統競選策略。

 另一種是「自決式或獨立式的」,「拚經濟也拚政治」,或說「拚政治含經濟」。拚經濟是為台灣,不是為中國,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與「兩國論」是典型的代表。

 陳水扁時代的「開放與管理」和「一邊一國」是李登輝時代「戒急用忍」與「兩國論」路線的修正,「一邊一國」強於「兩國論」,但是,「開放與管理」弱於「戒急用忍」。

 2008總統大選,中國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拚經濟不拚政治」的競選策略,充分顯示其外來殖民心態,被批評為「黨國體制復辟」之戰,其實也是「殖民經濟復辟」之戰,反「自決式或獨立式經濟結構」之戰。

 台灣國已經轉型為「自決式或獨立式經濟結構」,容或有路線的修正,絕不容許走回頭路。景氣難免有好有差,台灣人都必須承擔,差時忍耐,等待好時,絕對不可以捨本(自決式或獨立式經濟結構)。

 「黨國體制」是體,「殖民經濟」是面,景氣有好有差是線,是點。如果「黨國體制復辟」、「殖民經濟復辟」了,就算景氣一時好轉(其實也無法保證),點線也將被整體全面吞噬,更何況更差(誰又能保證不會)?

 縱使景氣差了,今日之不忍,一時之間心靈脆弱,最易被人趁虛而入,如果因小失大(自決式或獨立式經濟結構)既失智又失算,不但愧對民主先進,而且遺患未來子孫。

 斯斯有兩種,拚經濟也有兩種,台灣人如何抉擇?還不夠明白嗎?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