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何光明專欄

何光明專欄

英國王室與中國黨的生存之道

 蔣介石幾乎丟掉全中國(僅存金馬),逃亡台灣,他的軍隊食衣住行育樂、薪津、眷屬所需,每一塊錢都靠台灣人供給。韓戰爆發後,台幣加上美援,才讓他轉危為安、茍延殘喘下來。

 蔣經國時代,冷戰結束,中美建交,台美斷交;內有台灣人的反抗,黨外民主運動興起。蔣經國被迫開始提出本土化(他說「我也是台灣人」,就是有人聽不懂,應是要誤解為「台灣地方」,蔣經國何許人也?「我也是台灣人」可以隨便脫口而出,沒有特別的政治意涵?)以及民主改革(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中國國民黨政權因讓步而免於被推翻。

 李登輝時代,繼續民主改革,實施民主化,並進一步推動本土化,中國國民黨政權因讓步而得以延續。李登輝說「我是蔣經國學校畢業的」、「我是蔣經國的學生」,政治意涵還不夠清楚嗎?

 後代史家一定會這樣寫:蔣經國與李登輝使中國國民黨政權免於被推翻,使台灣避開了一場革命。至於這樣的發展對於台灣的利弊得失如何?那是另一個問題。

 英國王室替自己找到生存之道:因讓步而免於被推翻、因讓步而得以延續。從蔣經國到李登輝,他們替中國國民黨找到生存之道,就是英國王室生存之道,因讓步而免於被推翻、因讓步而得以延續。

 2000年中國國民黨失去政權,並不表示「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是錯誤的,那是民主制度使然,反而証明「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是正確的,中國國民黨只是變為在野黨,繼續存在,可以因為民主制度,贏得選舉,再度成為執政黨。

 連戰之後的中國國民黨反本土化,與「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背道而馳,導致2000與2004連戰連敗,可是,中國國民黨把失敗原因解為「連宋分裂」與「兩顆子彈」。

 2000有「連宋分裂」,可是,2004沒有「連宋分裂」,中國國民黨為何還是失敗?依照中國國民黨的邏輯,同理可證,2008沒有「兩顆子彈」,中國國民黨還是失敗?

 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五十年,養成「永恆的統治者」的習慣,習慣於支配(執政)而不習慣於競爭(在野),加上「連宋分裂」與「兩顆子彈」的解讀,七年來,中國國民黨變成「永恆的情緒者」,這是台灣不革命的後遺症(利弊得失的問題浮現了)。

 「永恆的情緒者」很難做出理性的判斷,「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連戰連勝,連戰路線連戰連敗,馬英九卻繼續奉行連戰路線,而且青出於藍更勝於藍,中國國民黨抓狂了?

 2008中國國民黨還是失敗,才有可能重返「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吧?只怕到時要重返「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也來不及了!因為中國國民黨可能已經不存在(解散?),至少淪於小黨而成為「永遠的在野黨」了!

 2000會喪失政權,2004贏不回政權,後不知後不覺的中國國民黨事先相信嗎?2008之後要重返「從蔣經國到李登輝的路線」固然來不及,但是,2008之前還來得及。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