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何光明專欄

何光明專欄

台灣族被殖民的文化鐘擺何時了?

 日本死了一個因貪腐事發的閣員之後,台灣社會沒有激起太大的迴響,只有部分政論談話節目應時討論一下。

 台灣反應冷淡,其實不難想像。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落差,影響兩者內涵的法治精神與道德情感的懸殊,台灣人早已認知,視為當然。

 台灣人歷經日本列強與中國黨的殖民統治,老一輩的除了見證落差與懸殊,還感觸到台灣族應變的適時性與可塑性。

 日本死了一個因貪腐事發的閣員之後,部分政論談話節目上,有人認為台灣不如日本的原因是統獨與族群問題,只講立場不講是非,導致政治人物有恃無恐、失格失德。

 在蔣家王朝時代,台灣有現在這樣的統獨與族群問題嗎?為什麼當時貪腐盛況空前(日治時代)賄賂公行(許信良語)?

 顯然這是一個文化問題,日治時代,日本文化是主流,被統的台灣人法治精神與道德情感是高階的;蔣家王朝時代,中國文化是主流,被統的台灣人法治精神與道德情感是低階的。

 民進黨政府時期,當政者與社會中堅分子都是蔣家王朝時代教育出來的,接受中國文化醬缸的濡染,還是舊時代的人物,「去中國化」與「台灣維新」尚有很長遠而艱辛的日子要走。

 值得深究的,是台灣族應變的適時性與可塑性,從清治、日治到蔣治,在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鐘擺效應,台灣人自己應該如何看待?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台灣族性不泥於低階文化,憂的是台灣族性也不著於高階文化。台灣族性,擺盪不定的現象,會不會是一種永恆的殖民地性格?如果是,台灣人如何擺脫?

 台灣國民主政治若能永續發展,台灣人引以為傲的獨立自主性,如果沒有台灣文化的支撐,是否只是鐘擺效應的短暫現象?永恆的殖民地性格、鐘擺效應的短暫現象,如果非疑為真,會不會不利於台灣國民主政治的永續發展?

 台灣國民主政治出了什麼問題?與其說是國家認同與族群問題,不如說是台灣文化問題。台灣文化自我形象沒有清晰建立以前,國家認同與族群問題不是問題也是問題;沒有國家認同與族群問題,也會有其他問題。

 台灣文化自我形象如何清晰建立?在外有中國統戰、內有被統派呼應下,台灣文化自我形象的建立,首先必須獨立建國,獨立建國有助於斷除殖民地性格。但是,台灣文化自我形象的建立,也必須與獨立建國同時進行,不能等到獨立建國之後,再來進行台灣文化自我形象的建立。

 台灣文化自我形象的建立如何與獨立建國同時進行?就是「台灣維新」。「台灣維新」必須是政治的與文化的,必須是全新而獨立的。否則,即使是「台灣共和國」也未必就是「台灣維新」。

 「日本維新」就是政治的與文化的,全新而獨立的。「日本維新」,就是「去中國化」,就是「日本化」。「台灣維新」,就是「去中國化」,就是「台灣化」。「日本維新」可以成功,「台灣維新」也可以成功。

 本土政權建立,「台灣維新」的時機提早來臨,斷除台灣族殖民地性格、終止鐘擺效應之後,台灣族應變的適時性與可塑性就變成完美的、正面的、積極的台灣文化性格。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