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修理站首頁何光明專欄

何光明專欄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爭奪第一小報

 中國黨戒嚴時代,雖有報禁保護政策,但是,公營報紙言論尺度受限較嚴,難以施展,淪為「政令公報」被譏為「政府宣傳筒」。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雖為中國黨黨員所辦,但當時是民營,受限較小,還算有點報格,稍有可看性,趁機坐大,互爭「第一大報」。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互爭「第一大報」,本來可以發展成良性競爭的態勢,有利於言論自由的拓荒,民主人與新聞界曾經寄以厚望。

 中國黨見狀不妙,採行收買、安撫、酬庸之策,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沒有堅持報人「不黨」的風骨(最低道德標準),兩報老板不畏清議,都當了中國黨的中常委,進入權力核心。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雖然因此聲勢中天,但也至極頂天了,準備盛極而衰,福兮禍所倚,這是兩報第一次失策,原因在於兩個老板為權失格,備受國內外新聞界的批評。

 蔣經國總統去世,台灣國進入李登輝總統時代,不知是判斷錯誤,還是省籍觀念作祟,或者國家認同分歧,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參與政治鬥爭,走上反李、反本土路線,這是兩報第二次失策。

 接下來,台灣經濟至極頂天的景氣也準備盛極而衰了,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的大報之爭逐漸淪為惡性之爭,竟然可以為報份多寡、人事紛爭等風波而闢欄為文、互作人身攻擊,蔚為媒體奇觀,此時自由時報趁時興起,這是兩報第三次失策。

 李登輝時代結束,陳水扁取而代之,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大感意外,路線並未調整,反李之後繼而反扁,保送自由時報坐上第一大報,這是兩報第四次失策。

 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互爭第二、第三時,蘋果日報竟然會在台灣報紙不景氣時意外殺出,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慌了,竟然學習模仿蘋果化,假蘋果當然輸給真蘋果,結果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正式淪為小報,就像新黨泡沫化,這是兩報第五次失策。

 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淪為小報後,更不堪了,「小護士」了,「腳尾飯」了,南方快報常有專文聲討,其實不必了,小報必有小報的風格,小報的風格必出之小報。

 聲討中國時報與聯合報者老矣,錯在以昔日大報來看待今日小報,對在以昔日大報來期待今日小報。只是,戒嚴大報變成了民主小報,令人歎為觀止,更加深信不疑:中國時報與聯合報,沒了特權,沒了競爭力。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