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有人說,馬英九把「神話」推銷到美國去了;有人說,馬英九「越活越回去了」。好像馬英九是聰明人儘做糊塗事,這種「秋海棠」氣球上的「標語」,一刺即破,豈不是「低能的騙術」?
我倒要問,自以為聰明的人,要教馬英九說什麼呢?馬英九的政治立場,美中台都很清楚,何必多說、多問?但「政治是一種表演」,不得不演出時,「裝糊塗」也是一種表演,對馬英九可是最佳戰略哩。
批評馬英九的人怎麼忘記了?他不是「老裝哲學」走天下的人嗎?「說什麼」都不好,都會被攻擊,「裝糊塗」最好,因為攻擊最少。「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就是「裝糊塗」,還是「裝瘋賣傻」哩,人人當笑話,攻擊笑話不是如拳打棉花嗎?
當人人把攻擊焦點集中在「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笑話上,攻擊力就發揮不出來了,浪費掉了,被化解了。雖然這不是「高明的騙術」,但也不是「低能的騙術」,應該說是「低廉的騙術」。
馬英九主席是這樣,馬市長也是這樣。大家批評馬市長「沒有魄力,沒有能力」,也許真是如此,那就「順勢」,幹嘛「逆勢」?陳水扁「有魄力,有能力」,也真是如此,「順勢」之後,得罪了各方選票,高滿意度的結果反而輸掉了選舉。
「沒有魄力,沒有能力」的反而高票連任,讓台灣縣市長們感嘆「其實不用做得太好」!馬英九要的是選贏,不是選輸,馬英九選贏的戰略就是不要得罪選票。改革不易,「有魄力,有能力」的「多做多錯」;「沒有魄力,沒有能力」的就反改革,「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也是「低廉的騙術」。
馬英九靠的是中國國民黨的財(黨產)與勢(組織、人脈、樁腳),被統派選票基本盤,還有本身的媒體光環、偶像魅力。馬英九當然知道自己贏的方法,「藏拙」是「順勢」,「擇優」更是「順勢」,何樂不為?「低廉的騙術」比較輕鬆,何必不好意思?
朱高正「高明的騙術」失敗了;陳水扁「有魄力,有能力」,有成功,有失敗。無論成敗,他們兩個沒有馬英九的好命佳運,政治這一條路,都走得很辛苦。馬英九「低廉的騙術」還沒有失敗過,而且一路上跑得很愉快,幹嘛「冒險」?
雖然「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是笑話,既然提出來了,戰略上是要避免失分,戰術上還是避免不了。以江澤民鎮壓法輪功為例,有人向「中華民國」台灣高等法院依「殘害人群治罪條例」提起刑事訴訟,台灣高等法院以「管轄錯誤」為由駁回。僅此一例,馬英九就破功了。
「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之類的超現實把戲,馬英九以「裝糊塗」來「硬碰硬」之後,就趕快「談軟的」。「談軟的」,就是談文化。「中華文化」爭議就比較少嗎?在媒體掩護下,果然沒有「政治」那麼「危險」嗎? 媒體可能害了馬英九,中華文化裡「官大學問大」,馬主席官大,談起中華文化,就當然可以加分?
時代不同了,「中華文化」其實應該正名「中華古文化」。現在的「中華文化」,如果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代表,台灣就首先要搖頭。那麼,「中華民國文化」可以代表嗎?「中華民國」深藍的李敖都主張「全盤西化」了,無論是否極端,「中華古文化」總是「面目全非」了。
那麼,現代的「中華文化」在台灣又是面目如何呢?「台灣文化」有其獨特面目,無法與「中華古文化」畫等號。前者是海洋文化,後者是大陸文化;前者是移民的、常變動的社會,後者是非移民的、「超穩定」的社會;前者是民主的、自由的、開放的,後者是專制的、不自由的、封閉的。
馬英九談的「中華文化」主體,不是台灣文化(內涵部分中華文化),指的是「中華古文化」。「中華古文化」在今天的台灣能爭取到哪些人呢?大概只有「中華文化萬歲派」吧。
「中華文化萬歲派」在清末以張之洞為代表,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認為「中華文化重精神,西洋文化重物質」,於是,他們只學船堅砲利(物質),捨典章制度(精神),結果一敗塗地。
百年之後,台灣還有「中華文化萬歲派」嗎?余光中之流不是嗎?只是這樣的人太少了!馬英九不會在乎的,他談「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現在也談「中華文化」,他們都有意識型態政治目的,強調自己是「中國人」罷了。
台灣國內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不少,至少比「中華文化萬歲派」多多了!但是,有得有失,台灣國更多認為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台灣人!也許台灣人永遠不懂馬英九,馬英九也永遠不懂台灣人。
台灣人善忘,馬英九在美國說了什麼,誰會永遠記得?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馬英九回國後,自有討好(不是中國人的)台灣人之術,他十分精於「低廉的騙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從「中華民國」到「中華文化」,馬英九的戰略與戰術,無論是「低廉的騙術」?還是「高明的騙術」?目的都是在騙選票,「大位不可以智取」,一個不認同台灣的人,如何「智取」台灣總統?雖然「政治是一種表演」,但選民絕對不只是「看戲的人」!台灣人如何「智慧」投票?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03.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