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何光明專欄

何光明專欄

馬關條約症候群

 大廈管理員對於陳水扁總統的捧藍打綠,十分不滿,他跟我說:「他不像個總統,倒像是個奴才頭!」這句話由一個最基層的民眾說出來,令我感慨良深,他沉痛的心聲,害我沉思冥想了一個月之久。

 大清帝國視台灣人為「化外之民」,又說「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大清建國之後,明鄭滅亡時,台灣入版圖與否,曾有爭議;大清亡國之前,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答應割讓台灣,這兩者都是其來有自,絕非偶然。

 台灣民主國成立,國號「永清」,顯見台灣人建國的決心與霸氣不足,自視邊陲,仰慕中原,勢先弱而事易敗。百餘年後,台灣意識易強不強,雖然時移勢異,可是台灣人依舊缺乏當家做主的心態。

 歷史證明,台灣意識不能建樹成林,任何外來政權都可輕易統治台灣,無論異族或同族,台灣意識在被外來政權統治的歷史裡經久壓抑,本土政權興起後,台灣意識反而未見等比高漲,主因在於「馬關條約症候群」。

 按常理說,割讓台灣,保全支那,支那人對台灣人的犧牲應心存感謝,並同情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命運,可是,支那人沒有這樣的表現,反而瞧不起台灣人。二次大戰後,支那軍事佔領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台灣人要求政治改革,反被屠殺。

 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推翻,撤退來台灣。小台灣養大支那編制的中央政府、中央民代、中央大軍,支那人主政期間,沒有道歉,也沒有感謝;支那人可以主張復國建國(中華民國),台灣人必須幫他們準備反攻大陸,為了反共打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等,台灣人主張台灣獨立建國,反被叛刑入獄,或亡命天涯。

 支那人有中原心態,台灣人有邊陲心態;支那人有統治者心態,台灣人有被統治者心態。在本土政權產生後,雙方這種心態依然存在,所以,外來政權、法統勢力敢於大張旗鼓,復辟大業信心滿滿,絕非異常現象。

 台灣人彷彿是永恆的二等國民,有機會做一等國民,反而不習慣,一副無所適從的樣子,不知如何對待昔日主子的支那人,這種現象無以名之,就稱之為「馬關條約症候群」吧。「馬關條約症候群」的形成,支那人要負一半的責任,台灣人自己也要負一半的責任。

 一群永恆的二等國民,居住在永恆的殖民地上,是永遠無法獨立建國的;一群永遠無法獨立建國的人,將永遠居住在殖民地上,永遠是二等國民。如果台灣人自己不認同台灣,便無資格批評外來者不認同台灣。

 不幸的是,台灣人最高價值並非認同台灣,他們認同的是移民社會,永遠在尋找桃花源。這是台灣人四、五百年來建國中斷(大肚王國短暫)、建國失敗(台灣民主國曇花一現)、不想建國(假借中華民國國號)的原因。要尋找桃花源,還是要建立桃花源,何者不幸?何者幸福?這是哲學問題,不是政治問題。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