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uthnews.com.tw |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參與討論
激進獨派和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最基本的衝突點是在於同質性,大略來說就是過度拘泥於型,再強烈之後就變成準絕對主義了,如果再強烈就變成基本教義派的形質了!
同質的地方就是對認知主張堅持的程度,可是,衝突點就是方向、方式卻不一樣。激進的反面其實是保守、或者保守的另一面就是激進,而妥協其實是對於對立的概念忍受或退一步接受。進步和妥協不同的地方是:進步是不受束縛拘束,它是對自身概念一種具有反思檢視的能力。
激進獨派的主張接近絕對,但是,保守過度就可能變成停步不前,蔡英文最被激進獨派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脫不開對溫和保守過度堅持,以致形成溫吞不作為的怨氣怨言,所以,對於蔡英文總統整體施政無感,不能單純排斥或否定為只是藍統的攻訐情緒言論,應該是由於過度保守或拘泥於中規中矩、溫和的緣故。
例如,過度拘泥主張「維持現狀」,很容易形成無感、或無作為或不作為的觀感等情緒。人或社會不能沒有理性或失去理性,但是,人或社會無法單扺有理性生活或生存,現實上更是隨時到處都是充滿情緒。
我是建議蔡英文總統,把「維持現狀」的施政用詞改為「尊重現狀」。
「維持現狀」,當你要突破或改變時,就可能產生矛盾一種「自我言及的矛盾」,所以,綠營或蔡總統的整體施政概念,就變成既要維持現狀又要改革的基本概念上的矛盾。
事實上,我個人從以前就不太贊成、也幾乎不用「轉型正義」的概念說詞,正義本身就是一個不確定的主觀價值概念,是一個內容模糊混亂的主觀價值名詞。簡單舉例,年金改革就是一種改正、改錯、改缺失,當你先揮動「轉型正義」旗鼓聲張時,既得利益者首先好像已經被打成不正義者,當然容易引起強烈的反發。
黨產可能也是一樣,被改革的對象除了將失去利益之外,好像還要接受不正義的道德鞭刑,當你過度拘泥強調「轉型正義」這種道德味濃厚的大旗,其實是已經先把共體時艱、配合諒解時局困境的可能後路梯子收掉了;當狗被逼到牆角當然只有掙扎反咬一途,人被逼到牆角或到斷崖邊,當然是用全身之力反撲反擊。
中國人或台灣人或所謂喜歡中華文化的華人,可能是受了儒教影響太深,有一個明顯共同的特徵:讀古文、轉述古文,缺乏創造因為不重實踐。所以,「轉型正義」可能容易朗朗上口,但正義是甚麼?正確地正義的「型」是甚麼模樣?我很好奇有幾個人有能力說清楚甚麼才是正確的「型」?當正確標準的「型」模糊籠統,那是要怎麼轉呢?
蔡英文總統開始用「迴廊談話」,做直接溝通民意的作為,應該給予鼓勵與正面評價,大破大立就是從突破「型」開始,施政與溝通既沒有固定的「型」,也不需受或不要被所謂的「型」拘束,現狀是一直在變化進化,其實是無法或無須維持,而是要清楚認識和尊重!
「維持現狀」基本上已經有排斥改變的限制性概念,或者停留不思向前的直接印象,所以,細思激進獨派對蔡英文的不滿、甚至變成反發,這個「維持現狀」應該是很主要的情緒根源!
如果是改為「尊重現狀」,至少不會產生排斥或限制性的認知概念。例如:東奧正名也好、正名制憲也好,都是對現狀的一種改正、改變意志意念,基本上和維持現狀是衝突的,或者維持現狀對改正改變就會產生限制性的認知。
「尊重現狀」可能就沒有限制性的疑慮,任何的現狀都會面臨改變、改正或改進的需求意志,掌權掌政原本就是要認識現實狀況,判斷改變改正與否,「東奧正名」是如此、「正名制憲」亦是如此。
現狀現實的認知意見聲音,原本就是需要重視尊重,至於是不是付諸實行?當然就是掌權掌政者必須要慎重判斷的,掌權掌政者對不正、不法或諸惡,需要做限制性的管理或作為;對於人的自由意念,則不能有限制性的管制意念或意識。
例如,民進黨或蔡英文對「正名制憲」、「東奧正名」,可能就是過度拘泥在「維持現狀」的限制性概念侷限,甚至做出限制黨員參與的決定。
喜樂島成立之初,我也寫過文章認為蔡英文或民進黨,其實就是表示樂觀其成的態度即可,也就是尊重不限制的態度,但是,也許是蔡英文的決定,也許是民進黨執行層錯誤解讀或錯誤體察上意,最後做出了限制黨員參與的愚蠢決定,甚至臨時在高雄拚場造成決裂的現實,這已經不是一個能打仗團體該有的狀態!
批判他人不會使自己有所得,只有檢視甚至批判自我才有可能進步向前。相對和絕對的差異,絕對是不會錯、只要死守或追求不容懷疑,但是,相對簡單講就是:我是對、你可能也不是錯、或沒有錯、甚至也是對的。絕對才會產生排斥限制性,相對是不需排斥、不用否定、不會限制,有可能兩者都對、當然也有可能兩者皆錯,而不是我對了、你一定錯的兩極對造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