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社會議題政治修理站首頁

被「滅香」假議題釣出的知識份子


/王文宏

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一個早被戳破的「滅香」假議題,竟能釣出那麼多只讀書、不長腦的高學歷份子跟一堆不知道怎麼歸類的網文寫手。怎麼這些飽讀詩書的學人、文化人和知識分子還會跟著起鬨?到底是甘心被愚弄?智商的海拔低到容易被愚弄?還是本身就憎恨現前的政府,於是,一個個化身聞到血腥的鯊魚,順著這假議題的竿子往上爬,藉機多踩政府幾腳?

 最引人失笑的是,類似漢人「香火觀」那種拿香跟著拜的香客裡,十個有十一個根本不懂也不在意的觀念,這幾天裡倒是被發揮的淋漓盡致,成為不少方塊文章和部落格、臉書網文裡聯章結句、侃侃而談的好素材。

 但是,費心啃下幾篇這類文章,個人倒滿而十足的樂觀了,台灣「這十年來」只是勸導「減香」,就算哪天真的有哪個政府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諱,真的通過法律或行政法規,以公權力執行起「滅香」、「封爐」的政策,那也完全不用擔心像「香火觀」會消失、會無人繼承。

 證據就是:這些天裡,那些如雨後春筍、繁花似錦的一篇篇維護漢人「香火觀」、維護「傳統信仰」的錦繡(錦繡就是....好看但不好吃,中看但不能用)文章,他們背後那一顆顆飽讀詩書的文化良心;那一縷縷不知道是否憂國憂民、卻確確實實關懷起靈界、神界、佛國的高瞻遠矚的靈魂;以及那一粒粒樂此不疲、爭相分享轉貼這類錦繡文章的、積極幫助這假議題擴散、發酵的臉書腦袋瓜們,他們早就扎扎實實繼承起漢人「香火觀」、也到死都會維護「傳統信仰」了。

 須知,屬神的,都是屬人的。一切科儀,一切信仰儀式,無論有什麼符號意涵,也都是人為的,所以,也通通都是會隨時間有所變化的。

 道教並非最初就燒香、捻香;最真實的佛教,更是一個不講委身他力的宗教,燒香不燒香、是不是燒金紙,根本不重要。至於那些根本進不了人類文明史的巨大洪流的各種民間信仰,其一切儀式更多數是用以愚民、斂財的人為手段,與時俱進的痕跡更為明顯(不與時俱進,又怎麼騙得了觀念日新月異、教育程度越來越高的現代人)。

 近日裡,那類以維護宗教自由、維護傳統文化的名義,對政府勸導「減香」的政策大肆舞劍的學者、文化人與網文寫手,不論其所寫就的一篇篇護教、護香的文章,看似多中肯、多文情並茂,箇中不變的漏洞與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直面宗教行為與信仰儀式的流動的變化史,而且誤把專業學者對宗教信仰的研究,當成是普羅大眾日常信仰行為裡的一切與心理基礎。

 事實就是:普羅大眾在燒香、燒金紙,以及普羅大眾眼中的一座座香爐,是沒有那麼多意義的。

 特別必須一提的,是個人上頭說「這十年來」勸導減香,而不說「目前」,正是要破除這幾天裡這「滅香」假議題的一個迷霧。那就是:勸導「減香」的政策並不是蔡政府任內於最近才開始做的。而是最晚從2008年馬英九上任後高唱「節能減碳」時,就做了足足兩任8年了。

 個人常常跑去參拜的的廟宇裡,就至少有三間,在馬英九任內,真的執行了減香、減爐的做法。有的是撤除小爐、只留大爐;有的是勸導信眾一個小爐只插一香,遇到大爐才插三香。作法各異,但都確確實實遵照了「節能減碳」的指導原則,在屬於宗教信仰的行動領域裡,默默為環保的事業盡力。而馬英九任內的這點作為,我是肯定的。

 誠願那些宮廟經營者,以及這類貌似關懷宮廟文化、信仰習俗遭到人為改變的學者、文化人與網文寫手,願意盡早敞開心胸,一起投入日後將陸續而來的、各種新時代中的信仰文化變革;尤其,若這種變革是和與時俱進的普世價值相攜手的,例如在教育普及的國家裡,越來越漸抬頭的普羅公民中的環保意識,任何信仰文化越願意與之同步共進,就越容易在文明社會中順利的延續下去。

 以這次引發宮廟反彈的「減香」政策為例,實際上,減香減爐,對多數香客而言,更有益於健康,也更有益於縮短參拜時程,減低信眾在參拜期間必須忍受的擁擠、燥熱,因而更容易吸引到越多香客到宮廟裡參拜;從環保的觀點看,少燒點金紙,更能少砍幾棵樹。但是,神明仍在、信仰仍舊自由。

 如果打著宗教名號,就自以為獲得了自外於世俗規範與法律規範的免死金牌;自以為能遺世獨立,自外於普世價值之外,那麼,只會加速一種宗教和民間信仰死亡的速度而已,在一個公民教育越來越普及、無神論越來越多的文明社會裡,更是如此。(金人彥/大學講師)

20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