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櫥窗社會議題政治修理站首頁

共享經濟新時代,台灣不能逃避


/羅正方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羅正方現任「經緯航太」董事長,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他的臉書)

 新時代的經濟面貌與產業模式,無庸置疑的,已經發生革命性的結構轉變,但很可惜的,台灣依然缺乏洞悉與面對真相的決心,更遑論提出正確的因應之道。

 綜觀最近各界砲火猛烈及口沫橫飛的關注議題,我很遺憾大多仍是自持立場的各自表述,對於背後結構性問題少有共同審視,當然,在充斥情緒高張的對抗下,事情的演變就未能帶入共贏、共同改變的新格局。

 Uber所挑起的社會神經緊張,其實是我們難以舊結構因應新局面的到來。分享型經濟(Shareconomy),在21世紀是必然走到的生活趨勢,我認為首要原因是它代表在資源緊縮與饋乏的年代,分散式的社會單元必要的生存應變手段,它是一種藉由有效分享人力與物理資源的自救行動。第二,在通膨與薄利時代,中產及弱勢的經濟階層,藉由集體行動的組合,以協同作業的社會共識,來創造新的商品服務,新的生產,分配,交易和消費的分享模式。

 目前常見的分享有汽車共享,以及假日住宿等,未來只會有更多更多,不會因為我們調整不了而關了Uber在台灣的落地機會,世界潮流會轉向的。我承認,Uber的服務模式,是現在台灣交通相關法規無法掌控的痛腳,但是,有為的政府,是趕上人民的服務需求,是與時俱進的快速調整。

 對新事務的抑制,不代表對於老問題的解決。坦白說,台灣的傳統計程車行業,已經變成這個社會調整失業結構的緩衡重大機制,面對提升大眾運輸的生存擠壓,何時開放Uber類似分享服務模式的確必須考驗其調適的進程。但是,計程車業長久的病灶,包括靠行的剝削,排班點的分配,與都市大眾運具的功能分配,費率的合理性,乃至於商業車牌是否需要總量管制,汽燃及牌照稅的制定等。

 我想強調的,這是整體新政府的「系統工程」,不能只在鋸箭療傷式的表面處理,否則還是淪為到處滅火的窮忙,而且,所有人都不滿意的窘境!

 而無論是Uber、AirBnB,乃至於無人機進入商業化服務市場,這些基於分享經濟來臨的新產業及新服務模式,不見得只是二元化的得進行你死我活的對抗!若是傳統計程車加上Uber來兼作送包裹及配送,結合無人機完成快速物流的最後一哩路遞送呢?如果AirBnB作為商旅及飯店的分眾聯營服務網呢?

 所有的分眾資源在IOT時代的高效、系統整合,那代表新經濟是對所有參與者的機會最大化,台灣社會就不會只能進入大家搶食餅屑的悲慘時代,大家為了捍衛傳統生存地盤而不斷擴大撕裂!如果這是我們要的集體共贏局面,那管理面的隱私保護、行業安全保險、駕駛的登記及軌跡監理等等,就趕快要政府用力去作!

 同時,看看兩岸對待Uber的解決方案大不同,網路出租汽車在中國合法落地,結束騰訊滴滴打車一年虧500億及Uber一年虧300億的惡性血拼循環,兩家合併成「滴滴出行」,同時鼓勵傳統計程車公司以購併、重組、換股、聯營等手段共同因應新的消費時代,讓管理者、經營者、投資者、勞動者、消費者,全部往另一局面發展,令全球刮目相看!

 台灣不是沒有機會及發展可能,明明有機會作為全球新創的前哨基地,但整個社會更像社會主義教條年代的死硬打法,對岸說自己是共產主義的教條信仰,卻在全球資本主義橫行之下,引導資本發展的新邏輯,這不是反諷,是全體台灣要認真思考也無法逃避的新時代課題!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