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是非常精明地在設計、欺騙人民!


pfge

 面對外界質疑ECFA簽訂後,將使電子業遭到數千億嚴重損失,馬英九接受《聯合晚報》訪問時表示:「如果真是如此,然後有那麼多失業,政府會糊塗到這樣的地步嗎?我們推動ECFA五個月來,大家曾聽到電子業抱怨過嗎?難道電子業這麼無知嗎?」

 可是,520的前一週,馬政府就派邱正雄打電話給工商團體領袖、要他們在520週年期間「不著痕跡」多說馬政府、劉內閣好話,工總理事長陳武雄就證實這項傳聞(見影片中陳武雄談話)。


 想當然爾,難道馬政府這次就不會也要電子業者噤口嗎?至於馬政府糊不糊塗?我們可以舉過去一年馬英九力推的「陸客來台觀光」政策成果來看。

 馬英九競選總統時原先提出中國客來台觀光的政見,當時喊出第一年每天3,000人、第二年每天5,000人、第三年每天7,000人、第四年每天10,000人,即在四年內將中國客來台人數上調至365萬人次,預計觀光產值突破6,000億元;但是,馬上台後,自行評估的觀光產值全年20億7千6百多萬美元(折合600億台幣),而且還是以每天開放3,000名中國客來台觀光,一年開放109萬5千人,每人停留8天,以每人每天平均消費237美元來計算經濟效益。

 實施一年後,就觀光局統計,從去年7月到今年6月底,來台觀光的中國客僅36萬餘人次,平均一天僅千餘人次,只有預估人數的三分之一。而中國觀光客每人每天的平均消費金額更由觀光局自己下修至60美元,但依據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到6月中國觀光客平均每人每天含食宿、交通、購物只花費約1,500元,換算約45美元,與觀光局的官訂價格一比還少了15美元,這已是觀光局原先預估的五分之一。

 我們看到旅行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姚大光評析週年效益:從旅行社、飯店、遊覽車到餐廳,這一年來營收約成長40%,創造約180億元的經濟效益,其中台灣至少賺到約100億元。另外,交通部公布的數據是:來台觀光為37萬餘人次,觀光外匯為252億元;要是灌水算全部的中國人來台人數,也只有近66萬,為台灣帶來的外匯收入為352億元。但若依前述馬政府要業者說好話的前例,及只照觀光局設定的「中國觀光客每人停留8天」計算公式來試算,實際上的觀光產值只剩下:

 600億台幣 x 36萬人/109萬5千人 x 45美元/237美元 = 37.5億台幣

 而由於中國客來台造成排擠效應,日本觀光客就不願與中國觀光客同住一間飯店。台北市觀光傳播局長羊曉東也說,原本每年有110萬人次日客來台,去年下降6%、減少約7萬人次;再比較觀光局公布的觀光統計月報2008年1月到5月,與2009年1月到5月,可發現除中國觀光客外的外籍觀光客,來台人數也從去年125萬2,850人,減少到今年109萬9,966人。

 相對地,從去年七月到今年五月,台灣去中國的總人數為346萬人,兩岸旅遊人數比例約為一比十;除此之外,去年共有近380萬人次的台灣觀光客赴中國旅遊,貢獻近45億美元、即台幣1,400多億元的旅遊外匯收益給中國,中國客對台灣的旅遊經濟貢獻,遠不如台灣旅客對中國的觀光支出。

 問題還不只如此,由於中國的旅行社付款平均開票長達三個月到半年,業者估計,若以每月中國客平均來台人數一千人、每人每日金額為60美金、平均停留八天計算,國內旅行社遭拖欠的金額達十億以上;有不願具名的旅遊業者指出,觀光局過去一年都在粉飾太平,其實百餘家接待中國客的業者中,「賺錢是少數,被大陸組團社(旅行社)積欠款項是多數。」

 以經濟效益來比,我們賺中國觀光客台幣37.5億元,但中國一年卻從台灣觀光客賺到台幣1,400多億元的外匯回去。既然是虧本生意,還有人會繼續做嗎?很明顯地,結果是馬英九在替中國拼經濟,而不是在拼台灣的經濟!

 馬英九7月19日又改口說,「1天3,000名陸客指的是上限,不是目標,沒有外界所指責的『跳票』問題.....」馬英九糊塗嗎?一點也不!「633」跳票,不也說2012年才可能會實現。

 陳博志諷刺說,「政府是沒有這麼糊塗,因為政府是非常精明地在設計、欺騙人民!」馬政府花三個多月時間,將遠景基金會與中經院最初的ECFA研究報告──台灣電子資訊業的產值將減少三千五百億元,設法製造假資料,威脅學者、研究機構,設法變出數字,說電子業不會受到威脅。陳博志說明,政府的這個魔術怎麼變?魔術的變法可分三個步驟:

 第一階段是用GTAP(全球貿易分析模型),假設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即使有一些產業受到傷害,該產業的勞工也都可以很順利地在別的產業找到工作,藉此淡化ECFA對就業的傷害。

 註: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今年六月失業率,受到畢業潮的影響,失業率達5.94%,失業人數64萬7千人,受失業波及人口138萬9千人,都創下史上新高,如果加上低度運用人力以及想工作而沒工作的人數,廣義的失業人口達到87.7萬人。但民進黨立委潘孟安指出:1.馬政府將低工時甚至每週只工作1小時的人口排除在失業人口之外;2.又將失業人口轉為非勞動力(如就學、家管)。如果加上這種隱藏性失業人口34.7萬人,將讓六月份失業人數達到99.4萬,失業率達到9.13%。這種模型就叫馬政府全球鴕鳥分析模型,以為把頭埋進沙裏,失業率就看不到。

 第二階段換成TAIGEM(台灣一般均衡模型),假設在嚴重失業「勞動工資固定不變」的前提下,整體產值的提高會創造出許多就業,藉此對外宣傳ECFA對勞工有利。

 註: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一至五月實質平均薪資為4萬6,492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47元,減幅2.2%;實質經常性薪資則是3萬4,330元,等於是回到七年前的水準,和去年同期相較則減少703元,減幅2.01%。受薪階級的薪資增幅全被通膨吃掉,未來若油、電價等調漲,上班族日子將會更難過。這種模型就應改稱馬政府台灣鴕鳥分析模型。

 第三階段是用所謂經濟部的「專業調整」,「簡單地說就是竄改」,也就是受到傷害的都不算。

 註:推薦必讀──經濟部是如何「竄改」ECFA 影響評估的

 陳博志強調,透過這樣的「專業調整」,把電子業產值損害等不利因素,直接用橡皮擦擦掉,一筆勾銷,這不是在欺騙人民,那會是什麼?

 此外,馬英九在專訪中又說:「今年底前經濟部就會加速和大陸協商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FA不涉及政治,協議書序言裡面,不會提到『一個中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等字眼。」但溫家寶今年3月5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明確的表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快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逐步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並強調:「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努力增強兩岸雙方政治互信。」

 以馬英九的說謊習慣,又要急切的強推ECFA,說絕對不會在「一中框架」下與中國簽署,顯然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又一例證!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