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八月,總統府網站正式在「中華民國」名稱後面加注「台灣」。二○○八年五月二十日,馬總統就職,台灣二字「馬上」消失,僅英文保留。
競選辯論時壯烈宣示「燒成灰都是台灣人」的馬總統,上任後卻先讓「台灣」字樣灰飛煙滅,弱化其國家地位意涵。同時,馬總統就職演說表示,「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將總統職位具有的特殊主權意涵,弱化為普遍意義的「生活方式」和「核心價值」。
此兩者異曲同工,都是台灣主權意涵的弱化與倒退。
民進黨新任主席蔡英文競選辯論時主張,參與國際社會不必倒退到九○年代的「中華台北」,她發現國民黨有倒退的現象(馬英九當選後受訪表示目前沒有比「中華台北」更好的名稱),必須強力監督。
類似的倒退現象,在馬總統就職第一天就顯現出來,綠營和獨派路線與認知,就必須有相應思考。
蔡英文競選黨主席因得到新系支持而受其拖累,成為轟傳的「新系」與「反新系」之爭的主角,算是代新系受過。新系代表人物林濁水先生和李文忠先生檢討民進黨慘敗,說是執政品牌形象低落,民進黨品牌嚴重挫敗等等。這些原因或許都成立,可是品牌論述要完整,就不能遺漏了「新系」這個民進黨內的次品牌。在黨內和綠營,「新系」品牌的低落與挫敗,是很明顯的。
新系人士號稱民進黨內的「改革派」,喜歡「打自己小孩給別人看」,不時流露出有點偏差、有點奇怪的道德意識舉動,不惹人嫌才奇怪。而探究新系思想與行為特質,其根本問題應是壓抑了綠營某種活潑靈動的特質。而這份特質,在倒退的「中華台北總統」主政期間,會是重要的建國論述和行動能量來源。
新系憑藉其說理的重量,練就一身老成持重的沉穩或穩重特質,林濁水
先生「立場堅定清晰、態度善意、政策彈性穩健」的「穩健台獨」論述,堪為代表。穩健台獨理論,為長期負載偏激污名的台獨運動提供一種溫和理性的想像,是其劃時代的貢獻。
然而,這也是標準的兩面刃理論,由於穩健台獨派跟其他台獨路線或行動刻意保持距離甚至自居對立面,使得非理性台獨成份在主流論述效應上愈益突出,為台獨污名化傳統提供延續的助力,所謂「激進」或「冒進」台獨,就常宣之於林濁水先生和其他新系關係人士之口。
從台灣獨立和民主運動史的軌跡和脈絡來看,「穩健台獨」屬於台灣已獨立論,而且趨近於「無台不獨」觀,也就是著眼於台灣在中國之外獨立行使主權的客觀現實框架,台灣任何在這框架中的任何主張和行為,由於是在中國政權以外表現的,皆可視為某種形式的台獨。
例如林先生指出,主權議題「屬零合遊戲,在長期間,不是趨統就是趨獨,基本上是一條不歸路,而不統不獨則鐵定是一個過渡的狀態。」而在由統趨獨的「不歸路」上,不只不統不獨是成為獨派之前的「過渡狀態」,恐怕連反台獨都不過是「過渡的過渡狀態」罷了。有了這種認知,台獨、反台獨一體同歡,也難怪會「態度善意」了。
「穩健台獨」自詡溫和理性,常指責別人激進、急進,然而,上述「善意」立場實為極致的形式論,流露出一份想拉高視角、擴大視野的急切感,也是一種極端。
這種視野,有其開闊感、瀟灑感、浪漫感,負面效應則是把台灣未獨立論等不乏細膩、深刻、犀利的觀點偏激化、孤僻化,排除歧出的、游離的、散勇的台獨因子,削弱獨派若干核心戰力,自覺或不自覺壓抑了活潑多元的在地文化能量呈顯與流通,這對「壯大台獨」所需的建國熱情和集體心理支撐,是有傷害的。
在台灣主權意涵「馬上」弱化的現在,應該是收起部分巨大的「善意」,好好和蔡英文主席一起來強力監督倒退lu(攄)的「中華台北總統」的時候了。
否則,「穩健台獨」品牌和「中華台北」品牌,會愈來愈沒有區隔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5.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