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濁水
在這次民進黨黨主席的選舉中,陳師孟憂心忡忡地擔心,民進黨經過一再挫敗後,會不會選出一位走中間路線的黨主席。
陳師孟的擔心其來有自,因為民進黨自創黨以來,「中間路線」在民進黨中不只是不絕如縷,二○○○年陳總統逕自宣佈「四不一沒有」時甚至還曾成為主流路線,這不論對台獨或民進黨的發展都是不利的。
許多人認為「中間路線」是媚俗、投機,是喪失理想,這指控是不錯的。
固然,在西方政治學中,依據道氏理論,認為在政黨對峙中,左翼和右翼份子都居於較少數的兩極,而「中間」立場者居於多數。台灣許多學者便據以替藍綠雙方「找到」最有利的策略,不統不獨的「中間」路線。如今馬英九就是以不統不獨立場而勝選,於是,這訴求儼然又成政界主流。
事實上,這論點大有問題,因主權和生產分配的左右議題是屬於完全不同的層次,不能類比。基本上,生產分配的左右立場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政黨競爭中永遠互有輸贏,左右政黨在不同的時間中各領風騷,彼此雖有浮沉,卻沒有一方會被消滅。但主權議題則屬零合遊戲,在長期間,不是趨統就是趨獨,基本上是一條不歸路,而不統不獨則鐵定是一個過渡的狀態。
台灣十五年來的發展便可以看得很清楚:中間雖遇到陳總統走中間路線而有短暫下滑,但長期,台獨支持度一直是不回頭地持續上升,假使兩極和中間指的是各佔選民的卅三%,則台獨如今已達六十%,就比率而言,早就跨過兩個卅三%,「中間」的卅三%已被吃掉。因此,民進黨的敗選並非在於不走中間路線,而在於大家對民進黨八年施政的失望,也因此,馬也深知走中間路線並不夠,還要進一步在台灣主體意識上拿香跟拜。
然而,不走中間路線,並不表示民進黨就只剩激進路線可以走。
不只如此,走中間路線固不利於台獨發展,但走激進路線對台獨的發展也並不有利。激進路線往往不顧客觀條件,不顧社會多數觀感,強行推銷,一旦引起國際和國內社會反感,反而不利台獨運動。
黨固不應走中間立場,但選民卻的確有中間立場(是立場的中間而非比例上的中間),激進主義捉住中間選民的投機性格窮追猛打,這等於把他們硬推到對手陣營,無助於台獨陣營的壯大;因此要走的既非中間也非激進,而是「穩健」。穩健路線採取「立場堅定清晰、態度善意、政策彈性穩健」的原則,而將這些「中間選民」逐步收編到的陣營中並加以轉化成台獨,這最有利於台獨的壯大。
這樣,三種路線就得以區分:穩健路線自己立場不動,但把中間選民拉過來;中間路線則放棄立場,自己跑過去;至於激進路線,則把中間選民推出去。
如今一方面看來,三位黨主席候選人並沒有走中間路線的,但在激進與穩健分寸上的拿捏則值得討論。(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法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