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全僑民主和平聯盟」﹝簡稱「全盟」﹞,就必須瞭解它的源頭──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ssion,直譯成「海外中國人事務局」,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簡稱「僑委會」。
「全盟」是在僑委會的大力宣導下,於2002年11月成立於華府,並挑選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席巫和怡擔任第一任理事長。「全盟」一開張就用籠統的宗旨、高調的「民主、和平」,來號召並拉攏海外僑民,招攬一些平常不太參與政治的台灣人,以好奇的心態去參加僑委會的餐會。
2002年在華府的成立大會,就花費台灣納稅者二十幾萬美元,據稱「全盟」一年預算高達百萬美元。一個在海外花費如此大筆台灣納稅人的血汗錢,並由政府主導的團體,不應受到台灣海外僑民的檢驗及監督嗎?
審視「全盟」的文宣及工作報告,不難看出原來「全盟」的統派真面目──要以中華民族的興亡為己任,要為全世界的中國人出聲!敦促「中國同胞」愛好自由,正視民主,以便「共創雙贏」來併吞台灣。竟然如此明目張膽地向海外僑民推銷「統一中國」的膏藥,其宗旨竟然與敵人「和平統一」的目標不謀而合。
幾年來,阿扁不是一再對中國示好,結果換來「反分裂國家法」的回報?像「全盟」這樣開開會、辦辦活動、發表些「不痛不癢」陳腐的官樣文章就要中國放下屠刀,改邪歸正?況且,當生活在共產極權下的中國人,看到了那一批生活在台灣民主自由社會裡的「中國人」如何地欺凌本地人,並假借民主之名搞各種反民主的勾當時,他們敢要這種「中國式的民主」嗎?
「全盟」罔顧絕大多數居住在台灣的人都堅決反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的事實,竟然企圖在海外分化台灣人苦心建立起來的主體意識;瓦解台灣人對中國的敵意;軟化台灣人保衛自己家園的決心。顯然,「全盟」在各地的運作,已造成分化海外台灣人的惡果;而僑委會卻成功地成立了一個能供他們使喚、絕大多數是台僑的附庸組織。這顯然是「台灣同鄉聯誼會」的翻版。難道這不也是成立「全盟」的「附帶價值」?
僑委會以「散財童子」自居,拿「全盟」當商標,在幫中國爭「民主」,以「反台獨」向敵營輸誠,把「和平」置於捍衛台灣主權之前,來瓦解台灣人的抗敵意識。這就是僑委會要「教導」海外台灣人「為國家做事」的方式。
絕大部份地區的「全盟」乃由僑委會密箱作業篩選出來的「僑務委員」出面來「領導」,挾著與「阿扁官員」靠攏而引以自豪。參加「全盟」的人既然受僑委會的全程資助與「指導」,也就無法自由伸張台灣的主體意識及全民共識,不敢碰觸台灣急需的國家認同、國家定位,以及公投、正名、制憲、國防軍購等核心問題。
近兩三年來,已看出來,在「全盟」活躍的地區,台灣人社團多已被僑委會拿「用不完的經費」來誘惑,在「不拿白不拿」的心態下爭寵而在不知不覺中甘受僑委會的使喚。「全盟」的如此作為,已變成了僑委會分化海外台灣人社團的利器。難道這也是當初僑委會成立「全盟」的用意?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3.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