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全球地緣政治變動及台灣


李政鴻

http://www.southnews.com.tw

 普丁獲選為時代雜誌年度風雲人物,象徵俄羅斯將以挑戰美國霸主的姿態重返國際舞台。這位俄羅斯強人開啟的不是媒體所謂的「新冷戰」(New Cold War),而是採取「冷和」(Cold Peace)戰略對待美歐國家,二○○八年將是全球地緣政治變動的一年。

 普丁即將卸任總統職務,他毫不掩飾希望繼續掌控政治權力的野心獲得俄羅斯民意支持。究其原因,乃是普丁當政時期滿足人民企求穩定的渴望。俄羅斯透過能源出口提振經濟並且重建軍事實力,更在外交事務上與美歐國家互別苗頭,使得二十一世紀俄羅斯人在蘇聯解體後再次受到重視。

 俄羅斯國土版圖橫跨歐亞大陸的事實,使其外交政策必須同時考慮歐洲與亞洲兩面。顯然地,俄羅斯將西面歐盟與北約的東擴視為嚴重威脅,縱然美國一再解釋波蘭與捷克計劃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目標為伊朗,部署規模尚不足以危害俄羅斯安全,但普丁仍悍然拒絕妥協,並以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為抗議手段。

 普丁明瞭俄羅斯無法單獨與美歐國家在全球層次抗衡,亞洲的中國將會是最佳戰略夥伴。俄羅斯與中國最大的全球對手為美國,兩國相互合作將成為東西面戰略的基礎:俄羅斯對美歐、中國對美日。新一輪全球地緣政治角力拋棄和平或衝突兩極光譜,而是採用外交、經濟貿易及能源等手段的「冷和」原則。

 中國崛起若是缺乏北方俄羅斯在陸地上的制衡,將使解放軍放手發展海權,以突破西太平洋島鏈的封鎖。目前,美日兩國所建立的飛彈防禦系統直指北韓背後的俄羅斯與中國之意圖相當明顯。十月份,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訪問東京時,就對此嚴厲批評;近日,美日海軍聯合實施的導彈攔截演習,德國媒體更是報導中國才是真正目標;本月十九日,美國在日本境內設立首座陸軍作戰司令部,規劃美日軍事指揮系統的整合,主要是增強亞太紛爭的反應能力。

 台灣無法置身於這場角力之外,亞洲區域和平有賴於強大的台灣。然而,台灣究竟自我定位為中國的東向基地?還是美日遏制中國勢力擴張的堡壘?此波全球地緣政治變動拉入台灣,但是,台灣的意願和定位卻消耗在民主內戰當中。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假使「冷和」轉向「冷戰」,甚至釀成「熱戰」(Hot War),台灣恐怕最先受害。(李政鴻/國立中山大學中山所博士候選人)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