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海兒專欄

《海兒專欄》

台灣是為「外來者」服務的「外國」?

http://www.southnews.com.tw

 爭議已久的八吋晶圓0.18微米製程「登陸」案,終於在十二月三十日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宣佈將與中國人民幣在台灣兌換業務同時開放,此舉立即引發了前總統李登輝表達反對立場,但主要仍是擔心政府若是接著又放寬企業赴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的上限,將會造成企業出走,引發台灣就業、失業與所得分配等問題,希望政府要有配套措施,否則最後台灣會沒有競爭力。而台聯立院黨團幹事長黃宗源也對此表達強烈的不滿,揚言將不惜杯葛經濟部的預算來反制。

 從經濟的層面來看,由於台灣開放八吋晶圓0.18微米製程前往中國,在時間點上已經晚於美國企業兩年,同時,由於台灣已經有廠商測試四十五奈米技術,領先兩、三個世代的技術,透過研發和升級轉型,台灣製造業者應該有能力繼續維持領先地位。

 台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十餘座的十二吋晶圓廠在進行量產,因此,其對於台灣的影響或許真的是如官員所評估的利多於弊,但對於許多企業一再要求放寬赴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的議題,卻絕對是全體台灣人民所必須要嚴重關切的事情。

 因為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表面上,企業赴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的上限對於大企業影響並不大,但對中、小企業來說,由於公司的資本規模有限,相對於大企業更容易就達到百分之四十的上限,形成了對中、小企業投資中國更大的束縛,乍看之下似乎對於中、小企業並不公平,而有加以檢討應否放寬的必要。

 然而,台灣對於企業投資中國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其實在公司法第十三條中對於企業於國內的轉投資他公司的限制也是有類似的規定,其目的主要是防止公司經營者以投資他公司的名義掏空公司的資產或進行利益輸送,對於公司其他的股東與債權人的權利造成危害。

 是以,如果台灣政府一方面要放寬企業對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另一方面卻又在公司法內維持了企業轉投資他公司百分之四十的限制,將會形成在台灣經營的企業要在國內轉投資其他在台灣的公司時受到嚴格限制,但對於企業要前往中國投資的限制卻較為寬鬆,如此「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極端荒謬的現象,到最後必然會導致企業從政策上就被引導向大舉西進,「掏空台灣,投資中國」的方向!

 其次,如就整體的經濟層面而論,由於支撐台灣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還是在於中、小企業,而提供台灣大部分就業機會的也是中、小企業,是以,一旦台灣政府草率放寬企業赴中國投資百分之四十的上限,中國低廉的勞力成本與較低的環保管制,勢必會對於台灣的中、小企業造成極為強大的致命吸引力,進而引發另一波的產業西進中國風潮。

 在這樣的情況下,佔台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小企業只要有一半出走,將可以預見必然會對倚靠這些中、小企業維生的台灣勞工造成重大衝擊,使得台灣的失業率在短期內迅速以倍數成長,同時也使得亟需進行升級的台灣中、小企業,為了貪圖中國低廉的勞力成本與較低的環保管制,而再一次的錯失產業升級的契機。而這也是為什麼前總統李登輝會如此憂心,萬一政府草率的就放寬企業投資中國的上限,將會造成台灣就業、失業與所得分配等問題,而導致台灣喪失競爭力的主因。

 曾有學者的研究指出,「台灣」一詞是源自於古代位於台南一帶居住的台灣平埔族──西拉雅族語,意思是「外來者」之意。若從台灣在近代四百年來一再遭受外來者所支配、統治的歷史來看,「外來者」在台灣所得到的利益與保障也的確是要遠比在台灣本土所居住的住民要來得好,使得「台灣」這個原意為「外來者」的名詞,顯得既貼切卻又諷刺。

 如今,民進黨這個台灣四百年來首次出現的本土政權,若是繼開放八吋晶圓「登陸」後,接著又宣佈開放企業投資中國百分之四十的限制,造成企業從政策上被引導朝大舉西進,走向「掏空台灣,投資中國」的方向,那麼,「台灣」這個名詞,的確是如其「外來者」的原始意思所派生出來的,仍是一個受到「外來者」所支配,只能一再的「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專門為「外來者」的利益而服務的「外國」了!

tp://www.southnews.com.tw200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