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已經打了超過一個月的戰爭,不但沒有停歇反而有越打越激烈之勢,而引發了國際間強烈的關注與積極斡旋之際,與硝煙瀰漫的中東地區天涯相隔的台灣卻忽然因為媒體報導外交部長黃志芳於四月前往黎巴嫩與「真主黨」領袖納斯瑞拉(Sayyed HassanNasrallah)會面,而被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為與世界反恐意識背道而馳,簡直是「與魔鬼共舞」!
對此,外交部高層在八月八日提出澄清表示,黎國對台灣是可以拓展經貿、科技、政府e化與觀光的市場,因此,黃志芳與內閣官員談的是加強雙方關係。由於「真主黨」在黎巴嫩國會中佔有三分之一席次,在內閣也有成員,是關鍵的政治力量,且在當地積極推動社會福利與醫療制度,因此,應與「真主黨」領袖見面,黃志芳禮貌性的拜會僅十五分鐘。而美國國務院則在華盛頓時間八月八日於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台灣方面證實外交部長黃志芳四月間在黎巴嫩與「真主黨」若干人士會面,包括「真主黨」領袖奈斯瑞拉。台灣十分清楚美國立場,即「真主黨」是美國認定的外國恐怖組織之一;不過,國務院認為,台灣與美國合作反恐的立場與承諾沒有改變。
從美國國務院的反應來看,很顯然的,美國對於台灣與黎巴嫩政界包括「真主黨」在內的各方勢力打交道一事是了然於胸,不過,在確認了台灣對於支持美國反恐的立場與承諾並沒有改變後,美國似乎採取了不干涉的態度。這使得中國國民黨原本顯然想要拿黃志芳會晤奈斯瑞拉一事大作文章,看能不能挑起美國對民進黨政府的懷疑與不滿,進而出手「教訓」民進黨政府的如意算盤,無法再打下去。
事實上,若從國際政治現實面來看,美國的態度,除了因為台灣方面仍然對於支持美國的反恐政策提出保證,讓美國可以感到安心外;同時也由於中國這幾年於國際上對台灣採取步步進逼、不將台灣全部的邦交國全部挖走誓不罷休的零和態度,讓美國對於台灣不得不更積極拓展外交,以爭取國際生存空間的種種作為,在不牴觸美國利益的前提下抱持至少不反對的態度,而這在中國藉由支持查德叛軍來逼迫查德政府與台灣斷交,讓台灣在國際上的處境更形不利的情況下,更是顯得極為重要。
相對而言,台灣若能夠成功的在中東地區打開一定的外交局面,對於目前因為中東問題而陷於泥淖的美國來說未必不利。因為,就中東地區的局勢來看,美國自「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雖然藉由「反恐」之名將其勢力成功地先是拓展到中亞的阿富汗,嗣後又藉由第二次波斯灣戰爭延伸到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布希政府並以武力為後盾的提出了雄心萬丈的「大中東計劃」,要將長期處於封閉、專制的中東地區的國家加以民主化,以期徹底的從政治制度上、文化上改造中東,拉近中東伊斯蘭世界與西方基督教世界之間千年來的差異,進而消弭彼此之間的鴻溝與對立。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顯然不但沒有如其所預期的獲得成功,反而由於美國過於仗恃其超強的軍事力量與歐勢的政治地位,讓中東各國的反美情緒更為高漲,對於由美國所一手扶植的阿富汗與伊拉克政府的恐怖攻擊行動也更趨慘烈,讓美國這個要在伊斯蘭世界推展民主的「大中東計劃」充滿變數。
而作為美國長期在中東地區代理人角色的以色列,最近一個月來與黎巴嫩「真主黨」的交戰,同樣因為以色列軍隊的作為過於粗暴,一再地造成黎巴嫩平民的傷亡而遭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抨擊,而以色列本身也顯然沒有預料到「真主黨」抵抗能力與反擊能力竟會如此強大,使得以色列目前處於騎虎難下、進退維谷的窘境,連帶的也讓美國究竟是要繼續硬著頭皮力挺以色列到底?還是要在國際社會的輿論壓力下屈服,進而付出損害自己的威信之代價?在在都是讓美、以兩國左右為難的困難抉擇。
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此時在中東地區也就有了可以表現的機會。一方面,由於美、以兩國目前都以「真主黨」是恐怖組織而不願意與其談判,對以、黎衝突很難透過雙方直接的談判而解決僵局,台灣並不屬於基督教文明的西方國家,若要與屬於伊斯蘭文明的中東國家打交道,斡旋以、黎衝突所受到的阻力會比較小;二方面,台灣是個多次被美國稱為「民主典範」的親美國家,因此,相對於以色列在中東地區扮演美國「軍事代理人」的角色,台灣若是要在中東地區扮演美國「民主代理人」的角色,不但恰如其分,更可以讓美國感到放心。
特別是在中國趁以、黎交戰所造成的黎巴嫩越來越嚴重的人道危機,而擺出一副大好人的慈善嘴臉想要趁機將其影響力伸入中東地區之際,台灣對於美國來說,其實是一張可以善加利用,以抵消中國在中東地區外交影響力的好牌。(本文與在美國發行的
同步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