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海兒專欄

我愛「民主」,我愛「聯盟」!

http://www.southnews.com.tw

 
 據報載,由包括自由作家南方朔(王杏慶)、中央研究院文史哲研究所研究員李明輝,和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黃光國等人,擔心堪稱新興民主國家楷模的台灣正走向民粹極權,斲喪民主生機,因而發起組織「民主行動聯盟」,預定五月四日宣佈聯盟成立,推動「再啟蒙的新文化運動」,希望對台灣民主的良性發展,盡一份心力。

 是以,彼等決定在民國八(1919)年以「民主、科學」為核心價值的「五四運動紀念日」,即五月四日,宣佈成立「民主行動聯盟」,同時發起「再啟蒙」的新文化運動,依據成立宣言,推動四項主要任務,包括:

 一、基於民主政治權力制衡原則,若在野黨力量有迅速弱化之虞,立即提供平台,協助凝聚所有在野力量,堅持理性中道原則,以求制衡執政當局,共同遏止民粹與極權狂潮。

 二、堅持程序正義的民主原則,積極建立合法而具公信力,並可成為永久機制的特別調查制度,以便將這次選舉乃至任何類似政治案件的事實真相公諸國人,還給社會起碼的公義。

 三、藉由各種公共論壇,積極推動公民意識的再教育,說明民粹政治可能為台灣帶來的危險與禍患,並重建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

 四、立刻推動國家定位的新論述,以「一個中華,兩岸協商」的原則,建立有效的運作機制,對內整合國家認同,對外促成海峽兩岸對話,消弭可能的戰爭危機。但(註)

 對此,儘管乍看之下,這個「民主聯盟」好像十分的中立理性,沒有黨派立場,但事實上,如果對320總統大選後在野黨的動向有所留意的話,就會發現事實上由南方朔等人所發起的這個「民主聯盟」,其實不過是之前在野黨所曾經提出的新瓶裝舊酒罷了!

 早在320選舉後,新黨曾經提出「四個民主之主張」,呼籲國、親、新三黨聯合無黨籍人士組成「民主聯盟」,而其具體的內容是:

 一、由連主席、宋主席出面,號召國、親、新三黨及無黨籍人士包括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施明德 以及所有愛中華民國的民眾,共組民主聯盟,為民主的中華民國而堅持奮鬥。這是因為民意調查發現,廣大支持泛藍的民眾,許多是有政黨偏好,純為民主、公理和正義而前來聲援;因此,必須跨政黨組成更具包容性的『民主聯盟』。

 二、成立民主聯盟的「民主總部」,以作為長期奮鬥的基地。希望中國國民黨能將中央黨部大樓提供為民主總部的所在地,讓黨產轉化為國家民主運動的資產。

 三、在民主總部前設立「民主廣場」,讓追求民主、公理和正義的民意永遠發聲。

 四、在選舉三大爭議:驗票、槍擊疑案以及非法啟動國安機制獲得解決之後,立即召開「民主會議」,共商民主力量未來深化發展的大計(註)

 根據資深記者陳立宏4月26日在汪笨湖「台灣心聲」節目中的分析,新黨之所以提出這樣的主張,是發現到在即將屆臨的年底立委選舉中,若沒有提出一套有力的論述來整合泛藍勢力、吸引選民,則很可能會使泛藍陣營在年底選舉後徹底的泡沫化!

 只不過,連戰與國民黨則對這樣的建議不置可否,宋楚瑜與親民黨則一口回絕,並且在其後提出一套自己的「新台灣民主運動」,為台灣重建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主張未來台灣需要成立一個「新台灣民主聯盟」,結合更多無黨無派的民主人士,創造台灣的生機、形成制衡的力量。但他強調,現階段國親仍堅持以聯盟形式繼續合作,不會考慮合併問題,他表示「新台灣民主聯盟」並不是「泛藍大聯盟」,而是「泛台灣大聯盟」(註)

 陳立宏分析,宋楚瑜如此做主要是為了想要搶奪泛藍未來的政治論述權,讓他自己成為泛藍的新共主,因此,雖然他所提出的「新台灣民主運動」以及「新台灣民主聯盟」的內容和新黨所提出的「四個民主之主張」基本內涵可以說是差不多,但是,具體相較之下卻是相當的空洞而沒有具體的方案。宋楚瑜急切想要成為「泛藍新共主」,以親民黨併吞掉整個泛藍的政治勢力,因而引起了其他人的反彈。

 加以,在320選後一連串的激進抗爭,因為造成社會大眾的反感,使得宋楚瑜與親民黨的支持度雙雙落於目前台灣幾個主要政黨與政治領袖之後而敬陪末座。而宋楚瑜的「新台灣民主運動」所揭櫫的「民主」、「正義」、「誠實善良」等叫別人去遵守的口號,他們自己卻完全沒有一樣做得到,是以,自然也就引不起台灣社會與泛藍內部一絲一毫的共鳴!

 然而,由於連戰本身沒有主張,使得國民黨這個決策一向是「由上而下」的列寧式政黨也沒有主張,無法提出一套政治上的新論述來整合泛藍陣營來與執政的民進黨競爭,加上國、親、新彼此在選舉中的競爭,將使得選舉泛藍陣營在年底立委徹底的崩解!

 南方朔等人或許也看出了泛藍陣營目前的危機所在,因此,乾脆就自己跳出來頂著「學術文化界人士」的這個看似中立清新的頭銜來登高一呼,希望能夠引發社會的共鳴。

 唯細察其內容,事實上不過是把新黨與親民黨來的主張重新加以包裝罷了,他們刻意選在「五四」這一個在過去國民黨統治時代被捧上了天,有著濃濃的「大中國主義」的日子宣佈聯盟正式成立,卻又自欺欺人的說他們所主張的「一個中華」不全等於「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其實誰都看得出來,這根本不過是如中正紀念堂前由國、親黨工所發起的「野百合再現」這個「學運」的翻版罷了,其目的不過是再一次以「清新」、「中立」的假面具,來轉移社會對泛藍陣營的不滿,並一廂情願的想藉此作球給泛藍,以為彼等已經岌岌可危的政治江山提供一條救命索罷了!

 從逆思考的方向來看,如果這幾個泛藍政黨沒有在320選後表現出那麼反民主與輸不起的醜陋真面目的話,他們何必爭相的高舉「民主」的大旗?同樣的,如果他們當中有任何一股勢力強大到足以統率群倫的話,還需要組成「聯盟」嗎?由此可見,就因為他們兩樣都欠缺,無怪乎在320選後,才有那麼多人要爭相著擁抱「民主」,擁抱「聯盟」了!

(http://southnews.com.tw) ( 2004.04.28 )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