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兒專屬討論區首頁海兒專欄

國民黨還是只會吃老本

 
 追討國民黨不當取得黨產的議題,這幾天來越燒越熱,迫使國民黨不得不在十二月二十四日表示:同意將早年經由政府轉帳撥用、轉帳讓售取得的現存黨產全部還給國家(註)

 如果不是2004年的總統大選日已經越來越接近,而連、宋兩人的選情又值低迷不振的話,或許國民黨的黨產問題就要在媒體的刻意護航消音,而社會大眾又漠不關心的情況下被遺忘了。

 從目前國民黨幾乎每一天就被迫要吐出幾筆被其侵吞的財產來看,國民黨侵吞台灣的國家與私人財產的規模可能要遠超乎一般所能想像的範圍,當面對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時,國民黨人雖然費盡心機的想出種種藉口來文過飾非,卻終究難逃千夫所指的窘迫局面,也因此才不得不節節敗退──即令是在這當中殺出了香港明報這個程咬金,刻意扭曲事實的渲染中國官方逮捕台灣間諜案與陳水扁總統之前提及中國對台部署497枚飛彈的關係,國、親兩黨與統派媒體也跟著大肆炒作,卻一樣無法轉移「追討國民黨黨產,還財於民」的這個熱門大選主軸!

 於是,現在國民黨出現了另外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遁詞是:「中國國民黨的黨產對台灣經濟奇蹟有貢獻。」(林嘉進語)。

 在此,我們無須引用太過深奧的經濟學理論,單單就台灣經濟發展的成果所靠的是無數中小企業靈活充滿彈性的經營所造就的事實,就足以推翻:「中國國民黨的黨產對台灣經濟奇蹟有貢獻。」這樣的說法了!

 其次,如果細看國民黨對於黨產的經營情況,也同樣的要讓人搖頭!以國民黨掌握了大部分股份的「中影」為例,這家過去可稱之為台灣電影界龍頭的公司,在蔣氏父子統治時代一方面扮演了替國民黨進行政治宣傳的角色,另一方面也靠著當時國民黨政府限制外語片進口的壟斷性優勢吃香喝辣了幾十年。

 其後台灣的電影市場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開放,躺著賺的好景不再,到最近這幾年來幾乎已經看不到「中影」有拍過一部像樣的電影,甚至於在九○年代中期以後,「中影」更漸漸的在「兩岸三地攜手共同合作」的美麗口號下,成為中國電影的附庸!比方說,在1996年由中國所主導拍攝、充滿政治宣傳性的「鴉片戰爭」即是一例。

 這樣的作法不但沒有讓台灣的電影走上國際舞台,反而日益沒落,反倒是南韓的電影在該國政府的積極整合業界與輔導下,在亞洲日益佔有舉足輕重的腳色,讓過去也曾經是亞洲電影重鎮之一的台灣刮起了一陣又一陣的「韓流」!

 而在「中影」所屬已有75年歷史的台北市「中國戲院」也是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當台北市西門町的其他戲院這幾年來努力更新設備、提高服務品質以因應東區新崛起的「華納威秀影城」等新戲院的挑戰時,「中國戲院」這家老字號的戲院卻一直不動如山,不但設備與裝潢老舊不堪,經營的方式也呆板沒有創意,以至於在2001年時宣佈結束營業,到最近甚至於還整個拆除成為停車場(註)

 此外,位於台北市中華路的中油大樓與實踐堂,在中油搬遷至新的大樓後也一直被閒置荒廢,這兩幢位於台北市黃金地段的建築物如果是民間私人所有,早就不知道被如何充分利用經營的有聲有色了,而家大業大的國民黨竟然讓其淪落至此,委實讓人不敢相信一向自誇善於拼經濟的國民黨竟然會連如此高價值的不當產管理也做的如此之糟糕!

 根據「新國會政策研究中心」的一篇調查報告中更指出:『八十四(1995年)年度國營事業轉投資總額共計兩百零一億,而獲利僅有十五億兩千萬,投資報酬亦不及資金利率水準。其中不乏對黨營事業的轉投資,更是明顯圖利黨庫。

 長期以來,國營事業對黨營事業輸血,挹注龐大的政黨開支,在人事上又必須承受一大批接受國民黨酬庸的冗員坐領高薪,為了能讓預算過關,各種投資計劃就成了豢養護航民代的餌食。在三者重重剝削下,國營事業只有向國庫或民間掠奪以求取生存。』(註)

 從以上種種的論述,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民黨近幾年來會大賣股票、賤賣其所持有的不動產了!

 因為,國民黨在長期的「黨國不分」的體制下,他們對於黨營事業的經營乃至於台灣經濟的發展,早已養成了「吃老本」的習性,當國民黨在2000年失去政權以後,少了政治力的護航,其黨營事業自然也就搖搖欲墜,只有拼命變賣將當過日子的份!

 而這就是國民黨的黨產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
(http://southnews.com.tw)

(2003.12.26)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TOP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