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論述能力走下坡
[2007/03/16]
民進黨在成為執政黨之前,論述能力常令各界讚賞,就連敵對的中國國民黨在私下也感佩服,可說獨領風騷,也使台灣的政治改革增加不少光采;但在執政之後,論述能力竟不進反退,有時甚至令人感到枯燥厭煩。
執政黨論述能力的倒退,或許與若干因素有關:
其一是政治資源的不當分配使用,致趨炎赴勢或逢迎拍馬之輩登堂入室,有論述能力者反不得其門而入,論述風氣從此走樣。
其二是本土派媒體的氣勢衰弱,這也直接影響執政的民進黨在論述方面的表現;眾所皆知,提供論述養分的,主要在平面媒體(以報紙而論),電子媒體則雖有超強爆發力,卻較缺乏思考空間。然而,自從民進黨執政以來,本土派的報紙未增反減,已從媒介言論市場消失的,計有自立晚報與台灣日報,得天獨厚的是自由時報,幾年來因穩坐本土派獨家市場,論述方面的表現顯得沉悶而無亮麗火花。
本土派媒體的單調化,不但使得論述能力遲鈍,也使得若干綠營的投機客,成為統派媒體的寵兒,沈富雄、羅文嘉、李文忠之流的反民進黨言論,反成為侵蝕本土派精神的風雲人物。
民進黨論述能力疲軟甚或倒退,在幾個關鍵案例已表露無遺:
譬如,三一九暗殺總統未遂案,被活生生扭曲為「子彈造假、靠槍擊案勝選總統」,明明是吃虧的事,因論述太差被扭轉成佔人便宜;
譬如,國務機要費事件所牽涉的元首豁免權議題,原本是維護民主價值的憲法設計,也因綠營論述能力不足,竟被普遍認知為「保皇特權」;
譬如,去年阿扁及民進黨政權搖搖欲墜時,挺身捍衛者遭抹黑為「保皇派」,勇於跳船或切割者被捧為風雲人物,現在甚至還位居高位,要力爭總統參賽權(若按照日本武士精神,既有種逼宮挑戰,成者為英雄,事敗就應切腹自裁,豈有前倨後恭之理,現在竟還成為各報力捧的名人),反而或明或暗在搭救傾頹政權者,搭救成功後喊出「Say Yes」就備受干擾打壓。
論述能力走樣之後,人世間的美德就會遭到漠視,更不可能被表揚。
西方有句諺語說:「逆境中才能發現真正的美德」,因此,拿去年的綠營落難時期,來檢驗政治人物的人格與品格,是非常重要且有意義的。李登輝與林義雄當時被視為阿扁下台兩個關鍵人物,一來其為泛綠陣營精神領袖,再者兩人向來對扁領導風格頗不以為然,但是,事實證明,關鍵時刻兩人都沒出手落井下石,可見其人格是值得尊敬的。
而在論述基礎上,去年是誰拿自己的政治生命,真正在搭救搖搖欲墜的執政者與執政黨?又是誰在風雨飄搖時刻幾次準備跳船,或要趁機與敵營會面以成就自己的趁火打劫者?當僅存的、唯一的獨大本土派報紙,竟都刻意掩飾這些事實,反而要去力捧那前倨後恭的無品政客時,論述的火花自然會受到壓抑。
論述能力的虛無衰弱,也影響了某些議題的核心價值。近日民進黨就要展開總統、立委的初選競逐,採用民調方式引起爭辯,就遲遲未見論述仲裁者。眾所皆知,民進黨多次在國會主張公辦初選,但未獲支持通過,始衍生諸多缺陷。以美式初選為例,在同一天由官方主辦兩黨初選,由選民經預先聲明登記後前往各政黨投票,自不可能發生如台灣這種「敵營發動投票部隊支持本黨較差的候選人」窘況。
現民進黨斤斤計較民調「過濾」方式,其本意即在「盡量使其結果較接近美式初選方式」,因此,進行民調時,以對比式發問採樣,或先發問其他可證為潛在泛綠支持者的議題(如正名議題或軍購防衛議題),以為過濾採用,此皆值得推行。若有人反對此過濾式民調,而期待藍營人馬來助他們初選過關,則民進黨質變之日,加上政權淪喪,大概不遠矣。
明明是對的議題,是一種因應時代變遷的進步改革,只因論述能力不足,就被統媒抹黑成「走倒退之路」,豈不冤枉?以「接近美式初選」來詮釋過濾式民調,卻未見綠營有人據此論述,可見本土派荒廢已久,大概也被唯一的本土報的粗暴私心(獨寵那前倨後恭的候選人),搞昏頭了。論述是推動民主化、深化民主以達建國目標的重要工程,本土派千萬不要忽視能力退化的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