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進黨初選回歸制度本質
[2007/03/01]
現代的民主國家,頗受「媒體政治」影響,乃眾所皆知,但媒體介入政治,也有其極限,原因是有影響力的媒體,時常仗恃其「紙上談兵」的爆發威力,大玩權力的傲慢,從而忽略人與事件的本質,終致媒體的公合力逐漸減弱。
媒體介入政治後適得其反的,當屬紅衫軍事件最令人印象深刻。而在美國,布希尋求連任時,媒體以聯合陣線,對他出兵伊拉克事件,展開無情的攻擊與醜化,最後也未能阻止他連任成功。台灣有統獨三大報,政治人物莫不尋求交好機會,但二千年總統大選時,三大報沒一家是支持陳水扁的,最後當選的卻還是陳水扁。
二○○四年後,統獨三大報都力挺蘇貞昌當阿扁的接班人,阿扁懾於媒體政治的淫威,也配合演出了一段刀光劍影的「除謝拱菊」戲碼,未料最後謝長廷打不死,還成為綠營目前人氣最旺的二○○八參選者。
從以上這些事蹟來看,媒體介入政治的企圖心旺盛,乃各國皆然,其所彰顯的權力傲慢,則是民主政治的敗筆,也因背離「本質」而未能得逞。
民主政治令人心儀的地方,是它講究道理的「本質」,也就是孔子所說「以德服人」,而非「以力服人」的深層意義。最近,執政的民進黨就要展開總統初選登記,可能的參選者在春節期間也都賣力的營造聲勢,陳總統身為綠營大家長,很想從中盡點心力的焦急之情,自可想見,縱使被新聞界暗中譏嘲為「五大天王在參選」,當然也無妨。
但這個時候,那一家慣常運用媒體權力傲慢、挺蘇的獨報,又利用陳總統的名義,從中施政干預初選的訊息,則是阿扁應該戒慎恐懼的。舉例而言,放話說阿扁要「民調前兩名,搭檔選總統」,就是明顯違背民主政治本質,使單純事件複雜化的操作,阿扁千萬不要中計才是──初選的「本質」,是去選出「一個」代表人,現在若「規定」是要選出「兩個」,豈不是要搞得天下大亂?總統要用他的威望去喬事情當然很好,但若搞成宮廷政治的權力交易,也會引發反感。
民進黨已有很好的初選制度設計,就是選出一個代表人,再由此人去決定他的副手搭檔(扁就是自行決定副手呂秀蓮,林義雄當年也沒任何意見)。若現在是決定由兩人代表出線,那是不是也要講好未來副手的「權力範圍」?是不是根本就牴觸了憲法的副手設計精神?而又說若有人不願意,那就願意的兩人去和那一人選,此話有點在塑造不公平競爭,實令人不敢相信是總統的思維。
因此,這一則似扁在彰顯大家長威望的獨報新聞,事實上並不能增加總統的威望,也只使得初選焦點轉移,治絲益棼而已(初選的過程應是提供民眾認識候選人性質、能力的機會,不能全以負面看待)。
陳總統沒有很好的幕僚,也較欠缺敢於建言的朋友,因此,他自己很多自認有創意談話,事實上已背離事件本質而不自知,若再加上獨報的粗魯搬弄,就容易因而自陷困境(掌握事件本質,也就是台灣俗話所說「拎牛鼻勿抓牛尾」的管理本意)。譬如他常說「寧過勿不及」,就是脫離本質的雜念,也是對本質的不當詮釋。而他說「男女配的時代已過去,男男配並沒有什麼不好」,一則從來沒什麼「男女配時代」,就無過去不過去的問題,二則不能以己之好惡,強加別人身上,要不要男女配,出線者自有其考量,也必須向社會交代,總統何必預設立場,並徒使外界以為他看不起女性?
總統現在若能勸退某些人不要參選,當然是行使威望的方法,若不能勸退,就尊重初選制度,大家光明磊落參選,接受社會評價,豈不是理所當然?又何必沒什麼如果大家都沒共識,那他就不管了,「但我還是會有我的想法與作法,我的立場」,有點像在威嚇,「以力服人」總是不好吧?等到初選結束,若輸的人不認輸,總統再去幫忙收拾應更好。
仲裁的藝術是去維持公平競爭的機制與環境,現在幾個對手中間,就是謝長廷的公共資源最缺乏,黨內卻也沒有人替他抱不平,這媒體的正義感已令人懷疑,我們又何必去增加機制的複雜?扁對事件本質的錯誤詮釋,在憲法元首豁免權上已吃了大虧(他把維護民主價值的設計,當成見不得人的「特權」,不敢使用而接受檢察官調查,也不敢命內閣制止檢察官的濫權──因檢察官是廣義的政務官,終於掉入司法陷阱),我們絕不能讓他再被某些人或獨報誤導,而影響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