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專欄》

民進黨檢驗站首頁老包專欄

民進黨抗馬的勇氣何在?

[ 2006/03/31]


 馬英九旋風式訪問美國,根據統派媒體的解讀,美國給予「高規格」接待,是因對阿扁總統感到失望,轉而「寄希望」於馬所致;這種看法,其實是把自己的精神勝利法(魯迅《阿Q正傳》裡,中國人慣有的劣根性),拿來當新聞炒作,事實真相當然沒那麼富有戲劇性。

 美國沒有特別為馬英九的訪問設下障礙,雖然是事實,但所謂「高規格接待」云云,則全是媒體囈語,不必當真(見到某些政府單位的副手級人物就算「高規格」?),而最重要的,美國不敢對馬英九訪美行有所刁難,再沒國際常識的人,也知道這全因台灣對美軍事採購,卡在泛藍立院的多數杯葛,如果美國略施小惠,就能化解藍營的非理性阻擋,何樂而不為?然而,扁政府有這麼笨,會看不出來嗎?當然不是,大家不願說破,以免又刺激藍營政客而已。

 總之,一個星期以來,我們就每天看著統媒在自拉自唱,拚命為馬英九造神,兼而嘲諷阿扁總統,所謂「馬英九現象」,就此傳遍全台了。

 因而這個令綠營及支持者聞之喪膽的「馬英九現象」,也可以說是統派在台灣牢牢在握的文化霸權現象。舉例而言,才五個月前,在國際素有「民主先生」美稱的前總統李登輝,同樣也是首度有機會在美國的「Press Club」演講,試問台灣有幾個人有印象?恐怕很少吧,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多刻意忽略了,其中統媒更是有志一同,全面封殺,相較於對馬英九的演講,所採取的敲鑼打鼓式造神報導,可說天壤之別。

 在這種媒體大小眼的生態之下,剛好也在美國的前閣揆謝長廷,會選擇在馬英九的一場英文演說中,前往參與,並以英語起而發言(謝曾留日,英語並非他的拿手外語),就更令人覺得勇氣可佩了。

 而由統媒所塑造而成的「馬英九現象」,從造神的角度來看,也頗類似戒嚴時代人們在文宣機構的催眠之下,不時高呼「蔣總統萬歲」的社會智商倒退現象。

 綠營那些對馬英九現象感到皮皮銼的人,我們現在倒是可以提出一問:昔日令人聞之喪膽的「蔣總統萬歲現象」,今安在?而遠的不提,就提近的好了;在為馬英九造神之前,統媒同樣也曾為宋楚瑜造神(宋省長神話),不但稱他為「美男子」,也同樣將他的一言一行美化成天神降臨,令街頭巷尾的婦女驚叫聲連連。而「宋楚瑜現象」,今安在?

 不管是「蔣總統」或「宋省長」,都在民主的巨輪之下,一一成為歷史的泡沫,關鍵就在一種社會蘊藏的民主能量而已。

 我們當然知道馬英九也在嚐試某些民主的技巧,但那些畢竟是「技巧」而已,並不是源自內在的信仰。早年他反對總統直接民選,或在哈佛「打小報告」等等,都可見他出自某個反民主的大家庭,而他在美國的空洞式發言,也可看出純粹在為了造神而表演,彷彿在誦唸某些試音的台詞。

 換言之,所謂的「馬英九現象」,其實也是對民主運動能量的一種轉折考驗;昔日人們既有某種豪氣去對抗戒嚴時代的「蔣總統」(民進黨是在蔣經國任強人總統時,強自攻堅成立的),何以現在反而軟弱了?這裡面牽涉到的,恐怕是一種信仰的試煉吧?

 當謝長廷在哈佛大學「勇探虎穴」,以極有風度的發言,提醒馬英九「在外國批評台灣,卻不提中國有很多飛彈對準台灣,對台灣是不公平的」時,綠營因受限於扁蘇的合作關係,及種種內部派系鬥爭因素,而全然「不敢」欣賞這樣的不凡勇氣,也就更不可能去發現一種「抗馬」的密碼了。

 或許這才是綠營現在最大的危機,它逐漸在揚棄一些感人、引起社會共鳴的「故事」(曾文惠稱扁「像自己兒子」的情感,都會被潑冷水),只剩一些冷血的「計益」,也難怪在全黨最需要團結時,仍傳出有新潮流系「打人喊救人」,稱對扁不滿要退黨或放話要另組政團(組閣權也給了,還是怪扁)。

 二○○四年中,阿扁才剛度過被政變危機,這些人也曾威脅要出去組「政團」(即準政黨),我們但願這些冷血動物真的出走,以方便綠營可以沒有掛礙重整,而不要只是政治勒索而已,徒令綠營演成今天這個軟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