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用國家的角度去解讀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的心態,從而在國家體制的概念下分析蔣介石、中國國民黨對台灣的統治策略。我以往也是這樣在想,但最近改變了。改變的原因在於國共和談。
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過去廝殺那麼慘烈,但是,為何從1950年代開始,兩黨之間的和談傳言卻經常出現,這樣的傳言在連戰訪中後正式確認,其意義是:中國國民黨決定向中國共產黨輸誠。
連戰這樣的行為放在中國國民黨長期行動來看,與其說是政策改變,不如說是在特定條件下,中國國民黨設定的策略再啟動。
1950年代,傳聞美國可能放棄中國國民黨,將台灣交給聯合國,或者交給住在這裡的台灣人,所以,兩蔣想要和中共和談。和談甚麼呢?就是以台灣去和中國交換利益,這樣的交換行為在中國國民黨的解釋是:基於nationalism的角度,中國人必須捍衛中國人的利益,所以,不能在中國國民黨手中將台灣送出去。
但這樣的講法是不正確的。蔣介石都可以將蒙古送出去,為何他不可以將台灣送出去呢?所有的考量點絕不是領土,而是站在中國國民黨角度的利益問題。
蔣介石的國共和談,他的利益歸兩蔣及其護從,但整個台灣受害。這樣的行為就是將台灣當作賭資在運用,而不是以國家的角度去處理台灣的問題。
今天連戰到中國去和談,請問他要談甚麼呢?誠如他所說:聯共制台獨。從這一句話來說,好像他是中國nationalist,其實不然。
「聯共制台獨」是種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手法。今天連戰敗在民進黨手中,他聯合外人打民進黨,明天環境改變,他是否又會聯甚麼制甚麼呢?所以,連戰的處置方式是政治鬥爭。
其次,「聯共制台獨」若可以成立,那是從中國nationalism去思考,要讓台獨無法影響到中國利益。若這樣的論點成立,那麼,連戰掌權時,為何不增加中國的利益,卻長期與中國(中共政權)對立呢?
更進一步說,若要從連戰的說法去解釋他是中國民族主義者,這是很困難的。他嘴巴呈現的是他愛中國,但他一生當中有絕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愛中國,甚至和中國作對,他要怎樣去解釋那樣的矛盾呢?
台灣在蔣介石與連戰的手中,僅是他們以政治手法取得利益的一個工具而已,並不是他們心目中所愛的國家。既然如此,那麼,他們嘴巴所講的國家,蔣介石所建構的國家體系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認為那僅是有利於他們統治台灣,並由此攫取利益而已。他們所強調的國家利益,雖然在教育上不斷強調,但在他們統治階層中卻很少呈現,我們可以從他們那些權貴的子弟或再傳子弟都去讀私立學校,用很多的心力在學習西洋文化,努力在國外置產等行為看出。
他們所謂的國家體制,僅僅是被統治者應該要瞭解的事物,卻不是統治者及其接班人應該要實踐的。
各位可以再注意,每當傳出中國國民黨可能與共產黨合作,中國國民黨可能出賣台灣的傳聞時,經常都是台灣處在危險當中。1950年代的美國對華政策,1971年代的蔣介石政權退出聯合國,2000年的中國國民黨喪失政權。這樣行動的表徵,就是當他們可以撈的東西(台灣)出現危機時,他們就想到要怎樣將台灣以最好的價格賣出。
連戰的行為僅僅是中國國民黨數十年來行為的實踐,絕非新的政策。從而我們可以瞭解,藍上層與綠軍的對抗,根本不是一國之內的政黨鬥爭,而是賭徒與政黨的競爭。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5.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