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不排藍民調就是讓民進黨走向藍軍路線

 有一次劉一德參與民進黨初選落選時,他語重心長的說了一段話,泛藍軍看到他要參選,就在民調上全力抵制他出線,所以,他雖然可以在黨內的黨員初選中贏得勝利,但向他這樣的強棒在民調上就必然會被全力抵制。

 我接受這樣的論點,但這樣的說法尚無法清楚的講出民進黨初選民調在範圍設定上對民進黨的影響。

 民進黨過去幾年的顛撲不進,就是因為他走向中間偏藍的路線。假定有兩個人在爭取黨內初選提名,他們在黨內的民調相差無幾,或者名望雖有差別,但並不是很大,所以,決定他們是否被提名的重要因素,就僅剩下初選民調。此時,若兩者再屬於綠軍內部的支持度差不了多少,則決定因素就剩下泛藍軍部分的民調了。

 若較多泛藍軍支持,他就有機會當選。在這樣的條件下,他的政治立場會以一種中間偏藍的路線作為他努力方向。因為這樣就可以得到這一群人支持,他的勝算就會提高。

 若以目前民進黨黨內初選及目前大家所認定的選票分佈,若黨內黨員投票佔30%,民調佔70%,則在目前投票分佈的狀況,屬於偏藍軍能影響的力量是35%。這35%選票若有意引導民調結果,他的力量將會發生相當大的影響力。

 試問,若上述其中一人要在民進黨黨內初選中勝出,他的立場若是純綠,就無法贏得35%的泛藍軍的選票。若他採取中間偏綠的策略,就有可能吸引部分偏藍軍的民意支持,問題是另一位想參與的人也有這樣的想法,他就會將他的立場採取比之前述更藍一點,就可能比他贏得更多泛藍軍的支持,這樣就讓整個初選出現往中間移動的方向。

 若這兩人在民進黨內部的民氣相當,這樣的狀況將使得這兩人在黨內初選及全民民調中,他們很容易評分屬於綠軍選票,剩下的那些泛藍軍選票,就變成決定選舉勝敗的重要因素,如此就讓這兩個人為贏得選舉,將政策轉成往藍軍政見方向移動的結果。

 我當然不能說他們會變成實踐藍軍意見的政黨候選人,但他們的政見逐漸變成實踐部分藍軍政見的政治意見,卻是不變的答案。

 上述分析其實引含幾個很值得深思的詭異結果。

 首先,兩個實力相當的候選人,在經過激烈競爭之後,最後決定他們誰出線的力量,竟然是來自敵對陣營的支持力,這不是笑話嗎?這樣的結果是否也意涵最後判定民進黨候選人政見,不是民進黨黨員、民進黨支持者,而是民進黨的對手,請問這樣的政黨、政黨候選人的政見,你能相信他是在實踐自己的理念嗎?

 其次,這樣的民調出現的結果,就會出現綠軍的政黨及其候選人要實踐藍軍目標,當然藍軍也要實踐藍軍的目標,這就出現兩個主要政黨都在關注藍軍的政治走向,請問那綠軍選民的政治偏好要由誰照顧?

 再其次,當兩個政黨要實踐藍軍的目標,請問,藍軍會選有強烈偏好要實踐他政治想法的藍軍政黨,還是綠軍政黨呢?其結果很可能是選藍軍政黨的候選人。

 這就顯示在民進黨黨內初選民調受到泛藍軍支持的候選人,他在正式選舉時卻不受那些藍軍支持,這就出現這樣的問題:

 到底在民調初選中支持民進黨候選人的那些選票,他在黨內初選及在正式選舉中,所代表的意義是甚麼呢?

 那一個或許仰賴較多泛藍軍支持才出線的人,他在正式競選時,所獲得的主要選票是:原本在黨內初選支持他的民進黨黨員、民調中支持他的綠軍支持者,還有那些在民調中支持他的泛藍軍支持者嗎?不是!而是原本支持另一個候選人的綠軍支持者,因為自己支持者退出選舉,這些人為了綠軍勝選,轉而支持勝選的那個人!

 各位注意想想,民進黨候選人在黨內初選會勝選的原因並不定是得到較多綠軍支持者的選票,他極可能是得到較多泛藍軍在民調上的支持,但他後來的得票竟然是綠軍支持者的選票。這就顯現那一個民進黨候選人的偏藍軍路線讓他勝選,卻讓綠軍讓他在選舉中得到較多的選票,反而原來讓他勝出的泛藍軍民調選票竟然紛紛在正式選舉中沒有選擇這一個人,這不是一種嚴厲的諷刺嗎?

 民進黨候選人在初選得到泛藍軍支持,在正式選舉中得不到泛藍軍的選票,請問這樣的民調有意義嗎?

 民進黨推薦出來的候選人以實踐偏泛藍軍政見而得到支持,卻以拿綠軍支持的選票讓他當選或接近當選,這難道不是一種弔詭嗎?

 而這樣當選的候選人若還認為就是因為他的偏藍軍路線贏得人民支持,這不僅毀棄人們支持的熱誠,還讓人覺得得了便宜又賣乖的行徑,這難道不會叫人心中有氣嗎?

 這種有氣,經由屢次的操作後,難怪許多支持綠軍的人,他的熱情會逐漸消失。一個沒有支持者熱情支持的政黨就不容易長期成為大政黨。

 民進黨就是這樣的政黨,民進黨執政六年,他們的選票基礎一直無法大力擴張,就是他們不斷往偏藍軍的方向移動,放棄原本支持他們的人,所要他們實踐的政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