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我對「支持民主運動」人士的看法

 「支持民主運動」是以往知識份子的時髦講法,與這有關的,就是XX改會,像司改會、檢改會等,然而,隨著陳水扁當總統之後,這些支持民主運動、XX改會的一些表現,讓我深深瞭解,不可以讓一些名詞牽著跑。

 有一次看《台灣心聲》,他邀請前台大法律系教授、媒體觀察基金會創辦人賀德芬和資深媒體人黃光芹,在談論有關當時電視節目的表現,特別是李濤有關高雄捷運的揭發事件,令我覺得很訝異。賀德芬說,《2100全民開講》的表現,以往她很失望,但最近有關高雄捷運事件,她覺得做的很好。

 「覺得」是個人感受,我無從反駁,但一個電子媒體播放的消息,十個之中七八個有問題,然後主持者認為只要一個指控有效,那就值回票價。媒體報導或評論可以用這樣的方式、標準嗎?其次,作為媒體觀察的重要學者,她應該對媒體報導的正確性有相當堅持及自己的看法,然而,她認為一個報十個錯七、八個的節目,可以被肯定?雖然媒體有監督政府的功能,但它最主要的功能卻不是監督政府,而是報導真實的新聞才對。監督應該只是政治發展偏離真實與理想時,記者進行真實的報導而已。監督不應該超過報導,成為新聞節目的主體。同樣的,新聞媒體評論也不應該使用錯誤的訊息進行評論。

 有關高雄及高雄捷運事件,到底真相如何,當然很多人想知道。但是,做為一個法律學者,他應該要堅持的,不是揭發多少弊案,而是在法律程序上,他要怎樣處理那樣的案件?賀德芬的表現其實在去年320之後的學生抗議事件,已經表現過一次極為不得體的行為,這一次的再現,僅僅是那樣表現的再度出擊罷了。

 對於檢改會及司改會,以往我們對他們的理解是在反國民黨控制司法的努力,然而,他們對最近幾次的司法事件,例如判定李登輝前總統指控宋楚瑜打麻將,連宋告陳水扁說他們搞政變,以及桃園縣地檢署越區去抓林一方的非常光碟等,對於這些司改會、檢改會的表現令人很不滿意。他們不是很慢才表態,不然就是根本不表態。

 夏鑄九也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以往在李登輝統治時,他也說是民主的追求者,支持民進黨的民主改革。然而,當陳水扁在台北市拆除林森北路那一個公園違建時,他站在違建戶那一邊;當民進黨掌權時,他反民進黨;在2004年總統大選時,他站在連戰、宋楚瑜那一邊。

 這些現象其實有一些共通性:

 1. 他們反國民黨,但時間設定在李登輝時代的國民黨。
 2. 他們主張改革,反對一黨專政,但重點依舊是李登輝時代。
 3. 在連宋合、馬英九時代來臨時,他們高唱依舊強調他們以往在民主運動的貢獻,不過卻投向國民黨、支持本質與他們反李登輝國民黨時代一樣特性的政黨。

 這些現象會讓人覺得他們的民主是甚麼呢?其實,我們若反省以往的狀況,各位可能要仔細分辨幾個概念:台灣本省人、李登輝及國民黨、民主、反專制。在李登輝掌握國民黨黨權、政權時代,剛好是解嚴時代,當時要反對專制與反對國民黨是同義名詞,所以,黨外、民進黨、民主人士與支持民主人士、反國民黨等,具有相同意義。而李登輝將國民黨帶往本土化、民主化的方式又引發許多外省人的疑慮,當他們出來反李登輝的時候,當時反李登輝、反國民黨與反專制有相當程度的契合。將前述概念放在一起解析,若民主與專制是對立的,則在當時時空下是這樣排列對應的:

民主專制、獨裁
反國民黨國民黨
反李登輝 (反本省人掌權)李登輝(本省人掌權)
改革派反改革派

 因此,假設一個人號稱支持民主,他要反國民黨,則他可能有下列四組概念的重疊,「民主、反國民黨、反李登輝(反本省人掌權)、改革派」,對應於他譴責的對象特性有:「專制、獨裁、國民黨、李登輝(本省人掌權)、反改革派」,這種概念有時候是絕對對立,就是若具有民主,就與對立概念絕對對立,有時候則不必然,他可以是民主,又是中國人。他可以是反李登輝,但又支持台灣人掌權。完全從說話者的想法去擬定。

 當趙少康、郁慕明出走另組《新國民黨連線》,喊出要改造國民黨時,他就是運用民主對立面的專制那組概念去形容李登輝掌權系統,因為李登輝的「獨台、台獨與專制」,所以要反他,從而將自己定位在民主人士。後來他們組成《新黨》,也用這種方式在自我形容。

 他們到底是反專制、獨裁?還是反李登輝?在當時很多人難以理解。畢竟李登輝在當時被非主流派形容是「獨裁、反民主」,而反對他的,從對立思考下,就會被解釋成民主。當時,他們喊出要「反李、反專制」也引起很多人的熱烈響應,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民主政黨,這是從「反李登輝、反國民黨」的角度去看待《新黨》,從這個角度來看,《新黨》與《民進黨》有共通之處,但從《新黨》組成份子與《民進黨》相比,卻南轅北轍。

 這是在李登輝掌權時代所呈現的現象去分析,「反國民黨」與「反李登輝」是重疊的,當然,支持國民黨與支持李登輝也會出現重疊現象。我們很難從他們「反國民黨、反李或反專制」這一組概念去一一辨析,得出他們的真實想法。

 用這樣的角度去看檢改會、司改會,難道不也具有這樣的特性嗎?他們和新黨不同的,就是新黨具有太強烈的舊國民黨特色,但檢改會、司改會的領導階層的背景卻不一定為社會大眾所清楚。「從台灣的司法、檢察官系統的確要改革」這樣的理念衍生出來的行為會是檢改會、司改會。但從國民黨時代的檢察官系統、司法官系統都被國民黨控制的條件,檢察官改革與司法官改革也是一種反國民黨控制的改革,聯繫前面的概念,反國民黨也與反李登輝具有相等或相類似意涵,我們能從司改會、檢改會的名字分辨出他們是反李,抑或反國民黨、反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嗎?顯然不容易。

 連檢改會、司改會都出現這樣的疑義,那一些教授號稱支持民主,例如賀德芬、夏鑄九等,你能由他們在李登輝時代參與「反國民黨、反專制、民主運動」,就推論他們一定是反黨國體制而不是反李登輝的嗎?

 我並不認為李登輝不可以反,因為即令到現在,同是泛綠軍,民進黨很多人對李登輝還是很感冒。然而,我要追問的,就是要去理解那些借「民主人士」、「在以往也是反國民黨」的人,當他們現在在反民進黨、陳水扁時,他們喊出「以往我對民主也是認同、投入,現在卻去反對民進黨,從我的經歷來說,我是民主的,因此我的反對,對方就是反民主的。」這樣口號的真實意義在哪裡?

 當賀德芬說在批判民進黨時,我們要探討的,可以是:
 「一個支持民主的教授,為何為批判以往他們支持的對象?」
 也可以是:
 「他以往支持民主,到底是反李,還是反黨國體制?」

 畢竟在國民黨黨國體制死而不僵的狀況下,目前批判民進黨,也可能是在支持國民黨,變相支持國民黨的黨國體制,這樣的行徑與他們以往的宣稱已經不一樣了。特別是現在李登輝已經離開國民黨,整個國民黨又逐步回到外省人、保守派、老國民黨的手中,以往某些支持外省人掌權黨國體制的人,必須透過反專制的藉口進行反李登輝的行為,進而為他們逐漸消失的利益、意識型態呼喊,但現在不用,直接就可以表態支持國民黨,然後用以往反李登輝所得到的「民主人士」、「民主經歷」替現在的國民黨主子進行民主美容及包裝。

 更進一步說,在邏輯上,「反某人專制」的人只能推論出他「反某人專制」,卻不能推論出他就是「民主」,就像李登輝和郝柏村是政敵,但我們無法從郝柏村指控李登輝獨裁,就證明郝柏村不獨裁。你相信郝柏村民主嗎?就如同反蔣介石獨裁專制的毛澤東,他就不獨裁、專制?

 由此推論,賀德芬他們宣稱的「民主」,可以說是他們「支持民主」,也可以說他們「反對國民黨獨裁」,也可以說他們「反李登輝獨裁」,但不證明他們就是「民主」。同理,也無法推論他們不反對某人獨裁,例如反蔣介石獨裁、反蔣經國獨裁、反國民黨黨國體制,甚至他們本身就是民主。

 在泛藍軍本質不變下,我用那麼多篇幅去解釋類似賀德芬教授那種有參與民主運動,現在又支持泛藍軍的人,目的在解析當我們聽到有人說他在民主時代的表現怎樣又怎樣時,我們不能輕易就推論他們熱愛民主,他很可能僅僅是一種反李登輝下的政治選擇罷了。

 同時,我們也不能推論李登輝是神,更不能推論李登輝就一定會民主,因此,支持他就是支持民主。我們只能說某人宣稱他支持某種主義、理想,例如民主、自由,可能僅是一種宣稱,一種複雜概念群組中的一個表面理由,真正理由卻被掩蓋下來。

 這種行為不僅可以用來解釋賀德芬、夏鑄九,也可以解釋李登輝、陳水扁,當然也適用在對施明德、許信良與林義雄的分析。至於泛藍軍的孫中山、蔣介石,已經被證實是口號主義下的獨裁者,他們的表現與他們的宣稱,密切度極低,甚至相反。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