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民進黨理想主義的潰敗

 我對這一場選舉的結果,提出一個與別人不一樣的看法:理想主義的潰敗。

 這一場選舉最大的失敗者,可能不是民進黨,而是台灣人民。我的論點假設基於幾點以往的觀察。

 一、以往選舉中,越往基層選舉,賄選的狀況越嚴重。
 二、以往選舉中,越往基層的選舉,國民黨勝選的比例越高。
 三、處理賄選最重要的動力是各地方的檢調單位,一旦檢調單位要動,特別針對某一個情形推動,經常會有一些成果。

 在這幾個假設之後,我們發現三個現象非常不正常:

 一、嘉義縣的選舉中,民進黨從縣長到縣議員,大獲全勝,而嘉義縣的民進黨勢力會擴張那麼快,和地方派系轉向民進黨應該有密切關係。

 二、民進黨在許多地方推出的人選,是按照當地的政治生態在規劃,竟然大敗,例如台北縣、苗栗縣,竟然會出現大敗?這絕對超過民進黨的想像,也超過一般人的想像。

 三、許多民進黨長久執政,有強烈勝選的地方竟然失敗。比較雙方提名的人選,我們發現兩者差異甚大,例如宜蘭縣的陳定南和呂國華之比,但結果不僅不如理想,甚至與理想差距甚大。

 四、許多泛綠軍享有強烈執政優勢的縣市,雖然勝選,但勝選的票數不多。

 五、檢調單位這一次強烈的偏藍,我想這可以從桃園縣長的案例去按圖索驥。

 假如我們將這一次的縣長大選,改成分次選舉,將縣市長、鄉鎮長與縣市議員分開,或僅是縣市長與鄉鎮長選舉分開,我想最後的結果應該與以往的選舉不會差距太大。這種制度改變造成的結果,經常會讓以往的觀測值出現明顯的差異。

 這種差異的原因,各位如果解剖歷來鄉鎮長、縣市議員選舉的結果,就會發現這一次縣市長選舉其實不是反映縣市長選舉的結果,而是縣市議員、鄉鎮長選舉的結果,只是這樣具有強烈賄選可能性的選舉結果,結合縣市長選舉,產生的現象。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不是縣市長選舉的結果,而是縣市議員、鄉鎮長那種選舉機制的結果罷了。

 這種制度會改變,基本上是民進黨理想主義掛帥的結果。現在這種結果出爐。我認為民進黨內部的理想主義將會退卻,現實主義將會抬頭。

 國民黨時代有兩次改革,結果失敗。一次是蔣經國希望藉由提名黨工機制,取代地方派系,結果敗選。之後,蔣經國就不敢在選舉時,得罪地方派系。一次是李登輝時代,他也提名很多學者參政,結果學者大幅敗選,導致李登輝提名政策轉向,改與地方派系結合,這就造成李登輝是黑金總後台的污名。

 民進黨這一次算是台灣地方選舉的大改革,最後的結果還是派系勝利。

 當理想主義潰敗之後,這既意味著台灣社會依舊不能以真正民主社會去看待,也可以為這一次的民進黨敗選,提供新的看法。

 我認為這一次敗選,理想性強烈的台灣人,不應該要求陳水扁總統、謝長廷院長及蘇貞昌主席下台。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