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分析事情必須放在事理的架構之中(一)

評論分析不要成為新的亂源

 看到很多人在評論文章,總是覺得很好,但少了甚麼,這樣的感覺最近才覺察出答案來。我們的評論根本就是感性的,因此從展現文采方面是有意義,但從說理及要全面檢討現實現象卻經常事倍功半。

 以《南方論壇》上的「炒熱林文淵4000萬分紅讓國民黨趙耀東等吃紅曝光」這一欄來說,欄主很精彩的點出「林文淵」和「趙耀東」,如果林文淵的分紅是不對的,因此要繳回,那麼,趙耀東、王鍾瑜他們呢?如果趙耀東、王鍾瑜等可以分紅,儘管可能只是幾千塊、幾萬塊,那麼,林文淵為何不可?將這樣的概念擴大來談,所有的國營、公營事業,都應該以這樣的標準去檢討,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數十年,無數的官員在國營、公營企業上擔任董事長、總經理,也賺取龐大的紅利,為何這樣的條件在民進黨掌權之後就要更改?

 我們認為處在相同位置之上,應該用相同的角度去分析。我們不能說在相同條件、法令之下,泛綠軍的要求標準就一定要比泛藍軍高且嚴,我們也不可以自己的感覺去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對錯,畢竟有很多事情有客觀條件與比較基礎,僅僅依賴自己的感覺,經常會被操弄。

 從2000年以來,甚至從1945年以來,各位注意看許多我們的評論,很多都是一時興起,然後就可以洋洋灑灑的寫一大篇。這樣的評論很多經常是「禿垂」,原因就是我們評論的對象經常是別人,甚至是統媒設定的議題,他們也只要就他們提到的事件進行評論,而這一個事件經常是對他們認定的那一邊很有利,但不是他們那一邊的卻很不利。

 若我們站在他那一邊,我們的評論會精準,也不失一篇很好的文章,但若我們和他站在不同一邊,我們就會發現單就這一個事件,我們的評論依舊很好,然而,若將該事件納入一個體系去思考,那麼我們的評論就很有問題。

 以林文淵的紅利來說,統媒認為林文淵不應該拿那麼多錢,但重點可能不是錢,而是林文淵的政治色彩,如果他不是綠軍、陳水扁總統的親信,這筆紅利根本不是問題。

 舉例來說,十餘年前,股市很熱的時候,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不也是收到很多很多的紅利嗎?那個董事長不也是官派,為何沒有人說他不可以拿那麼多錢呢?更近一點,中國國民黨掌權時期,許多人不是也拿不少國營企業的紅利,為何不說呢?若說因為他們是官派的,所以不應該拿,那以中國國民黨的黨營機構,那是以往和國營企業等量齊觀的單位,以前中視董事長X淑敏的,她也是中國國民黨中央派令的,她不也有分紅嗎?為何沒有人說話?

 因此,如果我們聚焦在「林文淵拿錢」的角度,我們會覺得林文淵很過份,而這也是媒體要我們說的話。但若我們將這樣的焦點擴大,檢討所有的國營企業,這也可能是他可以接受的範圍,畢竟現在的國營企業董事長,很多都是陳水扁總統任命,不是泛藍軍的人馬。但若我們將範圍擴大到中國國民黨統治時期,就會打到他們的痛處,這樣他們就會偃旗息鼓了。因為這會打到他們自己。

 我們做這樣的檢討,目的在檢討我們任意式的分析方式,結果經常是落入統媒設計的陷阱,更重要是並沒有將事理弄清楚,反而造成另一種方式的不公平。同時,這樣的不公平卻是以傷害所謂的自己人──泛藍軍的敵人來證成我們「精彩的分析技巧」,他們的奸計得逞,我們的不智凸顯。

 類似這樣的情形不僅不斷發生,而且沒有中斷的跡象。在這樣的狀況下,各位勤寫文章,想要撥亂反正的目的不僅無法達成,反而成為新的亂源。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