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敖在中國北大及清大的演講,尤其他投降共產黨的言論,會讓很多從他年輕或青年時期就看他文章的我,有許多的感嘆,但最感嘆的人應該是康寧祥,最感嘆的團體則是新潮流。
回想在美麗島事件之後,整個黨外運動的氣息幾乎斷絕,因此,隨後的恢復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就讓黨外有繼續生存的空間。如果對當時大學校園生活有一點記憶的人,應該會記得「補破網」及「一隻鳥仔哮啾啾」這兩首當時的選舉歌曲,意味著整個黨外運動的淒涼與悲壯。
當年當選或當期的中央民意代表,最有名的有四名: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和尤清。這一段時間出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到底康寧祥等四位民代去美國訪問比較重要呢?還是嚴審國防預算比較重要的爭議?結果,康寧祥決定國防預算刪減一元(如果我的記憶沒有記錯的話,那個數字強調是國會刪減國防預算的能力),以此換取國民黨給他們去美國演講的權力。
因此,在黨外民主運動就掀起一場大規模的批康運動,也就是所謂「雞兔同籠」的爭議,他們認為面對國民黨的壓迫,與這樣的政權對抗,有其不可以妥協的必要性,因此民主人士應該堅持民主的必然性,不可以和主張妥協的人處在同一個團體、陣線之中,「戰鬥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雞與兔,代表妥協與戰鬥的兩種勢力,不應該合作、同處於一個單位之中。當年主張批康的人,就是新潮流那一群人,而後面煽風點火的人就是李敖。
各位若有機會拿到那個時候李敖有關千秋評論的論點,各位就會發現李敖對康寧祥的批判,要求的就是百分之一百的對抗,要求的就是絕不妥協。他不僅以其如椽的巨筆,拿一大堆西方名人的名句為輔翼,強烈批判康寧祥的放水與妥協,而且大談他和國民黨對抗的經驗以為佐證,強調他的論說有其必然的精確性。這樣龐大的黨外批判活動,讓當年競選連任的康寧祥不幸落選,也宣告康寧祥時代結束。
二十年後,我們再來看李敖的中國之旅,我們會發現李敖面對一個比國民黨更專制、獨裁與強權的政府,所表現的態度,不僅是妥協,簡直是自動「揮刀自宮」、「沒有卵葩」,李敖可以不用去中國繳械,但他去了,而且投降的那麼徹底,從李敖的批康論點及相應於李敖現在的表現,康寧祥毋寧更有膽識。
當年康寧祥等人的妥協到底對不對,目前並沒有看到相關的論文在討論。不過,有足夠的證據與邏輯可以研判,這樣的行為是必要的。因為美麗島事件之後,台灣島內的政治局勢幾乎由國民黨一手包辦,台灣島外的局勢則強烈受到許信良及台獨聯盟系統所掌握,但這兩股力量對台灣內部民主運動發展形勢所做的研判,是否正確是值得深入探索,而其正確性是否為美國政府及民間所接受,也需要考量。
同時,在台灣島內的各種民主運動勢力,也需要有一個正式的管道與台灣的在美國勢力,包括美國友人、政府及美國支持台灣獨立的台人及台裔等,都是要有正式且權威的管道,因此,「什麼是台灣政壇的民主人士聲音」,的確需要聯繫。
其次,台灣的發展綿密地受到美國人民及美國政府的影響,而美國政府不僅各方面左右國民黨的命運,他的對台軍售也經由台灣關係法,讓他和台灣的人權聯繫在一起,而人權則決定國民黨對民主運動的態度。因此,讓台灣內部的發展聲音,與美國政府及人民有更多、更直接的聯繫管道,將有助於台灣的民主運動的推展。
我們看1986年,美國國會兩大重量級議員索拉茲及魯嘉訪台,國民黨都嚴陣以待,就可以發現國民黨多麼重視與美國的關係。甚至黨外要組黨,還是透過關係,先向魯嘉探詢,由魯嘉處得知,蔣經國不會強力鎮壓,才勇敢推動組黨。這些都顯示當年康寧祥等人的訪美,有其正面意義。
相較於康寧祥的妥協以換取訪美的條件,李敖的妥協以換取訪中及在中國的大學演講,對台灣來說是無意義的,對中國民主力量也是無意義的。李敖的訪中就像戒嚴時代,有一位高姓醫師,欺負台灣人在美國的愛台組織,以一個全美台灣XX會的某身份,在國民黨的新聞媒體中,不斷貼文表露他所傳遞的美國及在美國台灣人對台灣政治發展的看法,這種做法套句李敖以前講過的話,「小罵大幫忙」,成為國民黨為惡的幫凶,不僅扼殺台灣的民主運動力量,他本人也撈到許多國民黨給他的利益。
這種人不就是當年李敖所強烈抨擊的對象嗎?李敖今天所做的事情,不也是那位高姓醫師當年的行徑嗎?而且李敖的所作所為,更令人齒冷,因為他以出賣讓他生長數十年的土地、人民,以換取他個人的利益;他以爭取民主、自由的人士,卻去扮演打壓別人戮力爭取的民主、自由的權力;他宣稱自己是自由主義者,卻在關鍵時刻公開放棄自由主義,出賣自己的靈魂與別人以往對他的期待;他高唱中國nationalism,卻做出扼殺中國政治、民主發展生機的行徑;他高唱愛中國,卻公開羞辱中國的前途。
李敖自中國到台灣(注意,是「到」,不是「回」,這是就他個人的行徑及以往的言行,所推論出來的結論),一定會找一大堆理由強調他的睿智與精明,好像他有能力玩弄中國蒼生,但這已經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了。因為他近幾年來的言行,證明他和許多親中的在台中國人,並沒有結構上的截然不同,愛說大話、不承認錯誤等,都是如出一轍。花時間檢討他「到」台灣的言論,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我只是在想,新潮流那些重量級、先一輩人士看完李敖玩的那一套遊戲之後,是不是找個時間,約康寧祥先生共話當年,做一點意思表示呢?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9.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