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誰掌握政權?媒體治國!

 一般定義「掌握政權」,是認定執政者對他接觸的事物有決定權。這樣的論點在我們所認知的民主國家機制,「掌握政權」就是在總統大選或國會大選勝選的政黨,就是掌握政權。

 總統大選是行政權,國會大選是立法權,有這兩個權或行政權,就能決定國家大事。但這樣的分析少掉另一個也很重要的權力,那就是媒體權。

 媒體權在民主國家是很重要的,因為民主國家要靠選舉才能握有政權,許多政治人物必須經由媒體傳播方式,才能讓他的選民知道他在做甚麼,也才會支持他的政見或讓他繼續連任。

 媒體權在許多先進國家是「重要,但不能決定政權」,因為那些媒體固然對國民有很大的影響力,但這樣的影響力必須建立在他們公正的聲譽上,不是媒體出來甚麼,選民就會相信他們說甚麼。更進一步說,他們的媒體市場具有某種程度的多樣管道,讓正反雙方有某種程度的平衡報導出現,即令媒體市場不一定是這樣,媒體自律原則、新聞學的基本要求,就會要求他們必須具有這樣的機制。

 但是,這在台灣卻不存在,因為台灣的媒體是建立在戒嚴時代留下來的機制與人員,特別是人員,他們很多想法都是國民黨時代留下來的,而且很可能以捍衛黨國機制為其工作的重要守則,即令不是如此,從他就業到他發展有今日成就,也和很多偏泛藍軍的人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綁在這種人際關係下,就算他要發揮媒體人的良心,也需要相當掙扎與道德良心。

 陳水扁及民進黨政府一直強調新聞自由,這是錯誤的。新聞要自由,必須要有自由的市場條件。

 以商品來說,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依據尊重市場運作就可以。因為如果這一個市場是單一廠商的獨佔狀況,該產品的價格及供應就受到廠商控制,這時,消費者就受到剝削。商品是一個比媒體更不需要大資本的產業,他就會出現這種問題,媒體更不用說。尤其是當媒體聯合操作,輿論就跟著跑,然而,這樣的輿論是真實的嗎?這樣的媒體操作是強調新聞自由的人,心中所想到的媒體市場狀況嗎?

 民進黨對這樣的狀況不清楚,結果讓泛藍軍控制媒體,而媒體影響民意,這也造成許多民意代表為了強化他的選民對他的印象,必須不斷上電視台為自己打廣告,創造大眾對他的印象,不管是新聞或新聞評論節目都是這樣。然而,要上電視,就必須講一些符合製作節目者所期待的講法與態度,這又造成一些上媒體的人,無形中已經將他的言論統派化。對他自己來說,他認為他是深入敵營去獲取支持,但他為何不瞭解這些所謂的統派媒體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利用這一些人的言論強化統派論述的正當性,不僅讓泛藍軍更相信統派政治人物的論述,也讓泛綠軍的支持者立場鬆垮。

 我對一些喜歡上媒體的人所做的這樣觀察,到目前為止,許多人都符合這樣的分析標準。在二十年前,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認定沈富雄是獨派人士,他也這樣自期。施明德是台獨戰神,新潮流是台獨堅決擁護者,林濁水則是台獨理論大師,而今安在哉?不是獨派的想法有錯,而是他們逐漸背離他們原來的立場。現在許多唾棄他們的人,以往還是把他們當啟蒙老師、民主偶像,但他們今天的立場卻讓人質疑。 

 從個人利益來看,陳水扁政府基本上僅強調執政正義,所以,他釋放出來的一些資源,相當程度受到限制,然而,即令釋放資源,還是需要媒體讓這一些民意代表或執政者有向群眾表達他問政成績的機會,這就造成媒體政治,媒體透過讓政治人物露臉的權力,左右政治人物的言論,進而影響輿論,影響政權運作。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民進黨基本上還沒有與國民黨處在相同的競爭條件,而仍是和國民黨當權一般,是一種劣勢競爭。 

 尤其可怕的,當一些早先強調民主、獨立的人紛紛向媒體市場彎腰時,這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台獨路線已經無望了」的印象。有人說新潮流逐漸在放棄台獨路線,走向中國。這不算一定錯的觀察,然而,如果考量媒體、輿論、民意、選票與政治人物的關係,我們必須說他們這樣的考量是建立在現實利益上的理性選擇,但也同時是短視與出賣靈魂的做法。

 所謂短視,就是在以往比現在更差的媒體條件下,民進黨都可以打出一片天,現在竟想到要透過討好媒體去贏得選票,難怪有人罵他們已經喪失民進黨的黨魂及競爭鬥力。而且在長期趨勢,民主選票是往上成長,為了短期利益去犧牲長期形象,極為不智。所謂出賣靈魂是指他們是因為抗爭、爭取人民利益而被尊敬,現在竟然背其道而行,難怪不讓人繼續尊敬,甚至唾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