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南嘉生專欄

中國歷史上的統、獨與帝國主義

 我曾經想到底中國的五霸,到底是分裂,或者秦始皇是侵略戰爭?

 在中國歷史觀上,統獨一直是對立的兩個名詞,三國演義上寫道: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它形成中國人的歷史觀,我們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也深刻接受這樣的論點。

 然而,它對嗎?中國傳說中的國家始祖黃帝,他的領域其實不正確,如果他統有這樣大的領土,那麼,為何傳到一代明君的堯,他的領域卻減少許多,舜也是這樣呢?如果黃帝的領域是對的,那麼,後世超過黃帝領域的朝代,不就是侵略嗎?既然侵略,那麼,尋找反侵略、獨立的國家不就是反帝國主義壓迫的仁義之舉嗎?

 遠古不說,就以有信史可稽的西周史開始談起,西周所統有的領土並不是領域之中全是周王朝所有,不然怎會有褒姒之笑、烽火臺的設置呢?那麼,超越原來諸位諸侯統有地方以外的地區,不就是非領域地區,這些土地最後歸屬於西周或東周的領土,不就是一種侵略嗎?

 如果我們接受這樣的論點,那麼,所謂秦穆公「闢地千里」,不就是一種侵略?「闢地」乃是一種侵略的別稱而已。春秋五霸的秦國是這樣,其他四霸更不用說了,這種侵略別人土地的行為以現在的眼光來說是不可以的,被侵略的人也不承認侵略者佔領的合法性,所以,甚麼是周朝的領域值得深入討論,也因此繼承周王朝之後的王朝,也不應該將西周時代,諸侯侵略的這一些土地繼承下來。

 蔣介石最喜歡講的「興滅國」、「繼絕世」之「興滅國」不就是將滅亡的國家復興起來,因此,這些被西周諸侯滅亡的種族,實在不應該高興地當周王朝的子民。

 尤其楚國究竟是周王朝的諸侯,還是原本即是獨立的王國,實在值得深析。至於吳國、越國,本來就是不承認是周王朝一部份的王國。

 從春秋到戰國,戰國時,原本是周朝諸侯的齊、秦、三晉、燕國都宣告稱王,與楚國並稱七雄。此時的稱王,用現在的講法就是獨立,因為當時天下只准有一個王,另立一個王,就是另建王朝、天有二日,也就是並不並存於一個天下。所以,在戰國時代,那是天有七日,各自爭輝。如果中國歷史上並不認為這樣做是錯的,承認這是一個現象,那麼,華夏人可不可以「獨立」?就一目了然了。

 根據這樣的角度,秦國後來將其他六國滅亡,用中國的講法叫做統一,其實是不對,那是一種「併吞」。「併吞」是指原不屬於他的土地,最後被他以武力合併。秦國在以往從沒有統治過韓國、魏國、趙國、齊國、燕國和楚國,何來秦國統一天下呢?那是一種併吞、侵略、擴張的帝國主義行為。

 秦國合併的局面後來被劉邦的漢王國以武力併成而一,我要問,漢王國與秦王國之間的關係是在同一塊土地上建立起的兩個時間不同的國家,將這一塊土地併成在一個政權之下,可以說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或者說是一個帝國之間的連續繼承?前者強調是一個民族,後者則是多民族構成的政治單位。漢帝國在第五位統治者漢武帝時,將領土擴張到珠江流域、閩江流域、浙江以南、雲貴高原,請問,這樣的行為算不算是一種侵略別人土地的帝國主義的行為嗎?

 關於這一段歷史,中國的講法是漢帝國將文明帶給這一些文明未開化的地區,所以是帶來文明曙光的偉大行為。如果這樣的解釋可以成立,那麼,中國的漢武帝之於他侵略的地方與鴉片戰爭之於中國、歐美日帝國主義之於其殖民地不也是一樣嗎?都是為他的殖民地帶來文明,西方帝國主義這種殖民地行為應該被譴責嗎?所以,當中國要譴責歐美殖民國家的暴行時,也要用相同標準檢驗中原華夏王國的帝國主義行為。

 在這一個歷史觀的基礎下,我們要追問,當歐美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紛紛追求獨立的歷史已經成為世界史很重要的一環時,那麼,在華夏帝國主義下統治一兩千年的中國長江以南的各被殖民、被壓迫的民族,是否也應該考慮要有「獨立、建國」的認知呢?

 蔣介石最喜歡講的「興滅國」、「繼絕世」之「興滅國」不就是將滅亡的國家復興起來,因此在前述的史觀之下,蔣介石的信徒應該考量的是:讓長江以南的那些被壓迫民族解放、被華夏帝國滅亡的國家如何復興,而台灣當然是屬於不被也不應該被中國滅亡的國家。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