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修理站 郭峰淵專欄 回首頁 

因為台灣,他們承受文革式的污衊

 

 馬英九和謝長廷、李登輝、陳水扁最大不同是什麼?答案是,媒體給他們的待遇大不相同。

 以馬英九為例,當北銀與富邦金合併案的合理性及合法性被質疑時,十月六日聯合報的新聞標題是「北市府:北銀富邦金合併╱利益逾九十六億」、「廖正井╱當年主導北銀與中興銀合併」、「抑鬱離市府╱廖正井來這手不意外」、「龔天行:外界扭曲事實╱重挫合併」、「北銀併入富邦金一年╱北市府帳面賺一三六億元」。而中國時報呢?一則標題為「跨黨派四巨頭╱關係迷離」的報導指出,「…早在馬英九第一次入主市府時,廖正井曾要求接任副市長未果,雙方關係出現裂痕…」。這些報導不像是專業的分析,而是像替馬市長「抹白」。

 相反的,謝長廷市長在高雄市議會賄選案中,被聯合報的二篇社論「有汙點的證人與無汙點的檢察官╱針對高雄院檢查賄表現的高度肯定與殷切期待」及「辦到謝長廷腳前的那一條線為止?」修理。

 李登輝前總統呢?自從下任以來,有關於他的負面、但無根據的訊息從來不斷,其夫人曾文惠、其女兒李安妮亦受波及,此外,還有什麼寶庫的報導。同樣的,陳水扁總統兒子的名車,及女婿升任主治醫師,也都被很多平面與電子媒體醜化。

 其實,這些對謝市長、李前總統、陳總統的攻擊不是偶發事件,而是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所描述的有系統的「去皮見骨」式的鬥爭:

 「這種攻擊是經過深思熟慮,按照預定步驟進行的。整個方式可以稱為「去皮見骨」。攻擊者常常從一些小事開始,諸如…一張不署名傳單的內容,…有時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個冤案,參劾一個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瑣事,或者以論水利和研究馬尾巴發難引出本題。利用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眾注意,引起文官參加,假以時日,使小事積累而成大事,細微末節的局部問題轉化而成為整個道德問題。」(見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七十五頁)

 仔細想想,這樣的「去皮見骨」式的鬥爭,不正也是中共文化大革命時期或台大哲學系事件的常態嗎?

 馬英九和謝長廷、李登輝、陳水扁的最大異處在於前者主張一中,後者則是一邊一國。但也因此,後者必須承受親中媒體的污衊。從萬曆十五年到中共的文革、到今天的親中媒體對台籍模範文革式的待遇,我們就可以輕易的回答是誰在搞文革:中國醬缸文化。文革,原本就是中國文化傳統的一部分。

 歷史可以告訴我們如何不再重蹈歷史的錯誤。也因此,「去中國化」或更明確的講,「去文革的中國」是民主在台灣生根的必要條件。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3.10.06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