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到Plurk Facebook分享
(本文作者原題:《發展與戰爭的論述「迷失」(myth)》)
鄧小平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起飛,今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GDP)大國。加上窮兵黷武,爭奪亞太、甚至世界霸權,東亞、東南亞、南亞各地區權勢平衡板塊都在移動,引起美國、日本、南韓、印度、東南亞諸國疑慮、不安;也引起國際政治諸多爭論。
最近論述叢出,頗有百花齊放之勢。不過,論述重心歸根結蒂不離兩點:
一是,中國崛起虛實之爭,中國經濟起飛真能再維持20、30年、追過超強美國?也即所謂「中國模式」是真材實料,真能長期、甚至永續發展,超越美國的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另成典範(paradigm)?
二是,專制中國與民主美國(及其他亞洲地區民主國家)有其根本文明衝突之處,很難避免權勢鬥爭、戰略對立、甚至掀起戰爭?
● 真有典範移動(paradigm shift)?
針對上述兩點,最近滿紅的華裔年輕戰略學者John Lee,著文稱之「中國崛起與戰爭之路」(China's Rise and the Road to War,The Wall Street Journal, August 5, 2010)。
這兩點爭論,最近此起彼伏,爭得沸沸揚揚。其實,詳細拜讀後,並沒發現太多新意。
近年來,我曾繼續思考、研究這兩議題,發表不少有關論述(見作者「南方快報」專欄)。
對第一議題,我的看法一直沒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是有耀人之處,但並無獨特之處,沒有所謂「中國模式」,基本上是二戰前德、日專制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的複製品。在一定程度上與亞洲四小龍的「亞洲價值」模式類同。
因此,我不認為「中國模式」可以長期繼續有效運作下去。1980年代,傅高義(Ezra Vogel)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轟動一時,被認為是可以實現的預言。但結果,10年不到預言就破滅。傅高義目前正在快馬加鞭趕寫他的鄧小平傳,我想他不敢再預言「中國第一」。
世界銀行資深副總裁暨首席經濟學家、台灣逃兵、中國御用學者林毅夫,日前(「旺報」,2010.09.11)在上海出席台胞社團論壇,表示當前全球經濟仍「陰晴未定」,針對中國大陸經濟局勢,他特別引用毛澤東「風景這邊獨好」一詞,形容今年中國經濟成長應達9%以上,而2011年也會維持年成長8%以上。
林毅夫說,中國「破八優勢」可維持20至30年,「到2025年經濟體將超越美國,2050年大陸占全球經濟總體規模將至少超過30%」。
真是大言不慚,大膽的預言。雖有學者專家、政治人物認為中國經濟發展30年來是相當亮麗,但嚴謹學者、經濟學大師如諾貝爾獎得主Amartya Sen、Paul Krugman等,很少有人會相信林毅夫如是的斷言。
● 我們不信邪
大概只有台灣的「終極統一」派,如連戰、吳伯雄、馬英九之輩,才會盲目相信,並死心塌地把台灣的經濟(之後政治)命脈放在專制中國。
2006年被「華爾街日報」評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美國耶魯大學傑出經濟學教授陳志武,最近出新書「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大聲警告說,中國不要以為這麼多年來的高度經濟成長靠的是自己「中國模式」的獨門秘方。他說,根本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
他認為,中國這麼多年來的高度成長,根本是美國主導了全球「單極秩序」,中國才能從中得利,順利獲得的。因此,他固不贊成美國成為霸權,更不以為中國以潛在霸權的心態去挑戰目前的單極秩序是聰明的,他認為那注定是一場災難。
陳志武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所憑藉的後發優勢已經逐漸耗盡,同時,後發劣勢越來越突出。和印度相比,在消耗完低價勞動力成本的時候,制度性劣勢就會拖住中國發展的後腿。
在中國能源飢渴全球佈局之時,他指出,在此時重新解讀鴉片戰爭,從跨國公司的角度換位思考,中國政府現在的海外利益保護,其實也面臨當年英國同樣的問題。只不過當年英國要靠武力來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而中國應該依靠當下的國際秩序和法律來保護。
他還充滿了創見的從金融角度解釋傳統儒家文化,指出儒家文化其實是一種隱形金融工具,但這一文化制度使得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快樂,使得政府陷入財務危機而走入王朝循環週期。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陳志武的思想涉獵極廣。而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他都不認為「中國模式」有任何值得留戀之處。相反的,他期待今天的中國人能借重近代西方的金融技術,從古老的中國文化與歷史枷鎖中解放出來。
在一片以西方學者主導的關於「中國模式」爭議聲當中,這位出身中國農村的耶魯學者的鮮明立場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嶄新的視野。
陳志武這樣建議:「鄧小平宣導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此時此刻,重新思想,依舊是十分必要的。」
他認為,唯有師法「金融乃國富之王道」的西方模式,中國經濟才能持續發展。要借鏡西方模式,首先就要體認「民主、自由與人權」普世價值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教授一直提倡的「發展即自由」。
這些話,我多年來一直強調。持此論的不只陳志武和我,還有很多被尊敬的經濟、政治學家。
至於上面提的第二議題,美中兩強是否大戰,我也曾從國際政治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對立角度論述,認為在民主與專制的文明衝突下,美中權勢衝突、武力交戰,雖非必然卻也很難避免。
最近,美、中兩國在日本海、黃海、東海、南海一系列的龐大軍事演習,互別苗頭,已到「眼對眼」(eye to eye)的程度,凸顯了這個戰略矛盾、衝突的嚴峻性。
當代現實主義理論大師、芝加哥大學的國際政治學教授John Mearsheimer日前((2010.09.05)在澳洲雪梨大學作一年一度的Michael Hintze Lecture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他的講題是「暴風來臨──中國挑戰美國在亞洲的權勢地位」(The Gathering Storm--China's Challenge to US Power in Asia)。
● 「和平崛起」是假的
他的論述和我的一向看法一致,認為專制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美中關係一定無法限於經濟,不可避免地一定牽連到兩強在亞洲、甚至世界的戰略對立、權勢競爭,最終雖非必然卻也很難避免導致戰爭。
針對Mearsheimer的講座,John Lee寫了《中國崛起與戰爭之路》。他除了同意Mearsheimer的論點外,還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事實。他指出,經貿關係的緊密連接並不能免除戰爭的威脅。
他舉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西歐大國、英、德、法之間的密切經濟關係,三國、主要是三國之間的對外的貿易,高達各國GDP的38%-54%之間。大戰爆發前10年,三國之間的貿易、相互投資急增65%與84%之間。英國還是德國的最大出口市場。
但是,經濟關係的增強,最後還是無法阻止德國動武侵略,發動世界大戰。馬英九認為台灣與中國「一中」經濟整合,就可避免中國武力併吞台灣,一樣不切實際,一廂情願。
澳洲國立大學(ANU)的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被認為是澳洲最權威的戰略學者Hugh White,最近發表大作《Power Shift》,其論述頗值重視。在一定層面上,他的看法和台灣的馬英九相似,和Mearsheimer相反。雖太簡化,但在國際政治的光譜上,White 是自由主義者,Mearsheimer是現實主義者。
White 的論述重點是:亞太地區的權勢板塊正在移動,美國的權勢在衰退中,中國的權勢在崛起中,正迎頭趕上,追上美國。美中兩強要避免為了爭奪霸權而兵戎相見,並共同和平共存維持亞太及世界的安定與和平,非在權勢板塊移動中尋求平衡點不可;在武備上不要無止境地盲目競爭,甚至要裁軍(尤其是核武),美國不要戰略獨霸(domination),中國也不要尋求武力超越美國,獨霸一方。雙方權勢要大約均等、平衡,你不能、不要權勢壓制我、吃我,我也不能、不要權勢壓制你、吃你,你我共主共同領導維持亞太、甚至世界的經政秩序,以達天下太平。
● 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
這雖不完全是投降主義的理想主義,但也是相當一廂情願、妥協主義的理想主義。
非常不切實際。中國從老毛開始,到老鄧、江澤民和胡錦濤,不管國窮、國富,拼命發展軍力,窮兵黷武,就是要爭取亞太霸權。不僅挑戰、還要超越前蘇聯和美國的武力優勢,尤其把美國戰略權勢趕離亞太地區。
過去30年,隨其經濟高速發展,中國官方國防預算,平均每年都增加15%以上(實際花費一定更大),比GDP成長(約10%)更高,軍力迅速超越英、法、德、日、俄等強國,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軍事大國。要它停止如是如火如荼的軍國建設,談何容易。
同理,Mearsheimer也指出,美國GDP是中國的3倍多,國防預算是全世界其他各國的總和(包括中國),軍事科技更是領先中國超多(戰略學家評估約進步30年)。要美國停止或緩慢國防建設,等著讓中國追上,美中權勢均等,都當老大,一樣不切實際,是癡人說夢話。美國絕對不可能這樣做。
政論家林濁水評論中國的「爭霸夢」(「蘋果」日報,2010.09.06)時,引述北京清大國際政治教授楚樹龍:「我們的軍機和軍艦只會愈來愈多。....中國做亞洲軍事大國是必要的....要達到西太平洋最強的程度,超越美軍....針對美軍充分部署。」這是中國領導層不公開宣稱但一直在追求的想法。
2006年7月14日 ,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亞洲版報導:中國國防大學的一名少將軍官朱成虎(朱德孫子)公開揚言,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爭,對中國進行導彈襲擊,中國可能在常規戰爭中使用核武器來對付美國。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今年9月8日在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發表演說指出,國際關係的一個「新美國時刻」(a new American moment)業已到來,美國「有能力、必須、也將會領導21世紀」,但必須用新的作法,其中包括加強在亞太地區佈局,重振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New York Times, Sept. 8, 2010;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Sept 8, 2010)
布希時代的國防部官員更是強硬,John Bolton曾說過,「美國絕不允許任何其他國家的武力超過美國。」
● 馬英九不是白癡就是賣國賊
林毅夫的說法不值重視,陳志武、John Mearsheimer、John Lee、 Hugh White等學界俊彥的論點,不容輕視。楚樹龍、朱成虎、希拉蕊等的說詞,則有其權勢政治的現實含意,更不可忽視。
總之,最近有關上面兩個「中國模式」、「美中戰爭」議題的一系列論述,拜讀後並沒有改變我多年來的看法:所謂「中國模式」是發展理論的「迷失」(myth),專制中國目前的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和二戰前的納粹德國和軍國日本的國家資本主義本質一樣,不可能繼續高速發展追越美國,還因其專制政治本質很難避免和民主美國(及日本、南韓、印度、印尼等國)權勢衝突、甚至爆發戰爭。
中國經濟、軍事崛起是「和平崛起」,不會動武打台灣,不會和美國爭霸、開戰?
美國人不相信,日本人、南韓人、印度人不相信,恐怕連李光耀都不相信。然而,馬英九相信,你說他不是傻瓜、白癡,或是台灣的賣國賊,是什麼?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10.09.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