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邱垂亮專欄

請鬼拿藥單──馬英九的姑息主義

 1963我去加州的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唸研究所,上國際關係課,第一本讀的書就是Hans Morgenthau的「Power Among Nations」。這是當年唸國際關係非讀不可的課本,也是國際政治現實主義(realism)的經典之作。

 近代現實主義始於19世紀初締造Congress of Vienna(維也納議會)的奧地利政治家Prince Metternich。他的當代信徒包括Morgenthau、E.H. Carr、Henry Kissinger(前美國國務卿)、Condoleezza Rice(前美國國務卿)、John Mearsheimer(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

 二次大戰後,美蘇兩大強國權勢主導冷戰時代,民主美國與專制蘇聯,都是帝國,都是霸權,大肆擴大勢力版圖,都發展核武,武備競賽,形成恐怖戰略平衡。這是國際政治權勢平衡(balance of power)現實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時代。

 Kissinger,以Metternich傳人自居,玩權勢政治(power politics)玩得如火純青,1971他去專制共產中國與老毛和解,就是權勢政治「聯中抗蘇」的精彩運作。

 1989年,中國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柏林圍牆崩塌,導致蘇聯帝國的「內爆」(implosion),分崩離析。

 之後,國際政治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開始興起,理論創始者是哈佛的Joseph Nye和芝加哥大學的Robert Koehane。

 Nye近年更發展soft power(柔性國力)的論述,也即前副總統呂秀蓮和總統馬英九常提到的soft power。

 現實主義或新現實主義(neo-realism),以人性惡為出發點,認為人與人和國與國之間一樣,利益取向,為了爭取利益而發生衝突時,比拳頭、比武力,必要時大打出手,兵戎相見,常是解決紛爭的不二法門。

 新自由主義則以人性善為出發點,認為人與人和國與國之間,心比心,溝通了解,最重要。對話、談判、妥協、忍讓、和解,才是根本解決利益糾紛的有效辦法。

 教學國際政治40多年,我在上述兩大論述之間遊走,心是向新自由主義,腦卻向現實主義。問題是,研究了半輩子,還是無法終極論斷,兩論之間誰對誰錯。為此,我常深感苦惱。

 最後,我只能退據兩者之間的中間地帶,也即邱吉爾說的「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而相信民主政治是處理人性善與惡、國與國之間戰爭與和平問題的最好方法。

 在民主國家內人與人的利益衝突,唯有用民主程序解決,才能避免流血內戰。同理,只有在民主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才可能和平解決利益紛爭,避免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今沒有兩個民主國家之間發生過侵略戰爭,歷史驗證了這一論點。

 ● 張伯倫的妥協

 同時,這一段期間,主要戰爭,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專制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也是歷史驗證。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主要專制帝國,德國、日本、蘇聯、中國,像人性一樣,基因本質大致一樣。它們都是權力集中的專制國家,警察、秘密警察控制,不讓人民享有思想、言論、行動自由,當然更沒有主權在民的參政權利。

 它們以國家支配、控制、甚至壟斷資本市場,德國、日本和鄧小平的中國還利用西方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發展經濟,快速成長,成為經濟大國;同時,富國強兵,窮兵黷武,大肆發展武力,而成為軍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國度。

 它們共同的政治意識型態,都是極端民族、甚至種族及國家主義,用此意識型態思想教育洗腦、控制人民的心態、心智,把人民變成盲目、盲從的庶民、甚至狂熱、愚蠢的「神風」敢死隊。馬克思主義在史大林的蘇聯和老毛的中國,只是騙人的政治意識型態。

 不可避免地,這些專制主義的政治、經濟、軍事、意識型態的發展、運作,必然導致權勢擴張的帝國主義侵略戰爭。

 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是此專制政治的典範。希特勒1920參加納粹黨,一年後就變成黨魁。在世界經濟大蕭條中,1933他取得政權,馬上獨裁統治。五年內,他就富國強兵、窮兵黷武,把德國建設成傲視歐洲的軍事強國。1939他揮兵侵略波蘭。三年內,他就侵佔了大片的歐洲。

 希特勒敢如是囂張,胡作非為,原因是歐洲其他兩大國(Metternich歐洲議會的權勢平衡國家)──法國和英國,都還未擺脫19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的傷害,國力相對衰弱。

 因而,1938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和希特勒簽訂慕尼黑條約,向德國妥協讓步,讓希特勒併吞捷克,進而導致希特勒更得寸進尺,明目張膽,1939侵略波蘭。

 為此,張伯倫成為歷史罪人,被認為是姑息養奸讓獨裁者希特勒大膽妄為、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的禍首。

 其實,這不完全公平。張伯倫是低估了希特勒的霸權野心,但他也現實主義,理性了解英國當時國力衰弱,沒有能力和德國一戰。美國的羅斯福和蘇聯的史大林,更是老狐狸,不願捲入歐洲的權勢鬥爭,袖手旁觀。法國則是自由主義大本營,其武力之不堪一擊,舉世聞名。

 專制德國窮兵黷武,武力強大,民主英法諸國的軍力,相對低弱,雙方權勢差距太大,無法平衡,是德國敢發動二次大戰的主因。此論雖略顯簡陋,卻也一針見血,點出問題重點所在。

 ● 蔣介石也怕日本

 世界另一端的東亞情勢,日本帝國主義的崛起,發展模式與德國基本類似。日本軍國主義的「東亞共榮圈」與希特勒的Mien Kampf(我的奮鬥),其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內含一樣,都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意識型態。

 日本軍國主義之敢發動戰爭侵略中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中國「東亞病夫」的病痛未除。第一次大戰後,中國軍閥割據,四分五裂。1927後蔣介石的國民黨雖北伐「成功」,但國民政府統治中國有名無實,南京政府更是腐敗無能。蔣介石心知肚明,他根本無能抵抗日本的軍事侵略,只好步步退讓。何況,他還要「剿匪」和老毛的共產黨打內戰。

 1936爆發西安事件,1937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才被迫和日本宣戰,但也節節敗退,退到重慶,根本不敢和日本大打一戰。

 簡言之,和歐洲一樣,日本之敢明目張膽揮兵入侵中國,主因就是蔣介石的中國軟弱無能,不堪一擊,根本沒有足夠武力和日本正面開戰,防衛中國疆域。

 歐洲也好,東亞也好,最後都是美國、蘇聯被迫參戰,才以更優勢的兵力把專制德國和日本打敗。

 二次世界大戰後,共產主義的蘇聯和中國帝國的崛起,其專制主義本質一樣。1945-89間,蘇聯國力雖大增,但共產黨一黨專制,走國(黨)富民窮、窮兵黷武的軍國主義路線。其霸權主義雖曾風光一時,也曾挑戰美國的國際權勢地位,但終究民窮必反,1989年後帝國一夕間分崩離析。

 普丁(Vladimir Putin)的俄羅斯與鄧小平的中國一樣,大走國家資本主義路線,雖仍專制但經濟發展有成,國力仍不可小看。

 老毛搞無產階級革命,還胡搞昏天暗地的文化大革命,但他一樣民窮卻強兵,大肆發展核武軍力,不僅權勢挑戰蘇聯,還要挑戰美國。不過,他也現實主義,知道要挑戰美國還早,故接受Kissinger的權勢遊戲、聯美抗蘇。

 鄧小平被老毛鬥得很慘,老毛一死,他一復出,就走「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的國家資本主義路線,靠美國龐大自由市場,把中國經濟搞起來。

 到胡錦濤,前後30年,依然專制的共產中國變成世界經濟第二大國。高舉民族主義大旗,更是窮兵黷武,富國強兵,把中國武裝成急追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擺明了要挑戰美國的國際權勢霸主地位。

 ● 比拳頭大小

 美國、日本、印度、澳洲諸國,當然心知肚明專制中國的霸權主義心態和企圖,也現實主義地明白,唯有擁有足夠的先進武器才能權勢平衡、嚇阻中國的武力侵略。

 數字會說話,但不能說明事物全貌。國防預算雖不能正確估計一個國家的軍力,但還是一葉知秋,可以大致看出一國的武力強弱、大小。

 2009,美國的國防預算是US$7110億,可謂天文數字,獨占世界第一(幾乎台灣GDP的兩倍)。中國排名第二,其國防預算是US$1220億,雖只是美國的六分之一,卻也龐大驚人。第三大的俄羅斯的國防預算僅有US$700億。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雖也屬軍事強國,但其國防預算,只在US$400-500億之間。

 中國近十多年來,每年的國防預算都增加15-17%。十年前仍僅名列世界第七大,十年後卻迅速增加,超過俄、英、法、德、日諸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

 反看專制中國不放棄武力統一的民主台灣,十年來,相對武力不僅沒有維持均衡成長,反而大肆遞減。2009台灣的國防預算不增反減,比2008少了約US$3.4億,只US$90億。

 再看離開中國很遠、卻不敢輕視中國戰略威脅的澳洲。2009它的國防預算明顯增長,高達US$200多億,是世界第13大。更令人側目的是,為了因應中國的武力崛起對亞太地區的戰略安全威脅,澳洲要在2010-30年間大肆增加國防預算US$1100億,購買最先進的戰機、航空母艦、戰艦、潛艇、飛彈、戰略電腦網路系統等武器。

 面對百里對岸千顆飛彈直接、立即威脅的中國,台灣的國防預算竟少到只是中國的13分之1。反而萬里之外、僅認為中國是戰略假想敵的澳洲,國防預算是中國的6分之1,台灣的兩倍多。台灣和澳洲是類似國力的中等強國,一有強敵環視,一沒有,但其國防預算卻有如是巨大差異,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針對NATO(北約組織),也面對中國崛起,俄羅斯也在增強軍備。針對中國,印度、日本更是憂心重重,印度的國防預算已經大增,日本也正朝同方向前進,都在走上軍備競爭的不歸路。

 張伯倫對希特勒姑息、妥協、退讓,導致納粹德國的侵略戰爭。張伯倫判斷錯誤,但並沒有賣國。他的姑息主義戰略思考是要爭取時間,把英國強兵起來,軍力夠了,再和希特勒兵戎相見。

 ● 馬英九賣國

 台灣的馬英九則完全不同。他不僅大肆向專制中國傾斜、妥協、退讓,還一廂情願,放棄武力防衛民主台灣的基本國防政策,不積極建構台灣的國防軍備,購買必要的先進武器(美國要賣,他都半理不理),讓台灣有一定的自衛武力,必要時和中國一戰,發揮一定的嚇阻效力。他連唯一可以阻止中國武力犯台的戰略盟邦美國(「台灣關係法」)都愛理不理,還宣稱要在中國與美國之間維持等距關係。

 簡直是莫名其妙。馬英九和張伯倫相同的是都犯了姑息主義的毛病,根本不同的則是,馬英九不愛國(台灣國),在賣台,張伯倫愛國(英國),決不是在賣國。他們有天壤之別。

 馬英九的姑息主義是請鬼拿藥單,一定把民主台灣帶入死路一條。大中華主義的馬英九要這樣做,2300萬台灣人民如也全是呆胞,跟著他走亡國之路,除深感匪夷所思之外,再罵「台灣人,去死好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我親眼看台灣人的悲情歷史看了50年,怎麼看也看不出台灣人都是呆胞。我不相信2012台灣人民會再選馬英九,讓他出賣台灣。

 我還是相信:人性善比惡多,民主比專制好,前者好和平,後者好戰,民主台灣的前途比專制中國要更看好。這還不是福山(Francis Fukuyama)的「歷史終結」論,但如邱翁所言,非常可信。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