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問題首頁邱垂亮專欄

中國崛起就是武力威脅和平

 從小讀「中時」和「聯合」讀到大,現在還讀;但是越讀越氣。它們親中反台的統派言論,已走火入魔,令任何略有台灣主權意識的台灣人不僅看不下去,簡直要氣死。

 這些統派媒體的親中反台言論主軸有三:一是迷戀、膨脹中國的經濟發展,看扁、唱衰台灣的經濟現狀和前景。二是看不到、不批判、不反對中國殘暴的專制政權,看扁、唱衰台灣成功的民主化。三是看不清楚、不願、不能客觀評斷中國崛起就是武力崛起,就是武力威脅,對台灣是明確、甚至立即的危險,對亞太地區、日本和美國雖非立即、卻也是明顯的威脅。

 最近,美國加州大學歐文(Erwin)分校教授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了一本名為「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新書,他在書中提到,美國應該採取措施,包括與中國進行直接的經濟對抗,在必要情況下,還應該以軍事行動支援。

 這本書的論點將西方國家近年來持續認定的「中國威脅論」,由理論面的論述提高到必須在行動面的反制上有所作為。納瓦羅還提議,美國採取行動遏制中國發展的步伐已刻不容緩。

 「中時」主筆評論此書時,沒深入分析其實質內容,僅簡略點出其重點後,即引述中國反駁說詞:「中國侵略誰、威脅誰了?」、「中國人招誰惹誰了?」。他替中國領導人講話,認為它們的疑惑當然可以理解。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長期積弱不振,中國人長期陷於被帝國主義侵略與蹂躪的創痛中,要說中國有威脅,簡直是天方夜譚。除非語義上「被侵略者」對「侵略者」來說是一種威脅,是一種來自落後的威脅,而「侵略」是一種美德,否則很難說明中國威脅論真的存在。

 他也引述中國學者說法,中國威脅論最根本的核心是「中國龍」身軀太龐大了,大到不論是站起來還是躺下來都是威脅,在西方人眼中,「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問題是:印度一樣龐大、崛起,為什麼沒有「印度威脅論」?

 他們都種族偏見地認為,世界是西方人的世界,也就是以白種人為主體的單極世界,白種人,也只有白種人才能成為主導世界的力量。在這樣的世界觀下,只有白種人獲得世界的主導權,擁有對全球事務絕對主導的能力,才算是一個正常的世界秩序,如果白種人的主導力遭到非白人國家,如中國的削弱,那麼,中國就構成為威脅既有世界秩序的力量。中國人這樣看,但印度人、日本人、台灣人並不這樣看。

 他們乾脆直說,在西方的世界觀中,不僅中國強大是一種中國威脅,即使他們「毫無根據的覺得」中國好像強大了,也是一種中國威脅。中國威脅論的真正本質,如果以比較極端、比較粗暴的話來概括,應該是西方人在內心深處潛藏有一種吶喊:「中國就是威脅!」

 這位主筆指出,近年來中共歷任領導人頻頻走出去,奔走於全球五大洲,積極建立雙邊合作關係,希望化解中國威脅論的誤導,甚至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還特別提出了「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和諧外交」政策主張,希望實現「和諧亞洲」、「和諧世界」的長程外交目標。

 但他悲觀結論說,中國新一代領導人要揮別西方世界強加的「中國威脅論」惡名,在可見的未來是不可能的,這是中國在強大過程中的一個宿命。

 這簡直是滿篇荒謬絕倫的論述。全文在傳述專制中國自我解釋、要矇騙世人的狡辯說詞。全文一字不提中國武力崛起、武力威脅台灣、亞洲與世界和平的本質和現實,也不提共產專制政權與現代民主政治必然文明衝突的深層歷史論定。

 數字會說話,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中國的GDP還在日本和美國之後,其國民年均所得不到日本和美國的10分之1,而且中國還有10分之1的人民生活在一天一美元的貧窮線下,中國的國防預算過去20多年中卻每年增加15%,去年已超過日本和俄羅斯,並直向美國追進。

 不只台灣,日本、美國、澳洲、歐盟等民主國家這幾年的國防白皮書,都明確指出,中國武力快速崛起的武器發展、戰略目的,隱密陰暗,缺乏透明度,加上共產政權的獨裁專制,沒有任何民主權力分立制衡機制,其武力崛起必被視為武力威脅,武力越大威脅越大。

 2000多年來的中國,當然是帝國主義的「中原大國」,以前視別國為蠻夷之幫,到處侵略人家。鴉片戰爭後被西方帝國主義侵略、欺辱,沒錯,但其中心帝國主義心態沒變。不僅沒變,老毛共產革命後的中國更變本加厲,要重振帝國中國雄威,國窮人窮還窮兵黷武,與美國打韓戰,與印度和蘇聯打邊界戰,還揮兵入侵西藏和越南,當然更擺明了要武力解放台灣,部署800飛彈對準台灣,不統一就要打。打台灣,日本和美國插手,中國就與他們開戰。

 這樣崛起的帝國中國,專制獨裁,能不武力崛起、威脅亞太和世界和平?納瓦羅的「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正確論述中國武力威脅的確切存在和民主國家應有的清楚認識及戰略因應準備。

 「中時」的反台親中統派狡辯,想要混淆視聽,欺騙台灣人民,實在居心叵測,可惡、可恨。我們一定要強力反駁這樣黑白講的論述。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