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化雖然起步不久,還搖搖擺擺,但也制度基礎打定,確實穩固,並多采多姿,在亞洲名列前茅(比日本都要生動活潑),在世界上也普受稱讚肯定。只有在台灣和中國還常受奚落、污衊,被看得一文不值。
共產黨專制統治的中國政權,受秦始皇以來2000多年大一統專制文化的毒害,及自己權力慾(都要當皇帝)的支使,一方面視台灣成功的民主化為西方帝國主義的孽子孽孫,一方面又視她為照夭鏡、致命傷,不僅不敢正視還盡力醜化、抹黑台灣民主,甚至扭曲事實,黑白講,硬把台灣民主政治多元運作必然產生的一些爭執、亂象,說成是嚴重弊端、禍害。進而說西方民主(民主本無東西之分)不適合、不能用於「有5000年光輝歷史的文明中國」。
這當然是胡說八道。其實中國人民心中一定非常認同、肯定台灣的民主。他們看到台灣人民可以日夜不停地罵阿扁總統,罵得口沫橫飛而不會被抓、被殺,心裡不知多麼羨慕和嚮往。
當然讓我們最氣結、看不下去的是,台灣泛藍陣營、尤其其領導菁英和統派媒體,一再醜化、看扁、唱衰台灣人民賣命打拼、流血流汗、一步一腳印打造出來的民主大廈。如連戰、宋楚瑜、馬英九之輩,七年來更是一言一行都彰顯他們不尊重、甚至破壞台灣民主形象的心態和作為。泛藍立委在國會爭權奪利,不顧人民的生活、不理國家的安全,一天到晚都在吵架、抹黑、爆料,其惡言惡行,真是罄竹難書。從他們的惡劣表現看台灣民主,怎麼不令世人看得目瞪口呆,認為台灣民主是一場慘不忍睹的鬧劇?
再經過心懷叵測的統派媒體添油加醋亂報一通(只有一顆爛蘋果,他們都要報是一桶爛蘋果),台灣民主之爛當然更是盛名遠播全球,世人皆知。
這次北高市長選舉,本來台灣人民有智慧,做出優質的民主抉擇,可喜可賀。但國民黨就是輸不起,加上統派媒體的煽風點火,明明選舉公平都被他們搞得像不公平,好像民進黨、選委會都在作弊。
還好,人家外國新聞媒體並不像台灣統派媒體那樣的爛,他們都有一定的專業水準。
英國權威雜誌「經濟學人」指出,儘管台灣政壇貪污腐敗的醜聞籠罩,但台灣的民主政治仍十分健康,不過,如果要讓台灣的民主政治更穩健,必須積極進行改革。這篇以「年輕的熱情Youthful Enthusiasm」為題的報導指出,和其它亞洲鄰近國家由極權統治轉型到民主制度動盪不安的過程相比,台灣的民主化過程足為典範。
新加坡的「聯合早報」,以社論評析,認為北高市長選舉讓藍、綠守住「北藍南綠」堡壘,將形成雙峰對峙格局,也讓「馬英九神話」破滅,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2008爭取總統大位之路抱持懷疑。
社論指出,原因是國民黨強調,這次選舉是對馬英九的信任投票,馬英九也全力以赴,積極助選。不過,台北市長雖由國民黨推派的候選人郝龍斌勝出,卻比前任流失了18萬張選票,而高雄市則「應勝不勝」,都說明馬英九「票房保證」目前已魅力大減。
《洛杉磯時報》報導說,北高兩市市長選舉的結果揭曉,給了陳水扁總統一個喘息的空間,但是,政治分析家認為,複雜的結果將使台灣政壇繼續勾心鬥角,直到2008總統大選。
這一報導說,贏得高雄市長選舉,令總統府的士氣大振,因為選前的預測與民調顯示陳菊可能挫敗。選舉結果也再一次說明民進黨在草根性的選戰中表現優異。
《華盛頓郵報》則指出,陳菊在高雄險勝,應有助因貪瀆案飽受批評的陳水扁鞏固拉抬地位。謝長廷雖在台北敗選,但四成一得票率遠高出預期,結果有利他在黨內爭取2008總統大選提名。另一方面,對反對黨領袖馬英九而言,此次結果意味著他在2008總統大選時,可能有場硬仗要打。
《紐約時報》特派記者則指出,陳菊此次在高雄險勝,但反對黨正在尋求重新驗票,相差甚小的得票率加上因驗票產生的紛爭,會讓台灣政治分歧情形在未來幾周更加嚴重。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選舉結果顯示,陳水扁政權並未如許多人預期,會因貪瀆醜聞大受打擊。
日本媒體一向肯定台灣的民主,十分關注這次選舉,《讀賣新聞》指出,民進黨因第一夫人吳淑珍不當使用國務機要費,陷入苦戰,因高雄勝選,抑制了民進黨氣勢消退之勢。《時事通訊社》指陳總統暫時度過被要求下台的危機。《日本放送協會》(NHK)分析,民進黨在高雄獲勝,與其說是陳總統獲得選民的信任票,不如說是民進黨在高雄市主政八年的政績受好評。陳總統雖暫時擺脫危機,但對其貪瀆的嚴厲批評將繼續。
反看專制中國,對台灣的民主,中國近年來小心謹慎。《人民日報》維持一貫的低調不做任何評論,引述台灣媒體的報導,除較側重國民黨在台北市「大贏」外,僅加強報導黃俊英不承認敗選,提出相關告訴。香港《文匯報》,則認為國民黨在高雄敗選後,馬英九2008大選之路將陷苦戰。
總之,除了已抓狂的台灣統派媒體,世界各國,尤其是民主國家及其媒體,對台灣的民主化,2000-2006的各項選舉,雖亂象叢生,但褒多於貶,認為是亞洲民主化的典範。看起來實在讓我們感慨萬千,人家都把我們的民主看成寶,只有台灣的統派「中國人」把她看成土。這樣的台灣的「中國人」,實在不要也罷!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6.12.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