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得虛名,蕭萬長含著微笑出山;
官司纏身,馬英九沒穿內褲過橋。
人落衰時,有意無意,往往會講一些倒霉話。「馬蕭配」出爐,馬英九不說類似「萬馬奔騰,衝上九蕭」的吉祥話,反而以「出山」來觸蕭萬長的霉頭,往後老蕭的運勢恐怕不太妙。
人生最怕逢九,尤其是雙九,二十九、四十九、六十九歲都是極其凶險之年,切忌輕舉妄動,最好韜光養晦,啥事都不幹。前不久,慘遭槍擊身亡的吳善九,享年正是四十九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可見六十九歲尤其凶險,人要活過六十九歲,套句馬英九剛學會的台語:「實在真無簡單」,無巧不巧,明年蕭萬長剛好六十九歲,因此,「馬蕭配」一開頭就給人一種不祥的感覺。
蕭萬長任經濟部長期間,曾赴法訪問拉法葉案事主億爾富公司,正因為法國總統薩科奇的政治生命,差點被誣指涉及此案而告終,所以,現在正要大力查辦,蕭萬長是否也會被牽扯在內?值得國人關注。茲因法葉案的相關證人,常常會莫名其妙墬樓而亡,明年六十九歲的蕭萬長,上下樓梯時,千萬要特別小心。
前一陣子,馬英九下鄉作秀,表演插秧,被一旁的農民毫不客氣斥責:「這樣插會死啦!你都不知道百姓的辛苦!」馬英九天生魔指,碰觸之處,無不遭殃,搞死、弄死、整死,又何止秧苗而已。花2億改建的建成圓環,慘澹經營兩年後,早已壽終正寢了,當圓環熄燈晚會時,馬英九竟然有臉跑去參加,此人臉皮之厚,擋得住中國千枚黑心飛彈。
龍山寺地下街與艋舺公園也花了23億,現在只能收容蚊子與遊民,台北市最傲人的「南龍山、北圓環」,皆斷送在馬英九兩任市長手裡。其他,濱江果菜市場花30億改建,屋頂漏水,民福市場花10億改建,各樓層天花板偷工減料嚴重,西門市場花1億5千萬改建,也一命嗚呼,大橋市場花1億2千萬亦改建失敗,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馬英九擅長把弊端當政績,他的政績可真是罄竹難書。
馬英九還有一項看家本領,就是濫花公帑破壞台灣古蹟,趁放年假,摸黑剷平蘭州派出所,拆除中山橋古蹟、太古巢遺址、臨濟寺神道等。灑大錢盡做一些有害無益的建設,譬如羅斯福路及忠孝西路的公車專用道,不但無助於疏解交通,反而會成塞車盲腸,至今都不敢啟用。人行道毫無理由拆拆鋪鋪,除消化預算圖利特定單位外,看不出有何作用。
2001年納莉颱風,號稱是東南亞最大抽水站的玉成抽水站故障,台北地區變成汪洋大海,由於「市府疏失」,導致民眾損失幾百億,當時馬英九雖說:「責任就讓我一個人承擔好了」,至今卻未見他承擔什麼?納莉颱風來前,信誓旦旦說已作好萬全準備,事後面對外界指責,又不斷強調這是「天災」,不可抗拒,有這種市長算台北市民倒霉。
有道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不會作事,只會作秀」的馬英九,一向運勢有如東方不敗,最近卻霉星高照。花費十三億,被視為八年唯一政績的貓空纜車,營運短短幾天,故障停駛百餘次,到現在還不知道毛病出在那裡?「賤賣三中」被質疑涉洗錢收回扣,愛將蔡正元服務處也遭人開槍示警,只好灰頭土臉辭去中影董事長,翻開來,裡面恐怕問題重重。生平第一次的處女官司,特別費案亦馬上要宣判,可惜「大姑娘上花轎」,心情卻是忐忑不安。
馬英九的特別費案罪證確鑿,實無可逭之處,只是「法院是國民黨開的」,司法界充斥著「為了族群和諧」法官與「有人去打麻將」審判長,所以,很多民眾認為,馬英九被愛馬心切的蔡守訓判決無罪的可能性極高。
其實,馬英九被判有罪、無罪已無關緊要,因為人民普遍已判他有罪,連「罷免反倒扁立委聯盟」的梅峰都在台中向他嗆聲:「馬英九根本是貪污無能,綁架藍軍,還不退選。」
可見馬英九的清廉形象已經完全破滅,不沾鍋也徹底砸鍋,更嚴重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不斷在螢光幕前睜眼說瞎話,更讓他誠信掃地。
起先說:「我的特別費都是用在公務跟公益」,現在卻說:「不知道特別費是公款」。如果馬英九果真當特別費是實質補貼的話,理應報稅,
以馬英九慳吝個性,他只會去申報財產,因為申報財產不必花費分文,但絕不可能去報繳所得稅,此事到稅務機關一查便知,無須狡辯。
總而言之,馬英九特別費案不是有罪,就是逃漏稅,還是有罪。
而且,馬英九牽涉的弊案多如馬毛,特別費案只能算小事一樁,其他「小巨蛋」、「貓纜」、「瀝青案」、「盜賣黨產」、「富邦魚翅」,
案案都頗具看頭,爆發起來皆勝過特別費案許多,所以,就算特別費案,蔡守訓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判馬英九無罪,也只是白白賠損自己清譽而已,還是救不了馬英九。
自馬英九仿傚劉備三顧茅廬,促成馬蕭配以來,兩人好像一直都是「有名無實、各幹各的」,聲勢始終無法拉抬,完全不見加乘效果。連蔣家第四代蔣友柏接受媒體專訪時,亦抨擊馬蕭配創意零分。想當年,孤窮劉備走投無路,與諸葛亮隆中對,聽取天下三分之論後,見當時二十七歲的諸葛亮溫文儒雅、粉嫩鮮艷,頓時起了愛慕之心,從此與孔明食同桌、寢同榻,終日共論天下大事。
馬英九既然要學劉備三請孔明,就應學得徹底,今後務必要與蕭萬長整天廝混在一起。只是,「食同桌,只有牛奶、豆奶,何從下箸?寢同榻,彼此零號、壹號,誰在上面?」本番感到十分納悶。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7.08.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