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江建祥專欄

司法改革從刨根做起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司法改革的呼聲甚囂塵上,眾人著眼的還是制度層面的問題,包括司法人員的派任、參審或陪審制度的考量,檢視的重點擺在如何祛除一般人對司法程序和審判結果的不信任。

 但是,只著眼於司法體系運作的改進,卻忽略真正造成問題的是操作制度的人,就好比技術不夠精良的駕駛是肇事主因,不思考如何對已經取得執照的駕駛人做適當再教育,或對準備應考駕照的人加強駕駛技術檢核,卻忙著修理那零件和性能都還正常的汽車,不是重點錯置了嗎?

 台灣的司法制度,尤其是刑事訴訟程序,承襲歐洲大陸法系的糾問制度,再加上鄰近比台灣更早接觸羅馬法文化的日本的影響。同樣的制度,在日本或德國運作起來並沒有像在台灣這樣普遍受人詬病,為什麼在台灣就是一片撻伐聲?

 原因在中華文化裏的腐儒思惟,在山泉水清,出山河水濁,官場現形記天天活生生地在台灣檢察或司法體系的工作場所上演。許多司法人員,把公平正義天平甩到官場的逢迎阿諛之後。體察上意變成司法『公務人員』的要務,事實真相的發現,公平正義的伸張退居次位。

 腐儒思惟不是司法官訓練所的必修課,雖然早期的司法官訓練所,根據當時學員的傳述,居然有圈點「國父」和「蔣公」著作的晨更,以及其他加強黨國思想的精神教育。其實,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或稱「推明孔氏,抑黜百家」)開始,儒家奉承主上的奴婢教育,就掌控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亞洲各國。(日本武士道何嘗不是儒家思想的另一種表彰,只不過君王變成了主君,忠臣轉型成武士、家臣而已。)

 腐儒思想早在司法人員進入司法官訓練所就已經是他們根深蒂固的思想模式。腐儒思惟存在於所謂的「中國文化教材」裏的君臣主奴的倫理教學,在所謂中華文化薰陶下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從接觸國家的教育體制開始就成了受害人。

 這些充滿奴婢思惟的被害人一旦成為運作司法制度的「司法公務人員」,他們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群司法家臣,在效命於黨國體制這個主君。武士效忠於主君,從一而終是值得尊敬的貞節;忠臣為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千古傳頌的美談。但是,頂著司法正義大帽,穿著黑袍的檢察官、法官卻有另一個主君,也就是憲法和人民。「一個人不能服事兩個主人;他若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視那個。」(馬太福音6:24)同樣的,一個司法人員不可能服事憲法和人民的同時,又想要服事黨國這個主君。

 現行的司法制度基本架構上並沒有問題,不思改革真正的肇事者(奴婢教育下的被害人),卻圖謀導入英美法系的陪審制或德日的參審制,就好像技術「三寶」的駕駛老是出車禍,不把「三寶的」好好地再教育,或乾脆換掉,卻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Luxgen,口出穢語,恨不得馬上可以換一輛德國福斯VW或搞一台日本Nissan 來開。卻忘了Luxgen是Nissan 的化身,而VW本身的毛病其實不少。至於路上跑的那台Chevy muscle肌肉車,好看頭而已,進廠修理的紀錄會讓人跌破眼鏡。(O. J. Simpson辛普森殺妻案的陪審團的離譜結果,難道大家都忘了?)

 或許有人會嘀咕說:討論司法改革的時候,談法學教育的改革,是遠水救不得近火,根本不夠務實。試問諸君:什麼時候是植樹最好的時節?

 大部分的人會答說早春,也就是植樹節左右。但是,正確答案是二十年前。可是,二十年前如果沒有種的話,什麼時候是次好的時機呢?答案是:現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改革刻不容緩。

 台灣的法學教育受科舉制度貽害的影響甚巨,學法的人汲汲營營地鑽研法學書籍,目的就是其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司法官考試或律師考試的上榜,讓很多人都嚐到「范進中舉」的絕大快感和瘋狂。因為考試制度的箝制,法學教育淪落為另類的八股教育,法學不是探討公平正義的哲學,而是一門和機械或程式設計學一樣追求技藝的學科(連科學的邊都沾不上)。法學院林立的結果,只是「法匠」滿街跑,真正的法學家卻如鳳毛麟角。

 「律法的作用是刻在他們的心裡,有他們的良心一同作證,他們的思想互相較量,或作控告、或作辯護。」(羅馬書2:15)每一個人都有良心,這個「良心」是和「良知良能」並存的,所謂「良」不是「好」的意思,而是「不經學習」而知、而能、而刻畫於心。

 刻畫於心上的就是符合自然倫理(神的律法)的法律。這種刻畫於心的自然法高於一切人造的法,這也就是納粹黨員雖然以服從法律或命令作為謀殺六百萬猶太人的藉口,卻躲不過仍然被判有罪的理由,這也是當暴政如虎的時候,「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基礎。

 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有一把尺,當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在眼前,心裏的這把尺馬上啟動衡量的機制,因此,可以引導人自省,避免為虎作倀,甚至可以鼓起道德勇氣,對之大加撻伐。這把心中的尺被後天的人為環境,包括社會大染缸的污染、或愚民教育的誤導,常常會失去精準度。

 就好像司管度量衡的政府機關,常常得抽查一般商家的度量衡儀器是否精準、是否需要校正。好的法學教育就是對法學生的良心進行校正工作,喚起學生的良心,對學生心裏那上天原本已經安置好的公平正義天平做不斷地校正,並植入適當的程式,讓法學生離開學校之後,不管是擔任檢察官、法官或律師都隨時能夠做自發的校正工作。

 美國的法學教育,不把重點放在法學理論或訴訟技巧的教導,在做case study個別案例研討的時候,教授的重點在引導學生如何分辨事實,蘇格拉底的質問式教學,用不斷的訊問挑戰學生的思惟,達到訓練嚴謹邏輯、喚起良知良能良心,以及真理發現的最終目的。

 記得將近三十年前,在美國Juris Doctor 課程修習的第一年,在期末考的時候,調皮的同學就訂製了統一的T恤讓所有同學穿著進入考場。T恤上面寫著:There is no answer. There ain't gonna be any answer. Damn it! That is the answer.(沒有答案,不會有答案,混蛋!那就是答案。)這句話就代表美國法學教育不在傳授法學理論的標準答案,而在訓練學生找回他們堅持公平正義的良心,並極力對學生被過去錯誤教育或社會環境污染而失去精準度的良心尺努力地做校正的工作。

 與其急著換掉那台跑得好好的車,倒不如對老是肇事的司機的「良心」好好地進行一番校正工作。司法人員的再訓練,宛如教授老狗新的把戲,或許相當艱難。但是,對於那些可愛的puppy 幼犬,好好的進行養成教育該是當務之急。今天就是樹人最好的時機!

 


●戒嚴下的民眾日報內幕(專訪全紀錄)

http://www.southnews.com.tw/web-tv/00/00376.htm

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