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現任黨主席蔡英文小姐在美國訪問期間,做了好幾場演講。仔細審視其演講的內容,不但平鋪直述,沒有驚爆誘人之處外,也和她過去所做的公開講話,沒有很大的出入。講白了點,她談的就是那「民進黨已經從民主運動、確保主權,進入第三階段將重啟社會運動」的老調。
對弱勢團體的關懷,本來就是任何政黨、社會團體或宗教團體應盡的本分,並不是一些所謂「中間偏左」的政治集團的專利。蔡小姐的第三階段社會運動論,和李不休先生在台聯連續選舉挫敗後的「中間偏左」新路線,根本上沒有什麼差異;基本上,都是政爭失利後的自我安慰,妄想從社會階級鬥爭的老把戲裏,拾回再上路的本錢而已。
從中國威權專制黨的復辟的角度來看,民進黨在民主運動和主權確保的戰場上已經慘敗。陳水扁八年的全民總統夢,不但不美,也沒有相隨而來的希望,民進黨屈就於體制的一味妥協和無知和解,沒有產生共生的結果,接踵而來的反而是邪惡勢力的傾巢而出。上任後,躲在背後操盤的馬英九,挾媒體、檢警、情資和司法的淫威,對台灣精英的追殺和全面整肅,證明民進黨的民主運動是功敗垂成。
中華台北馬先生對中國的無恥磕頭和無條件投降,從上任前的海南島博螯會,到世紀騙局的陸客觀光救經濟,到奧運期間喪權辱國的主場優勢,再到「非國與國特殊關係」說,甚至到最近呼之欲出的與共匪更緊密的經濟伙伴安排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在在顯示確保台灣主權,維護台灣主體這個戰場上,民進黨的得分是個大鴨蛋。
在這種狀況下,敢問蔡小姐:民進黨有急著踏入重啟社會運動的第三階段的本錢和必要嗎?
蔡小姐不斷的強調民進黨有三個發展階段:黨外追求民主的第一階段、建立台灣主權意識的第二階段,和一個現代政黨講的階級議題,與跟弱勢和公民團體在一起的第三階段。其實這三個所謂的階段,只是任何一個有理想的民主政黨所應追求的三個並行不悖的理想。在政黨發展的任何階段,這追求民主、維護主權和保護弱勢的理想是屹立不動的標竿,它們之間沒有所謂的位階性,也沒有所謂的「緩急先後」問題。
美國的民主黨老喜歡誤導選民,強調他們是唯一倡導自由人權、維護少數族群人權和保障特殊利益團體權益的政黨。其實,美國的共和黨對這三個議題也不曾疏忽過,只是他們在追求這三個目標的過程中,不忘堅持傳統道德倫理的維繫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精神。聰明的選民不會被誤導式的競選語言所騙,美國歷來的政黨輪替,泰半是選民對權力制衡所表現出的共同意識。
台灣是個不正常的國家。死後已經入斂,穿著壽衣但拒絕入土的中華冥國,憑藉著黨政軍情的共犯結構,對台灣人民施行凌虐超過一甲子。過去八年的兩次政黨輪替,頭一回是中國黨內權力失衡派系分裂所造成;而第二番則是台灣人在手牽手維護主體意識的感動,和「奇美小護士」的激將之下,想讓本土意識持續的姑且一試。而中國黨復辟則是獨裁幽靈挾媒體、情資和黨產的優勢所做的絕地大反撲。這種政黨輪替,和選民對權力制衡所展現的共同意識毫無關聯。
蔡小姐應邀在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年會上演講時表示:「肯定台灣的民主發展」,卻同時指出:「二次政黨輪替之後,台灣的民主發展又往前走了一步。」
的確,台灣的民主發展是又走了一步,不過,不是往前走,而是倒退嚕;把黨國復辟和獨裁幽靈重新盤旋台灣上空,說成是值得肯定的民主發展,無論從台灣的政治現實或邏輯的觀點看,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不是嗎?蔡小姐!
政治上的領導人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利益交換的類型,也就是領導人和追隨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謀利的關係,譬如以選票換工作機會或用競選時的政治捐獻換取選後的政府補貼。另一種則是感化型的領導人;這種領導人也看到追隨者的需求,但在需求之外,這一類的領導人還會進一步探索追求者的動機,企圖滿足他們更高層次的靈性或意識形態的需求。感化型的領導人和他們的追隨者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刺激和提升的關係,不但可以把追隨者轉換成未來的領導者,更可以把領導人轉換成道德的指標。
台灣政界向來充斥利益交換型的領導者。李不休是台灣第一個有潛力成為感化型領導者的政治人物,可惜權力的誘惑宛如魔戒的絢麗淫威,造成他的墮落。蔡小姐!妳可是民進黨所期待的第一位感化型的領導者?
領導者是追隨者的抽樣,但是,任何有理想的領導者都可凌越這種局限,把追隨者帶領出宿命的沈痾。蔡小姐在李不休主政時,就已經挑起策劃國家重策的大任,應該明白彼此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啊!
弱勢團體和不同的公民團體有他們不同的需求。民進黨果真如蔡小姐所期盼,走入所謂維護弱勢團體權益的第三中間偏左階段,民進黨是否要局限於和這些弱勢團體相互謀利的關係──選票換預算、利益分配的承諾換政權?民進黨真的要如許信良所說的「一切以奪回政權為指標」嗎?還是,民進黨可以重新找回他們和支持者曾經共同擁有的基本價值,在追求民主、維護台灣主體意識、保護弱勢團體權益,以及和公民團體緊密結合的並行不悖的理想上,和支持者互相激勵,促成彼此的提升,把阻礙台灣民主發展的中華冥國徹底的推翻?
看慣了中國台北城裏的人情冷暖,偶爾到真情流露的美利堅散心,可以更新情緒和思維。不過,群眾的掌聲和歡呼,好像政治人物的嗎啡,偶爾不慎就會上癮,打嗎啡的和被注射的都要戒慎恐懼!李不休來美時的世紀饗宴所帶動的風潮,和事後李某拒絕繼續當台獨教父所帶來的失落感,不是陳年往事吧?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9.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