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並不可怕,只要是短暫臨時的挫敗,並沒有造成喪志的穿心之痛;成功也是可以接受的喜悅,只要是一時的得意不會衝昏了頭,讓人忘了要知道謙卑感恩。
聞名的加拿大神學家 J. I. Packer很清楚地指出:一時的勝利常常給人一種假象,以為那是成就的頂峰,此後無事可與評比;而頓然之間所受的「重大災難」的衝擊,也會使人誤以為這是一切的終結,其實這兩種「感覺」都是不切實際的。
2000年的政黨輪替(換天)到2008年的立委選舉的挫敗,好像八年的雲霄飛車,上下起伏,蜿蜒前進,不但有到終點的時刻,還可期待下一個班次,不會像馬英九的貓纜,莫名其妙地懸掛在半空,上下不得。
感覺就是感覺,感覺和事實間仍然存在著相當的距離。魔鬼的伎倆就是要讓我們把短暫誤解為永恆,讓我們懷憂喪志。聖經在「講古」的時候,不像大多數的童話故事書用的是「從前」或「很久以前」之類的時間修飾詞,而是用(It came to pass)來去匆匆。歷史上任何發生過的事情都是「來了之後,會過去」(It came to pass),它們從來不是(It came to stay)「來此長留」, Nothing will be long stay。時光的流轉是絲毫不間歇的,沒有任何人或任何一件事情是來這個充滿苦痛的世界long stay 長留的。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的long stay 是如此的「攏是假」。
造物者給人類感覺的能力,目的在提供人類一套警示系統。感覺,包括憂傷、沮喪、憤怒或驚恐,宛如汽車裏的儀表版上的燈誌,真正的目的是在提醒我每一個燈誌後所代表的狀況。機油量過低或引擎散熱器的溫度過高,都有它們自己的代表燈誌,如果它們亮了起來,我們必須擔心如何矯正引擎機油或溫度的問題,而不是如何敲打儀表版讓這些燈誌熄滅。
憤怒、驚恐的感覺是要我們體認到危險的逼近,迫使我們的心跳加快,腎上腺分泌的猛增,讓我們能夠有異於尋常的能力去面對突發狀況。憂傷、沮喪的感覺是讓我們知道我們的願望受到挫折,必須停下腳步檢討過去,從錯誤裏去學習。與其壓抑憂傷的感懷,不如讓心裏的痛成為提醒我們自己必須繼續前進的警號。
從1月12日第一次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結果出爐以後,多數台灣派的仁人志士都陷入憂傷沮喪的情緒低迷狀態。我所敬愛的李筱峰教授當即寫了一篇令人共鳴的大作「後代史家想知道的問題」,文中問了好幾個「為什麼」?其實,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狀態,是苦難當中的憂傷靈魂,在拒絕接受事實(denial)的心理狀態後,緊接而來的正常反應;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從「這不可能是真的」吶喊(not me!)到 「為什麼這事會發生在我身上」的疑惑(why me?) 。
心理的治療與復健不允許我們留在這兩個層次,靈魂受傷的人必須從「為什麼」的困境昇華到:(It did happen,and I am O.K. with it。 Now,I need to move on.)事實是發生了,我能坦然接受,如今我必須拾起踉蹌顛簸的腳步,整裝待發。
和李教授一樣,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我雖然有一些自己認為還不錯的解答,但是,那些已經不是重點了。年過半百,經過許多生離死別,看過多少高樓平地起和繁榮之後的蕭條頹廢,我已經學會如何坦然自在地告訴自己:「我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我很想知道為什麼,但是, 直到造物者決定向我啟示之前,我可以很謙卑地接受自己的無知。」
民進黨選擇在體制內尋求改革,就必須依循雙方事先同意的遊戲規則進行操作,願賭就必須服輸,謙卑地接受選舉的結果。從台灣派選後的反應,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跟自己說:我們的基因的確比支那人那種「死賴人」「牽拖」的基因好上千萬倍。至於選擇體制外革命建國的人,如另一位我也十分尊敬的前輩──傅雲欽律師,更是有資格主張選舉不重要,台灣獨立建國才重要,民進黨在中華冥國體制內的勝選,反而讓民進黨拋棄了獨立建國的初愛(first love),失去了感動人民的力量。民進黨敗選,可以教訓民進黨,也可以教訓它的支持者,尤其是獨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無論如何,這次的挫敗,是向前仆的踉蹌,不是往後仰的退卻。是的!我們是跌倒了,但是,我們是在「勇於開創,敢於承擔」的前進過程中仆倒。從那裏跌倒,就從那裏爬起來。只要我們不欺騙自己,先自我檢討,不任意歸罪別人(We don't cover up!),不情急亂闖(We don't speed up without first examining our path!)絕對不懦弱地退卻 (We don't back up cowardly!), 永不輕易妥協放棄 (We don't give up easily!),在蜿蜒、寒冷、既潮濕又黑暗的隧道中,只要我們繼續前進,哪怕是短暫的仆俯前進,忍著兩肘雙膝破綻之痛,我們總會看到隧道末端的曙光。
連續兩天,努力地讓憂傷的靈魂有機會把苦悶和沮喪用力地沉澱。觀賞南方快報邱國禎大哥採訪攝影的《承擔為台灣,長昌配在低潮中出發》,看到台灣派眾哀兵挫折後可貴的謙卑,和傷痛之餘的勇敢承擔,想起了加州現任州長阿諾史瓦辛格在他成名作終結者(Terminator)一劇中最感人的一句簡單對白:「I'll be back!我必捲土重來!」是的!借用粗獷的阿諾的一句話:
(M...er F...ker!....I'll be back!)馬的,華客!我必捲土重來!
Yes! I definitely will be back!是的,我鐵定會捲土重來,你就拭目以待吧!
法國的浪漫主義作家雨果曾經說:「死不足惜!但是,從來沒有好好地活過,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It is nothing to die. It is an awful thing never to have lived。)各位台灣派的戰將們,讓我們繼續衝吧!嘗試而失敗,總勝過從未嘗試!It is better to have tried and failed than to have failed to try.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8.0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