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日綠營內部在網路出現了戰爭,有人譴責民進黨已完全執政,但在國家定位方面卻完全沒有貢獻,甚至於與馬政權沒有多大區別。可是有人持反對的看法,他們認為維持現狀就是維持獨立的現狀,不要在國際社會惹麻煩,節外生枝。挺扁人士對民進黨也相當不滿意,可是有人認為民進黨該做的都已經做了。
無論綠營內部的聲音如何,民進黨卻不受影響,這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現象。事實上這沒甚麼稀奇,因為民進黨的結構已經改變,從政治意識的凝聚轉型為人脈的聚合。九0年代以前的民進黨勢力相當薄弱,幾乎沒有人脈,選票大部分來自政治意識,政黨茁壯之後,不是政治意識的選票增加,而是人脈增強。
九0年代以前幫民進黨助選過的人應該有印象,那時候該黨在全國到處找人幫忙助選,尤其是南部能上台助講的人更少。後來民進黨逐漸茁壯,主動幫民進黨助選的人越來越多,到了一0年代,要擠進民進黨的競選團隊還要靠關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可能像以前一樣請託社運人士幫忙助選。
中國國民黨從獨裁的執政黨走向民主,獨裁年代建立的人脈依然存在。民進黨則由在野的運動團體逐漸茁壯,剛開始是靠政治意識獲得選票,後來非政治意識的選票越來越多,強烈政治意識的支持者變成為極少數人。選舉講究實力,選票少就不會受重視,這是必然的現象,現在的民進黨對社運人士會尊重,但不會受左右。
以前的選舉,民進黨的候選人很少當選,現在民進黨的候選人大部分當選,可見目前民進黨大部分支持者以前是支持中國國民黨,綠營認為中國國民黨支持者只為利益,缺乏理想,目前移轉到民進黨就脫胎換骨?這種邏輯有問題。這些人轉移陣地,促使民進黨與中國國民黨的同質性提升。
以前綠營稱中國國民黨是利益共同體,事實上目前的民進黨也一樣,只是前者較偏重物資性的利益,後者偏向非物資性的利益,如特權、面子等。目前兩黨唯一的區別是前者以中國為中心,民進黨則以台灣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