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進黨這一次執政出現最大的變化就是內閣人選都是社運界比較陌生的人,在陳水扁年代,其內閣有多人在政治層次方面曾經提出「論述」,所以社運界比較熟悉。以前民進黨的支持者,俱有強烈政治意識的人比例較高,現在所佔的比例則很低,民進黨不依賴政治意識獲取政治版圖,這種變化造成內閣人選也以人脈為主,也就是當官要靠關係。
事實上在上週前副總統呂秀蓮舉辦《非典型副總統呂秀蓮》新書發表會時也表示,她曾在總統府上班2922天,但她很笨,花掉1933天去坐黑牢,「不像未來的蔡總統、陳副總統,輕輕鬆鬆就進總統府」。她也批評準閣揆林全,兩性共治時代已來臨,但他「居然沒任何一點歷史感」。
很多政治犯會出現與呂秀蓮一樣的想法,認為他們在前面奮鬥,卻有人在後面收割成果。事實上台灣人曾經回報過政治犯,黨外年代,政治犯及其家屬在政壇上就有很大的空間,例如方素敏投入立委選戰,在北部選區(包含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三縣市)最高票當選。民進黨建黨初期,幾乎全部是政治犯的舞台,因為民眾將政治犯當作「英雄」,政治民主化之後,「英雄」的角色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美麗島辯護律師,這是民進黨的第一次轉型。
美麗島辯護律師的特色就是能言善道,這一階段綠營人士以「論述」來建立舞台,「台獨」理論滿天飛,除了幾位論述能力較強者外,政治犯普遍退出舞台。這一階段的特色是大家為了擴張自己的版圖,會排斥他人的論述,到處都可以聽到「論述之爭」。選舉方面選票的主流也在於「論述」,能言善道者容易爭取到選民。
民進黨的政治版圖逐漸擴大之後,也與中國國民黨一樣,絕大部分支持者並沒有強烈的政治意識,選票的來源逐漸由「政治意識」轉向「人脈」,政治人物要出人頭地不是靠「論述」,而是依賴人脈,這是民進黨的第二次轉型。而與中國國民黨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國民黨的政黨系統擁有很強的人脈,民進黨的人脈則掌握在派系或政治人物個人手中,黨部只是一個空架子。民進黨的捐款來源大部分來自小額捐款,讓人誤以為其票源還是停留在「政治意識」,事實上早就轉向「人脈」,與中國國民黨的選舉模式很接近。
這一次的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民進黨雖然對一些所謂「台獨大老」相當禮遇,它只不過是政治人物的習性而已,他們很清楚那些靠「論述」起家的人物或團體票源有限,他們真正依賴的還是人脈。也因為選舉不依賴「論述」,安排內閣當然也不會依循「論述」,而是依直接或間接的人脈取才,綠營因而傳出新政府取才依循中國國民黨模式,打破綠營的傳統。
中國國民黨就是依循人脈取才,黨外年代就出現一則戲謔的笑話,在該黨體系要出人頭地,不是投對了胎,就是認對了爹,要不然就要串對了裙帶。其意思就是靠努力或能力不能出人頭地,而是要靠「關係」才能找到機會。綠營有人覺得新政府已經依人脈取才,不理會「論述」,更不會考慮「坐過牢」的人選。
深綠人士對民進黨的人事安排不以為然,他們宣稱這是中國國民黨化,而且認為中國國民黨化就是負面,因而加以排斥。事實上「人事組織化」,使靠「論述」建立舞台者邊緣化未必就是壞事。以前綠營的舞台建立在「論述」,造成各種論述相互排斥,其結果是個個都是「老大」,出現忌才的現象是很普遍的事。
只要有忌才的心態就會壓抑周邊的人,因而不能成為領袖之才,民進黨在以「論述」建立舞台年代,很容易出現「將才」,但很難產生「領袖之才」,這是民進黨以前的特色。今後的民進黨進入組織化,也就是以直接或間接人脈建立「政治版圖」,不是以「論述」營造舞台,比較不會出現「忌才」的問題,期待他們能培養出「領袖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