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以前的政治版圖,除了1997年的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勝外,幾乎都是中國國民黨的天下,雖然民進黨也曾經佔優勢,但只小贏,有時候靠中國國民黨分裂才贏得選戰。之所以會有這種結果,是因為一向是團結的中國國民黨對上分裂的民進黨,到馬英九時代才出現轉折。
中國國民黨出身獨裁政黨,黨中央擁有絕對的權力,資源及大部分人脈都掌控在黨部手中。政治民主化之後,該黨的架構並沒有多大變化,中央黨部還是掌控整個政治團體。
民進黨出身在野的民主政黨,資源及樁腳都掌控在各派系手中,黨部只是空架子,說民進黨是一個政黨,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派系聯盟還比較恰當,表面上大家團結,事實上派系之間還是各懷鬼胎。
民進黨的勢力是從零開始,不像中國國民黨在獨裁統治年代就建立了政治版圖,擁有龐大的人脈。先天條件民進黨就不如中國國民黨,所以,必須要特別表現才能吸引選民。民進黨就以改革者的招牌建立政治版圖,然而,選民也對改革者的要求較為嚴格。
中國國民黨並非靠「改革者」的形象來爭取選票,而是依賴人脈來建立政治版圖,支持者對該黨的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同樣牽涉貪腐事件,民進黨的支持者會制裁該黨,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者就不會,先天上民進黨的競爭力就不如國國民黨。
目前中國國民黨瀕臨崩盤,多數人認為是馬英九執政的成果太差,引起民怨,加上經濟不景氣,人民沒有飯吃就會造反。這種說法未必完全正確,上述問題早就發生,可是,2012年的總統大選馬英九還是高票當選連任,立委選舉也有亮麗的成績。總統大選前半年,民進黨就已經準備執政,可是票開出來卻跌破大家的眼鏡。
中國國民黨所以能屹立不搖,是因為政黨所掌控的地方派系擁有樁腳,而樁腳與選民的關係極為密切而形成很嚴密的人脈,選舉時,只要中國國民黨不分裂,樁腳也不疏離,民進黨就沒戲唱,因此,在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大家認定民進黨討不到便宜,因為小區域的選舉,由地方派系主導,分裂的問題沒有那麼嚴重,樁腳也都各就各位。只是選舉結果,眼鏡碎片灑滿地。
九合一選舉中國國民黨之所以大敗,其原因是失去以往的優勢,也就是地方派系分裂,樁腳的功能也褪色,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馬英九掀起內鬥。只是以前該黨也都出現過內鬥,但還是保有很強的競爭力,這一次的內鬥卻使該黨崩盤,這一點值得大家研究。馬英九追殺王金平,卻造成王金平的聲望民調居藍營之冠,代表人民的政治審判已經判定馬英九敗訴。
馬英九追殺王金平真正的原因他不講,而公開的理由則為「大是大非」及「最恥辱的一天」,它實在太牽強了,在司法上,王金平連被起訴都沒有,而由聲望民調可了解人民認同王金平的行為。馬英九追殺王金平的事件,其所說的理由沒有人會相信,民眾因而自己解讀,多數人認定是「族群」的追殺,造成中國國民黨受到重創,不只派系分裂,連該黨支持者也大部分脫離樁腳。
中國國民黨修正不分區立委提名辦法,原本規定「擔任立法院院長者,得提名連任兩屆」的內容,修改為「擔任立法院院長者,連任屆數不受前項之限制」。從表面上看,目前朱立倫與王金平整合成功,馬英九也不再掣肘,只是挺王人士認為朱立倫吃了肉,王金平只喝到湯,他們還是不服氣。他們認為應該由王金平選總統才合倫理,只是馬英九一路擋,最後還是由朱立倫掛帥。
以前的選舉是團結的中國國民黨對上分裂的民進黨,這一次正好相反,派系聯盟(民進黨)對上崩解的中國國民黨。就算中國國民黨中止內鬥,派系和解,樁腳未必能完全回籠,還有更嚴重的是樁腳的功能褪色,以前堅強的人脈不見了。
選民所以不跟著樁腳走,其原因有三:第一,選民自主性提升,不容易跟著樁腳走;第二,年輕世代本來就與樁腳扯不上關係,尤其是首投族;第三,馬英九掀起的內鬥引起族群對立,中國國民黨當然受創。
朱立倫自己也有致命傷,他曾公開表示對新北市長的職務要「做好、做滿」,現在卻投入總統大選。選黨主席時,朱立倫也信誓旦旦的表示不投入2016年的總統大選,結果也是食言。
台灣的政治人物一向不講究誠信,競選時開了很多支票,卻時常跳票,支票還是照常開。台灣的選民很奇怪,當你氣盛時,沒有人會追究誠信問題,而且會找出很多理由幫你解釋,可是當氣衰時,大家就會算總帳。
朱立倫唯一的希望在民進黨,該黨的特色一直存在「派系聯盟」的架構,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黨,表面上大家都合作得很好,事實上暗地裡還是鬥得很厲害。本來該黨是新潮流系獨大,目前因為蔡英文的情勢看漲,造成英系也快速成長,而且形成一個封閉的團隊,他人很難擠入。民進黨的架構特殊,讓中國國民黨有機會切入。
目前民進黨處在「驕兵」的狀態,雖然蔡英文表示都要選得躺下來,事實上蔡團隊的心態還是「躺著選」,而且已經在做執政的準備,也不歡迎別人擠入蔡團隊。這時候若是中國國民黨動用所有資源固樁,並提供資源讓樁腳拉回選民,國、民兩黨之間一方在「拉人」,另一方在「拒人」,或許情況又會有所改變,就算朱立倫登不上九五之尊,立委選舉也有所斬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