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日筆者在部落格貼上「綠營未必穩坐江山」這篇文章,表示民進黨未必呈一面倒的打贏二○一六年的選戰。有網友在部落格上提出詢問,綠營還存在很大的危機,其原因之一會不會來自於綠營的總統候選人並不強,魅力不足,缺少領袖氣質等?
二○一六年的選戰,綠營未必佔絕對優勢,問題不在蔡英文,而是綠營的體質,因為民進黨正在轉型中,實力比不上中國國民黨。綠營在政治意識方面已經鬆散,其票源並不多,組織性的選票則遠不如中國國民黨,耕耘基層方面大部分只是形式化而已,依照台灣的政治背景,綠營的實力差中國國民黨一大段距離。
黨外時代,綠營談不上組織,而是依賴政治意識吸收選票。在獨裁統治年代,人民有被壓迫的悲情,形成一股反對勢力,因而產生了黨外的政治版圖,只是依政治意識所凝聚的選民有限,不可能靠這一股勢力執政。
政治民主化之後,台灣人被壓迫的悲情逐漸消失,政治意識的選票也跟著消退,目前依政治意識來決定支持的對象者已經不多,政黨更不可能依賴這些選民的支持而執政。由政治意識的選票轉為組織性的選要,就要打團隊的選戰,這方面綠營有很多障礙,先天上就不容易贏中國國民黨。
綠營的政治架構就像「平面舞台」,觀眾少的時候還可以相安無事,觀眾多的時候大家就爭上舞台,個個都是「老大」,要別人讓位。「老」的認為他們是「神主牌位」,大家要聽他指揮,「小」的主張「世代交替」,要舞台上的人下來,讓他們上台,爭舞台已經打得精疲力盡,沒有那份能耐對外作戰。
中國國民黨的架構就像「階梯式舞台」,階級層次分明,要佔哪一個階梯雖然也會爭執,但該黨比較講究倫理,不像綠營個個都是「老大」。依「舞台」的架構,中國國民黨的競爭力當然遠比綠營強。可是到馬英九手上,他將他人趕下舞台,自己唱獨角戲,讓綠營有翻盤的機會。
有人說,綠營團隊的個性像「狗」,沒有資源時大家還可以相安無事,若有資源,就會為搶資源而互咬,難以團結。中國國民黨的個性則像「豬」,大家可以共享資源,所以,中國國民黨的團隊力量遠大於綠營。到了馬英九時代出現大變化,「豬大王」獨佔資源,「群豬」卻要分食資源,形成「豬大王」與「群豬」的戰爭,讓綠營有可乘之機。
綠營的人常笑中國國民黨支持者是為利益而結合,事實上追求利益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可是,多數綠營人士卻「滿口仁義道德」,說自己為理想,不爭利益。事實上綠營多數人真正不爭的是「不可能爭到」或是「自己不喜歡」的利益。只要自己喜歡且有機會爭到,就會爭得頭破血流。
最嚴重的是大家都不承認為利益而爭,因而以別的名義(如政治理念)來攻擊對手,造成沒有和解的空間。
相對的,中國國民黨赤裸裸的表現出為利益而爭,只要利益重新分配,就可以和解,團隊的競爭力當然比綠營強。馬英九卻打破該黨的傳統,比綠營更是「滿口仁義道德」,他將搶政治資源說成「大是大非」以及「最恥辱的一天」的說辭,與綠營比起來,更沒有和解的空間。
顯然的,依先天條件,綠營本來就要輸給中國國民黨,只是該黨致勝的傳統被馬英九瓦解,讓綠營有機會獲勝,可以說綠營靠馬英九才有機會打贏選戰。若是中國國民黨有能力除掉「馬英九」因素,綠營恐怕難以招架。
|